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2月15日 《異域》的李彌將軍與滇緬孤軍的形成

歷史上的12月15日 《異域》的李彌將軍與滇緬孤軍的形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異域DVD封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異域DVD封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49年的12月15日是電影《異域》中帶領國軍殘部繼續抵抗中共進軍國土的英雄,李彌將軍策畫反攻雲南省政府的日子。那麼這段故事的內容主要是在講什麼呢?

這得從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攻入中華民國僅存的西南地區說起。

原先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覺得把這個地方轉交給值得信任的幹將郭汝瑰中將挺好的,於是放心飛往台灣。後來蔣介石發現,整個西南防線因為郭汝瑰「拱手讓江山」,而導致全線潰堤。

於此期間,李彌與戰友余程萬先前特別留意中共地下黨員活動,發現這些中共成員紛紛由暗轉明,直接在雲南省會昆明發起罷工與宣揚中共思想。[1]

這時的昆明城內的士氣跌到了谷底,老百姓們也開始做好改朝換代的準備了。正當四川省宣布投降中共,並當地國軍接受改編為解放軍後。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招開軍政會議,宣布響應中共的「起義號召」改編自己所屬的國軍第八軍為解放軍。儘管當時掌握三千人軍隊的李彌打從心底反對中共,但也被迫接受改編成解放軍。[2]

盧漢(1895 - 1974), 在歡迎解放軍大軍大會上的講話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盧漢(1895 - 1974), 在歡迎解放軍大軍大會上的講話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很快的,雲南省內國軍第八軍的將領不願降共,於是發動「政變」不接受改編,並在12月14日迎請李彌回來協助主持軍隊。

隔天,李彌將軍直接率軍反攻昆明,與解放軍激戰。但他並不是為了要奪下昆明,而是要把他的戰友余程萬就出來。之後,中共對雲南發動「滇南戰役」,打算俘虜不願意歸降的李彌與余程萬。眼看「滇南戰役」逐漸失勢,1950年1月5日,李彌等人奉上級命令暫回臺灣參與由蔣介石主持的國民黨國防會議。[3]

李彌直接當著黨國大老們說:「我不想留在這裡,請領袖送我回雲南,我要跟弟兄們守住大陸國土。」於是在1月14日,李彌回到滇緬交界,以中華民國國軍第八軍軍長的身分與弟兄們繼續抵抗解放軍對雲南的入侵。[4]

然而,再熱血的意志仍然底不過現實的殘酷,李彌部隊撤退到雲南省最後一個村寨,面對解放軍的文攻武嚇,李彌堅決不降,他決定帶領弟兄們與跟隨他們逃難的鄉親們越過國界,逃往未知的國度──緬甸,自此第八軍殘部轉型為「滇緬孤軍」的雛型,開始了艱苦又受國際冷落的反共生涯,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參考資料

[1] 袁燁、周國騤,《反共十字軍鬥士李彌》,頁38。

[2] 袁燁、周國騤,《反共十字軍鬥士李彌》,頁45。

[3] 周良,《春城花:和平解放雲南》。

[4] 周良,《春城花:和平解放雲南》。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4會員
151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本文探討金門戰役的歷史背景,從國軍在中國大陸節節敗退,到蔣介石幾度考慮放棄金門,再到韓戰爆發後,在麥克阿瑟的影響下最終決定堅守金門的過程。文章也反思當今金門與中國大陸關係日益密切的現象,並以賴清德總統的講話,點出臺灣應團結一致,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
本文深入探討蔣公介石在民國時期推動北伐的過程與其軍事與政治影響。文章分析了北伐的成功因素、蔣公如何克服黨內鬥爭和外部壓力,以及江浙財閥對其支持的重要性。內容亦涉及北伐對國民黨發展的深遠意義,及蔣公在政治舞臺上的退場與復出歷程,展現了一位歷史偉人的不屈精神。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本文探討金門戰役的歷史背景,從國軍在中國大陸節節敗退,到蔣介石幾度考慮放棄金門,再到韓戰爆發後,在麥克阿瑟的影響下最終決定堅守金門的過程。文章也反思當今金門與中國大陸關係日益密切的現象,並以賴清德總統的講話,點出臺灣應團結一致,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
本文深入探討蔣公介石在民國時期推動北伐的過程與其軍事與政治影響。文章分析了北伐的成功因素、蔣公如何克服黨內鬥爭和外部壓力,以及江浙財閥對其支持的重要性。內容亦涉及北伐對國民黨發展的深遠意義,及蔣公在政治舞臺上的退場與復出歷程,展現了一位歷史偉人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