靈性、禪修到底是甚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象】
2017年去了一趟泰國,體驗著名的寺廟心靈之旅,其中monk's talk似乎已經是去泰國參觀寺廟一定會體驗的活動,顧名思義就是與寺廟裡的僧侶約定三十分鐘的時間對談,席間可以問任何問題由僧侶回答。由於個人沒有一定的宗教信仰,認為勸人向善的都是好宗教,所以也沒特別艱深問題可以問,只是想多了解現在很熱門到泰國寺廟禪修的活動,究竟為何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前往。
【故事】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沒想到該僧侶的誠實回答讓我深思許久無法忘懷,他說,他從小父母就去世了,唯有到寺廟裡才能受教育和填飽肚子,所以他沒能體驗其他的生活,從小就被教義約束著要降低欲望、盡量杜絕外界干擾,甚至他說,僧侶也只是一般人會有欲求會有懶惰的時候,身為僧侶必須花更多的精神去降低這些念頭。而他沒有經歷過其他環境,所以沒法回答我這個問題,倒是感謝吧,感謝他現在擁有的忙碌生活(該僧侶每天排滿授課、講座、monk's talk)。最後,現場體驗短暫的算數禪修,拿一串佛珠閉上眼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數數到底有幾顆珠子,測試自己可不可以心無雜念。
【意義】
我在想,享受和感謝,確實是不一樣層次。我可以感謝上天給我一份工作,可以賺錢可以養家可以有收入。但是,不一定能樂在其中,也許同事難相處、也許長官難相處、也許庸庸碌碌當陀螺,也許聽命行事像行屍走肉。當個人沒法決定自己要甚麼生活或工作的時候,又如何去判定是否享受這件事呢?!
【反思】
唯有細細品嘗思考過才知道這其中的差別,回來台灣之後深思許久,在看了許多資料後才發現,該僧侶這種高度領悟力的表現,與內心最高層次互動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靈性。不同於宗教的外在無形力量,而是從內在的安定與堅定力量。我開始知道,修行不是學佛法知識而是培養靈性。而禪修,是在刻意規範的單純環境中,強迫自己降低對於外在物質的欲望與依賴。所以吃簡單、穿簡單、走緩慢、不語、不與外界聯繫,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與自己對話,品味與感受不同層次的差別,

我想這才是寺廟心靈之旅的最高宗旨。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人生總在困難、困擾、困惑中成長,也總是遇到無窮盡的問題,要如何自處和因應呢? 無法總是依靠他人,就學學自我賦能吧~~ 沙龍中分享覺察、個人成長、療癒系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靈山 在2020年接觸靈山派修行,從打坐開始接下來會慢慢靈動,靈動之後有些會說靈語,再來會做一些功課,會師、領寶器、求財等等的活動。 我在接觸這些活動所理解的含意就是:關於以前(前世)做過的錯事、造下的孽,可以透過靈修讓你的人生越來越好。 當時我去私人宮廟,修行的過程中,比起心中的平靜更多
    Thumbnail
    夢見我參加一個團體,我們跟僧團在比賽,彼此在講述在人生過程實踐佛法的實例,看誰達到什麼樣的幸福終點。 不只有我們和法師,還有很多民間團體,大家很活潑的互動。甚至透過和法師拍照,然後隨喜來捐助。 我還看到一排穿著小護士服裝的民眾,在跳大腿舞。整個場合就是非常歡樂。 活動的重點就是要將佛教年輕化,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懺雲法師認為修行的道場分為三種,山林道場是最適合修行,儘管這樣的地方在都市道場中比較難找。一個小廟在祖父時期符合山林道場的特質,然而這個道場擴展成香火廟。作者在文中探討了此事情的原因和動機。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介紹了一次心靈喚醒和保護的經歷,講述了從靈性活動到內在探索的過程,並提到了一些釋迦摩尼佛和觀音上師的名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靈山 在2020年接觸靈山派修行,從打坐開始接下來會慢慢靈動,靈動之後有些會說靈語,再來會做一些功課,會師、領寶器、求財等等的活動。 我在接觸這些活動所理解的含意就是:關於以前(前世)做過的錯事、造下的孽,可以透過靈修讓你的人生越來越好。 當時我去私人宮廟,修行的過程中,比起心中的平靜更多
    Thumbnail
    夢見我參加一個團體,我們跟僧團在比賽,彼此在講述在人生過程實踐佛法的實例,看誰達到什麼樣的幸福終點。 不只有我們和法師,還有很多民間團體,大家很活潑的互動。甚至透過和法師拍照,然後隨喜來捐助。 我還看到一排穿著小護士服裝的民眾,在跳大腿舞。整個場合就是非常歡樂。 活動的重點就是要將佛教年輕化,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懺雲法師認為修行的道場分為三種,山林道場是最適合修行,儘管這樣的地方在都市道場中比較難找。一個小廟在祖父時期符合山林道場的特質,然而這個道場擴展成香火廟。作者在文中探討了此事情的原因和動機。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介紹了一次心靈喚醒和保護的經歷,講述了從靈性活動到內在探索的過程,並提到了一些釋迦摩尼佛和觀音上師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