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致富心態》心得_第14章:你會改變

    你會改變 致富心態

    圖片來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259

    • 本章摘要:
    我們都曉得制定長期財務計畫至關重要,查理·蒙格說過複利的首要原則是「沒必要的話,絕對不要打斷它」,他和華倫·巴菲特如此成功的部份原因是:幾十年來始終持續做同一件事,任複利自行發展。這其實很困難,除了外在世界會改變外,我們的目標與慾望也會改變。說「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是一回事,承認自己「至今仍不知道未來究竟想要什麼」卻是另一回事,而真相是我們真的很少有人知道。當你對未來想要什麼的看法可能改變時,做出禁得起長時間考驗的決定就很困難。
    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但作者提供我們在打算做出長期計畫決定時,要記住的兩件事:
    1. 首先,我們的財務計畫要避免走極端。
    人是感覺適應的動物,故走向極端後的超簡樸生活或是極致奢華的物質體驗,興奮刺激感都會逐漸消退,而當某天起床你發現自己深感遺憾的機率可能增加。當你決定捨棄先前計畫,並感覺自己必須以兩倍的速度反向前進來彌補早已流逝的時光,這樣的遺憾就會格外痛苦。而當我們考慮到自己有隨著時間改變心意的傾向,在人生的重要時點取得平衡,就變成一套避免未來遺憾並鼓勵自己持久下去的策略。持久是主要關鍵。
    具體來說,在工作生涯的每個時間點,力求每年有足夠金額的存款、足夠的自由時光、沒有太多的通勤時間與至少有足夠的家庭生活時間等目標,就會讓自己堅守一套計畫的機率增加,且能避免因為某一天某件事落在光譜極端時而感到後悔。
    2. 接著,我們也應該要接受自己實際上已經改變看法。
    要在高中畢業選填大學志願時,就要決定發展領域且直到退休都樂在其中的職業,這樣的機率實在太低了;而調整的訣竅便是接受現實已經改變,然後盡快繼續向前邁進。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沉沒成本這個大魔王,它讓未來的我們被過去的自己所囚禁,就好像讓陌生人為你做出重大的人生決定一樣。相較抱著遺憾苟活的一生,不顧一切地拋棄過去的財務目標,可能是一個讓未來遺憾達到最小的好策略。愈快做完這件事,就可以愈快找回複利的威力。
    • 心得:
    能把路人皆知的道理操練到極致且始終不渝地堅持,我想是成功人士和凡夫俗子的諸多差異處之一;在投資理財上可能是持續參與市場不空手,在自我成長上可能是保持閱讀學習,這兩點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不吝分享其處世哲學,看完後除了感恩讚嘆外,也會試著設計自己人生的演算法,讓想培養的興趣及習慣在生活中自然發生,帶來良性循環。未來的我們會如何改變實在難料,本章引用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Gilbert的研究顯示:18~65歲的人會低估自己未來可能改變的幅度。看來「人生70才開始」不僅有勉勵意義,背後還有些研究數據支撐著。
    近期聽完「」,邊聽邊笑也想起曾聽到或自己講過的幹話,實在是太有感了!引用Bryan在臉書的本集摘要:「當人把『此生無大志』當成口頭禪時,是否也是在安慰沒有勇氣追尋夢想的自己?你是否願意誠實面對內心真正的渴望,為自己真正努力過一次?」幾個問號勾起我內心深層的恐懼,也戳破不少在內心嘀咕但其實是在自慰的謊言。接受自己有追求卓越的野心,接納自己還是會在意沉沒成本的課題,然後勇敢地跨出去。之前嚷嚷著說要寫部落格已經N年,直到今年5/1才首次發文,是否太晚起步已非關注焦點,重點是我會持續寫下去。
    本章建議我們避免財務計畫走向極端,也呼應Miula在「投資好難 EP#54」裡分享的《反脆弱》概念:當我們要處理不確定性時,就得犧牲利益報酬的最佳化。講白話文就是要理解自己拿什麼換什麼,在追求系統穩定及利益極大化間須須取得平衡。我承認自己也是「至今仍不知道未來究竟想要什麼」群組的成員,然而堅守長期財務計畫持續執行,不僅提供我在摸索過程中有更多容錯空間,也在未來要做出選擇時,成為自己最堅實的後盾。

    圖片來源:日劇《龍櫻2》的劇中截圖(自己剪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teven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