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9 - 六度萬行 - 第44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9 - 六度萬行 - 第44集

記得過去的祖師在修禪,也有很多學者參禪。

有一回,一位學僧在那裡打坐,祖師從他面前走過,詢問他:「你在做什麼?」學僧回答:「我在打坐。」

「打坐要做什麼?」

「想要成佛。」

過了幾天後,這位學僧看到這位祖師在那個地方,拿了一塊磚頭在那邊磨,這位學僧覺得奇怪,禪師為什麼在這裡磨磚呢?就去問他:「禪師,您為什麼在這邊磨磚?」

這位禪師就向他微微一笑,說:「我需要一面鏡子。」

學僧就說:「您磨磚怎麼可能成鏡呢?」

這位禪師又是一笑,就說:「我磨磚如果不能成鏡,你坐禪能成佛嗎?」

就這樣,這位學僧恍然開悟。

諸位,這叫做對機。我跟你們說同樣的公案,到底諸位是否對機呢?是不是開悟了呢?這要看個人的根機。若是我,我會覺得:「是啊!光是打坐就想成佛,哪有這麼簡單?」

佛陀教導我們「六度萬行」,要成佛必定要經過六度萬行,這些功夫我們必定要做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樣就是我們修行的工具。

六度萬行

是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

廣言稱之為萬行

總攝分為六度

可以從生死苦惱的此岸

得度到涅槃安樂的彼岸

一位修行者,必定要先開闊心胸,要先對大地眾生的生命,要和我們有同等的尊重,所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若能視為生命的共同體,自然我們要捨出給眾生,那就不困難了。

所以布施,要先將自己的內心開闊,這叫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布施,當然我們也要守護我們的規矩,眾生多數因為欲愛,所以步步踏入陷阱。我們如果要在菩提大道上,一路平安走下去,最重要的是,不要走入欲愛的陷阱,所以我們內心,必定要時時持戒。

要持戒,一定要有忍耐的功夫,能忍下欲愛的誘引,能忍下人我是非的挑撥,一定要有這種功夫。這個「戒」才能夠真的永遠守持。

忍,更需要精進,不是停在那裡忍就好了,還是要再精進。

接下來就是禪定,學佛,不是只執著在有形象的禪,其實禪無處不在。禪,古代的禪師也這麼說,擔材運水無不是禪、吃飯喝茶無不是禪,舉手投足無不是禪。

禪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正念,要時時將我們的心,固定在正確的方向,那分正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將我們的心照顧好,不要讓它動,不要讓它亂。我們光是這樣坐著,身體大家都坐得很直,但是心是否在菩提大直道上呢?這就是我們要時時照顧好。

時時刻刻

持守正念

一心不動

即是禪定

可還記得,在2001年5月18日那一天,黃昏時在湖口工業區,有一家化學工廠忽然爆炸,新竹的慈誠、委員,馬上就準備去關懷。有一位范居士,范豐田居士,他剛好站在路邊打個電話,一輛車沒有開燈,只有近燈,沒有看道路邊的范居士,那輛車開過來就撞上他,非常嚴重。這個訊息傳回來,我很擔心,聽起來好像非常不樂觀。

當然,在那個區域的慈誠、委員,都非常緊張,之間他大概昏迷了一天。

到了他眼睛張開時,身上都插滿了管子,看,好像模糊地看到我們的慈濟人,尤其是看到平時在一起,若是助念三個人一定都在一起的,另外兩位慈誠隊,他看到們站在很多慈濟人的中間,那時候他自己心裡以為,這些人是來為我助念的。不過無法表達,因為嘴裡插管,所以大家也以為他還沒有清醒。

因為眼睛很腫,他就對站在他身邊的人,稍微動一下手。(旁人)感覺到了,「醒了!醒了!」他的手就做個手勢,好像我要寫字。「你要紙是嗎?」眼睛眨了一下。紙筆拿到他的手邊上來,他拿起筆來畫,大家去猜,「時辰未到,請勿安排助念。」如此樂觀。

再來,等到他慢慢清醒過來時,他的兒子跟他說:「開車撞到他的潘先生很自責。」趕緊來看他的時候,爸爸還在昏迷中。這位潘先生一直對他的兒子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是很對不起你們一家人,對不起你爸爸!把他撞得這麼嚴重,我很自責。」

他的兒子看到這位先生那麼自責、那麼緊張,他就跟這位潘先生說:「你放心,無論我爸爸會如何,爸爸的個性我知道,他絕對不會怪你,他也不會要你賠償,這是我爸爸的個性,我知道。」爸爸清醒的時候,兒子這樣對爸爸說。爸爸就說:「這就是讓我最歡喜的,兒子沒有讓我漏氣。」

