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謎樣的藝術

    書名:隱谷路
    作者:Robert Kolker
    譯者:黃佳瑜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1/11/30
    從1945年開始到1965年,咪咪‧蓋爾文總共生了10個男孩與2個女孩,丈夫唐因為工作的緣故長期在家缺席,撫養小孩的責任全部都落到咪咪的頭上。到了1966年,長子21歲時,開始有精神思覺失調的症狀產生,而後第2(吉姆)、4(布萊恩)、7(喬瑟夫)、9(馬修)、10(彼得)相繼發病。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父親唐返家沒多久又中風,咪咪一個人要照顧五個生病的兒子(布萊恩已經自殺)、還有一個行動不良的丈夫。至於那些「正常」的兒子們,紛紛去到離家裡較遠的學校或工作場所,第11個小孩瑪格麗特算是幸運的寄養在咪咪的朋友家度過青少年時期直到大學,而最小的妹妹瑪麗則一直待在咪咪身邊,偶爾在家裡發生混亂時,暫時寄住在已經結婚的二哥吉姆家。
    然而吉姆是顆不定時炸彈:不但與妻子吵架,更會對最小的弟弟妹妹毛手毛腳,猥褻甚至性侵害。瑪麗(後來改名為琳賽)到了大學才勇敢地面對這段過往並接受心理治療。走出陰影並且在事業擁有一片天,後來也結婚成家的琳賽,自願成了生病哥哥們的法定代理人,擔負起為他們安排就醫,並照顧母親的責任。
    直到1984年,一位研究精神遺傳學的琳恩德里西(Lynn Delisi)找到蓋爾文家族,想找出基因與思覺失調之間的關聯性時,咪咪早以孤軍奮戰了18年。他們一起合作,德里西也同時蒐集大量的資料數據(病患達到1000人),後來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個病似乎與海馬迴和基因SHANK 2有關。
    書中也討論了歷年來對於這個病的相關藥物的利弊。很可惜的是,大多的藥物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例如行動遲緩、呆滯、肥胖等)有些病患不管吃了什麼藥物,似乎也沒有好轉的跡象。更甚者,好像有吃藥沒吃藥,復發的機率都是一樣高。當藥物治療有限時,有些醫生會採取「電擊」的治療方式,使患者的病情暫時穩定。
    有些研究者從此主張「預防甚於治療」:既然跟海馬迴有關,那就從懷孕時開始預防。簡單來說,名叫「膽鹼」的這種物質有利於海馬迴的發展,因此孕婦應多補充這種東西。幸運的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蔬菜肉蛋類就可以攝取得到。
    至於基因,雖然投入大量研究,並不能表示絕對的基因缺陷會導致思覺失調(研究這個病的黃金標準對象就是同卵雙胞胎)。目前只能結論出,後天的環境也有相對的影響。
    比以前進步的是,這個疾病不再是以單一固定的形式來診斷,而是以光譜的方式來呈現。有些病徵甚至與躁鬱症重疊(蓋爾文家族最小的兒子彼得後來診斷為躁鬱症並接受相關藥物治療)。到底什麼會造成患者發病?這始終是一個謎。再者,因為光譜呈現的因素,患者所外顯的行為也有所差異,也使得診斷更加地困難。
    這本作者第一手訪問還在世的蓋爾文家族成員、相關研究人員、以及閱讀當事人的日記或紀錄、醫院的就醫日誌等,不但可以瞭解這個家族的病史,更能對於近代思覺失調的醫學一窺究竟。
    非常好看的一本紀實小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