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自己的老後同理「公婆爸媽」

走過婚姻的人知道暗夜的辛苦
走過婚姻的人知道暗夜的辛苦
前段時間,有不少名人分享照顧爸媽很幸福的故事,但我周遭許多朋友交流他們照顧老後的爸媽或公婆爸媽,實情卻不是如此,多數人是為如何兼顧工作與照顧長輩或兄弟姊妹、姑嫂妯娌如何照顧分工,傷腦筋不已;也有人照顧到累出病,充滿壓力、無奈者亦不在少數。
身為照顧者之一,以及觀察周遭的已婚者,要無絲毫怨言的為與我們無血緣關係、沒生養我們的「公婆爸媽」長年付出心血,老實說,這很違背人性,也是拿美化的假象,要求媳婦要向那些對大眾宣稱「照顧長輩很幸福的名人」標竿學習,不太公平。尤其當聽著朋友痛訴她們的公婆如何欺負、霸凌媳婦的狀況,媳婦們沒有跟「公婆爸媽」計較,寧可選擇閉嘴或疏離,以顧全婚姻、家和萬事興,她們已吞忍不被尊重的對待。
看似不穩固的排列卻也組出了可望外的窗
與其抱有假象,還不如真實面對狀況,關心、照顧「公婆爸媽」從來就不是簡單的責任,「有苦」的媳婦們,情緒有不耐煩、生氣、委屈、疲憊,甚至還有不滿。就算是照顧自己爸媽,只要是人,得蠟燭好幾頭燒,事事都要兼顧,就會累啊!
身為照顧者,我們需要體力,更需要理解長輩。「理解」並不是去掌握長輩複雜、理不斷的生命故事,而是去認識、了解年長者的身心靈發展狀況,好幫助我們面對「公婆爸媽」的需求。有的「公婆爸媽」常忘記、慢慢沒了自理能力、老是叨叨念、東罵西抱怨,甚至有不斷向兒媳索討所有生活支出、奢侈玩樂,不管兒媳家庭狀況的「公婆爸媽」也是有的。
想想我們每個人未來的老後可能是如此,我們如何面對那個未來老後的自己呢?又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老後的我們呢?
被塗鴉的牆若會說話,不知它會什麼?
有時未必是因為照顧「公婆爸媽」累,或是因為「公婆爸媽」生病而心情低落,而是每天的日常,若你跟「公婆爸媽」同住,神經處於比較緊繃、心情更難以輕鬆。更多時候,是因為「公婆爸媽」的觀念及處事態度不同,又或叨念、重複敘述一件事,或硬把自己的生活習慣跟觀念要晚輩照做,讓兒媳備受壓力。又或是家庭財務還得長期應付長輩的支出缺口,甚或全部壓在「乖順」的少數晚輩,更是重擔。
沉澱心思,有時當我們面對孩子,若我們操心、或緊盯著孩子,是不是我們也一樣忍不住重複叮嚀或希望孩子照著「我為你好」的想法去做? 不同的是,當孩子直接回答:「你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啦!」,我們可能會自動閉嘴;但對於「公婆爸媽」,不管他們純粹是想要找話講、或是因為他很在意這件事,有些老人家會沒意識的叨念,或是因「公婆爸媽」健忘,忘記他們已經講過數次等等,面對這些情境,我們得學會「左耳進、右耳出」。若是長輩金錢需索無度,也應該坦承讓長輩知道財務的規劃及現況,劃出「界線」!
在生活中,也想想自己,我們有時也常跟「公婆爸媽」叨念,如糖尿病不要吃甜、腰痛不要彎腰、我們去上班時,不要一直睡覺,然後晚上失眠、要記得吃藥…...照顧「公婆爸媽」,我們需要以自己的老後想像,去同理高齡期的長輩。跟「公婆爸媽」同住,總會有優點及缺點,通常「好處」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缺點」會被放大,當從「公婆爸媽」過去的生活背景、角度來檢視媳婦或兩三代關係,恐怕又是另外的一篇篇故事。若雙方能不要計較,互相尊重對方的習慣,退一步不要強迫對方要成為能事事順你意的理想「公婆爸媽」、「媳婦」及「兒女」;凡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生活自然就會好過些。
寒冷的暗夜,你可曾想過這一刻的溫暖可以燃燒一輩子?
「公婆爸媽」記得不要雙重標準,「你不對人家好,媳婦憑什麼該對你好」,「公婆爸媽」別把媳婦的好當成理所當然,若欺負嫁進來的媳婦,就不該奢望別人的女兒善待你們的老後。「公婆爸媽」也要記得不要只求媳婦付出,更應該讓自己生養的兒女承擔責任。
媳婦們,記得給自己空間沉澱,即便只是一杯咖啡的時光,都有助於讓我們自己喘息一下,離開照顧現場,理順心情。「公婆爸媽」的老後照顧課題,值得我們反思,也讓我們有機會提早為自己未來的老後預做準備。
人終究是孤獨一人走向終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