事情過了之後,這位潘先生還是常常來看他,還是一樣自責。范居士等到拔了管會說話時,他就跟他說,他說:「我和你無冤無仇,你也不會故意開車來撞我。我和你沒有仇,我也不會閒閒沒事站在那裡讓你撞。人生都說一個緣,就是有這個緣,所以你那麼恰巧撞到我,這都是一個緣。我現在眼睛有一眼沒有光線,醫師說要幫我開刀,萬一這隻眼睛救不回來,我也不會怪你,也不會要你賠償。這是第一件要你知道的。」

「第二件事情要跟你說的,你要聽,所以你不要責備你自己,這都是一個緣,所以你不必自責。」

你看,在這之間,就是一個十分開朗的人。甚至事後他還說,他說:「我在昏迷中,意識還有點清楚,我一直提醒自己,提醒:我不能死,我不能糊里糊塗就離開師父。我不能糊里糊塗離開慈濟。我的念頭就是不斷提醒自己。這一念堅持。

他開刀是眼睛和骨折一起開,出來住在加護病房四、五天,就轉到普通病房了。我在六月中行腳,到了新竹,我就詢問委員和慈誠:「現在范居士怎麼了?」他們跟我說:「范居士坐在哪裡。」我真的不敢相信,後來我看到他在人群中。看他坐在那裡,我趕緊起身,走過人群到他的身邊,原來他坐著輪椅,腳還是用木板固定,腳伸得直直的,但是西裝筆挺。

我說:「你看起來不像受過傷的人。」

他說:「師父,讓您安心,我還是一個慈誠隊。」

但是後來我才知道,為了要讓我安心,他忍痛,光是要穿那套西裝,要換那件西裝褲,就非常的折騰他,花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是希望他能整整齊齊,以慈誠端莊的形態來讓師父看,就是為了讓師父安心。

除了他自己來以外,又帶來住在同病房的一位病友,來捐一百萬。因為那位先生在這段時間,看到慈濟人進進出出,又聽到他們在說的話,完全不是在和病人說話,完全是慈濟菩薩的對話,所以他受了很大的感動。這位患者他就發心說:「我光是看了就很感動,所以我也要參加慈濟。」

除了這一位先生之外,另外撞到他的那位先生,他沒有要求賠償,但是他(肇事者)心裡過不去,也開出幾十萬,他也一樣拿來給師父。

這就是慈濟人,在這種生死關頭,他的心一點都沒有亂,這就是菩薩精進在禪定中。他的心很定,篤定這輩子應該要走的路,他要做什麼事,以什麼樣的風度待人。你看,這個心,都沒有被這麼大的災難搖動他的心,這就叫做禪定。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所以我們不要只是坐著等成佛,就像那位禪師拿磚要來磨成鏡一樣。最重要的,我們要應用佛陀教我們的方法,這就是工具,法就如工具,「法如筏喻者」,所以它能度我們到彼岸。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同樣的意思,所以請大家,法是讓我們用的,不是讓我們執著的。我們若是到了彼岸,還不想棄船,我們還是無法上彼岸。

所以平時常常和大家說:我們付出無所求。前腳走,後腳放。但是要守住我們的本分,不要為我已經做了什麼,所以我很了不起。其實沒有這些事,做過了就沒有了。

以舟筏來比喻法

我們用以度過生死之河

到了彼岸

終究必須捨舟登岸

因此不應過於執著

你看,范居士,雖然有差不多將近一年多的時間,復健很辛苦,不過,他超越痛而能快樂。痛快、痛快這種心態,但是復健之後,可以走出來了,已經又走出來了,所以這也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榜樣,這就是禪。

生活中不離開禪,待人接物中不離開禪,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守住這念心,心定即是禪,多用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98xbpKMGY&list=PLYfJOvcvKb2T5IjAbV0OKv_0FAtyYAUVc&index=44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昨天說到「忍辱」,忍是我們修行很大的要素,如果沒有這個忍耐,很可能我們發出了一念善心,踏出了幾個腳步,我們就很容易,受世間無明欲念所轉移。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一分堅持,在忍之前就是持戒,守好我們的規矩,若是沒有這股忍力,也是很快會犯戒,我們的步伐同樣也會偏差,所以忍力堅持必定要有。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4 - 無量功德智慧生 - 第41集
【靜思晨語 法譬如水 - 證嚴法師講述慈悲三昧水懺】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331 - 法髓入心自耕福田 - 第17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BglKIaZRo&list=PLYfJOvcvKb2T5IjAbV0OKv_0FAtyYAUV
我們昨天說到「忍辱」,忍是我們修行很大的要素,如果沒有這個忍耐,很可能我們發出了一念善心,踏出了幾個腳步,我們就很容易,受世間無明欲念所轉移。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一分堅持,在忍之前就是持戒,守好我們的規矩,若是沒有這股忍力,也是很快會犯戒,我們的步伐同樣也會偏差,所以忍力堅持必定要有。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4 - 無量功德智慧生 - 第41集
【靜思晨語 法譬如水 - 證嚴法師講述慈悲三昧水懺】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331 - 法髓入心自耕福田 - 第17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BglKIaZRo&list=PLYfJOvcvKb2T5IjAbV0OKv_0FAtyYAUV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