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再碎碎念~心理師推薦的小白板親子溝通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天氣冷了,早起女兒有時候仍處在想睡覺的狀態中,起床之後呆坐在沙發,早餐也不想吃,也沒有上廁所或是喝水,催促她還會發脾氣,眼看上學時間快到,催促反而讓場面狀況越來越糟。
我拿出電子白板 (家裡有小白板、小黑板也OK)畫出早上要做的四件事情。等她起床之後我只告訴她,每項完成之後都可以在該項目上打個勾勾,然後我就去忙別的事情了。
白板上可以寫字也可以畫畫
此方法果然奏效,她馬上挑四樣事情中最想做的事情,每完成一項就去打勾勾。原本需要花一小時的時間馬上瞬間30分鐘完成!並開心的跟我說,「媽媽我都完成囉,那我把按鈕按下去了喔!」(電子白板旁的按鍵可以將內容清除)她完成任務後就開心上學去,我完全不用多講什麼話,彼此都輕鬆開心啊!

有一陣子女兒喜歡將上學的手帕掛在手腕上,一開始跟她說要改掛在胸前她就是不肯,覺得手揮來揮去很好玩,直到有一次穿外套結果手帕掉在地上。於是我利用白板跟孩子溝通,問她為什麼媽媽覺得手帕要掛在胸前比掛手腕上好?我們一一列出彼此的想法,利用白板她知道手帕掛在手腕上的不方便以及其他問題,隔天她就自動自發地將手帕掛在胸前,完全都不用再提醒了啊!

你會不會覺得有時候小孩講都講不聽,他怎麼就是不照我意思做呢?
有的時候是不是小孩不聽,而是「小孩聽不懂大人所說的話」。當你催促或有情緒時,比你低矮的孩子看著你臉部的表情,只看到焦躁與不開心的樣子,至於你說的一連串的話,大概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上次女兒學校辦了一場親職講座,心理師告訴我們幼兒園孩子前額葉尚未發展完全的關係,當在有情緒下時,大部分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利用小白板可以更客觀,也更增進彼此溝通(媽媽真的不用多費唇舌講太多話)。透過白板,不會只是針對你我,反而寫在第三者的白板中,彼此討論。利用心智圖畫法將一些討論一一寫在上面,可以是孩子的想法,也可以是你的想法,可以請孩子畫,或是大人寫字也沒問題,即使孩子年紀小看不懂字,但是孩子倒是特別喜歡看大人寫字的喔!透過書寫孩子可以更有系統的理解大人在說什麼,也能動腦思考。
我自己也喜歡透過白板,將一些思緒清楚的表達出來,大人也能比較靜下心。討論結束之後,小孩還可以利用白板畫畫,沉澱心情,一舉兩得。如果你也覺得你家小孩有的時候跟你討論上有那麼一點點的聽不懂,可以試試這個白板溝通法!
avatar-img
17會員
127內容數
總在梳洗菜葉的過程中浮現媽媽的動作;總是希冀拿起湯匙輕啜一口,腦中是否會出現媽媽的味道?家常味就在爐火中,慢慢地熬煮。你也想要品嘗這些平凡又懷念的滋味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芳心慢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氣冷了,早起女兒有時候仍處在想睡覺的狀態中,起床之後呆坐在沙發,早餐也不想吃,也沒有上廁所或是喝水,催促她還會發脾氣,眼看上學時間快到,催促反而讓場面狀況越來越糟。
總是在梳洗菜的過程中浮現媽媽的動作;總是在烹煮食物時,想起媽媽是放了什麼調味;總是希冀拿起湯匙輕啜一口,腦中是否會出現媽媽的味道?
事先討論,讓孩子可以先打預防針
總有一天,含苞待放的花苞也能綻放出美麗的姿態
當你看到很高很高的溜滑梯、磨石子的溜滑梯、很高的攀爬網,你的心理感受只有危險嗎?你有去理解為何遊樂場這樣設計嗎?
當有一天父母不再是她的第一影響人的時候,她才能用過去從小學來的態度去應對。
天氣冷了,早起女兒有時候仍處在想睡覺的狀態中,起床之後呆坐在沙發,早餐也不想吃,也沒有上廁所或是喝水,催促她還會發脾氣,眼看上學時間快到,催促反而讓場面狀況越來越糟。
總是在梳洗菜的過程中浮現媽媽的動作;總是在烹煮食物時,想起媽媽是放了什麼調味;總是希冀拿起湯匙輕啜一口,腦中是否會出現媽媽的味道?
事先討論,讓孩子可以先打預防針
總有一天,含苞待放的花苞也能綻放出美麗的姿態
當你看到很高很高的溜滑梯、磨石子的溜滑梯、很高的攀爬網,你的心理感受只有危險嗎?你有去理解為何遊樂場這樣設計嗎?
當有一天父母不再是她的第一影響人的時候,她才能用過去從小學來的態度去應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孩子寫字作業的背後,是家長期待和孩子的心聲交錯。是否應該要求孩子擦掉重寫字跡?這不僅關乎孩子的寫字能力,更牽動著親子關係的微妙平衡…
一篇女兒童年的睡前聊天小品。與5歲女兒的對話。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孩子寫字作業的背後,是家長期待和孩子的心聲交錯。是否應該要求孩子擦掉重寫字跡?這不僅關乎孩子的寫字能力,更牽動著親子關係的微妙平衡…
一篇女兒童年的睡前聊天小品。與5歲女兒的對話。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