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二手衣的一些糾結…

我走進市場想要買菜,人潮擁擠,突然聽到「一件20元,買五再送一!」,我瞥了一眼看到是半戶外的衣服店,前排掛著小孩衣服,想起女兒還少一些冬天的褲子,既然被人潮擠到這,就走進來看看。
然後心裡仍狐疑著,這些一件20元
我翻了一下洗標,看到灰色毛茸茸上衣是麗嬰房的標籤,眼睛一亮,看了外觀還不錯,就挑了起來。仔細挑挑,衣服的等級參差不齊,特別選了是台灣製或香港製的衣服。選了七八件,終究要放棄一兩件,正在猶豫時,檢查一二件縫線發現有破洞或是小瑕疵,於是最後剛好選了六件不錯的,就這樣付了100元帶回家。回家後傳訊告訴先生一件才20元的衣服,他說或許是回收的二手衣整理而來。朋友聽到說,「哇,你那邊也太便宜了吧!」
但騎車回家的路上我卻想著,從小到大沒在菜市場買衣服的我,怎麼會走進菜市場買衣服?
其實女兒出生後我沒幫女兒買什麼衣服。一路以來親戚們給的二手衣已經足夠,加上親戚們買的都是材質很好的衣服,所以不太會壞,幾乎每年都有衣服,一箱箱的,比大人的衣服還多。
上次回婆家換上冬季外套,婆婆一看以為是新買的,我說不是,都是人家給的,婆婆說,這麼好喔,衣服很多。但我聽完心裡卻有一種說不上的感覺。我想起小時候也都是穿二手衣。剛好媽媽那邊的親戚,表姊都大我兩三歲,所以幾乎是承接著她們衣服而來。但曾經覺得很難為情,因為每年親戚聚餐的時候,當我穿著「新」衣服吃飯時,阿姨說「阿,這件不是我女兒之前穿的嗎?她後來不要了啦!」我媽回,「對阿,沒關係啦!還可以穿啊!又沒有壞!」我總覺得我都穿人家「不要」的衣服,好像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新」衣服。
當時家境小康,買一件衣服總是很貴,而我家也不習慣去菜市場買衣服,總覺得菜市場的衣服髒髒舊舊,或是過於老氣。平常我們最常去的店是NET、GIORDANO這些店家,如果要買很多件,大概也要好幾千。因此能夠承接他人的衣服對家庭來說是最好的了,媽媽對於外表也算重視,所以總是喜愛幫我搭上洋裝,但畢竟二手衣,有的時候尺寸不是那麼合身,或是樣式不是我所喜歡,所以我總是半強迫半將就地接受。或是說服自己,對阿,這衣服很好看呢。但心裡終究覺得這不是「我的衣服」。
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即使二手衣物有一些,但都過大了些,但我仍執著覺得她要穿「新」衣服,當時也是遇到冬季,沒有合身的,於是去UNIQLO買了二件。爸媽知道了也是念著,「又去買什麼衣服,大件一點有什麼關係,浪費錢。」
但我拿著這些新衣服,看著女兒穿著,總覺得滿足了內心的那種遺憾。
或許是被那件20元一件的聲音吸引;或許是剛好看到材質也不錯;還是或許我放下了二手衣的執著了呢?也或許當了媽媽,要維持生計,所要考量的面向也不一樣了。畢竟小孩有所喜好,愛穿又舒適的總是那幾件,又很快地長大。
沒有餓著冷著凍著,平安健康的生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可以穿新衣,也能穿舊衣,所獲取的資源與豐盛又更多了。
我終究感謝,掛在心中的所思所想,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