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夫婦去年把婆婆接來北部一起住,平日晚餐由阿芳先生下廚。阿芳婆婆跟親朋好友聊天時,總是稱讚兒子好孝順,提到都是兒子在煮飯、做家事、教孩子功課等等,她從不提媳婦,好似在抱怨阿芳這個媳婦太輕鬆、太好命了。在婆婆眼中,阿芳很「顧人怨」!
阿芳婆婆不知道的是,以前她還沒跟兒媳同住時,阿芳包辦了煮飯、家事、帶小孩等等這些家務,忙碌的阿芳有自己的處理方式跟時間規劃,如此也安然過了20年,現在因同住的婆婆「習慣早早吃晚餐」的固定模式,上班族的阿芳因趕不及回家備晚餐,所以兩夫妻才有了妥協,由先生負責周間晚餐,周末阿芳若沒有加班,夫妻倆則一人負責買菜、一人煮飯。打掃、洗曬被單等家務也並非阿芳沒做,她都趁先生帶婆婆回老家時進行大掃除!
阿芳說,婆婆沒幫忙帶過孩子,卻對阿芳教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指導與批評,但阿芳婆婆不知道的是,阿芳一路陪伴孩子成長,如去學校當導護媽媽、進班說故事活動,帶著孩子探索興趣、學才藝、訓練他們學做家事,到孩子養成習慣做家事等,這些陪伴孩子成長的功課,阿芳比誰都還積極;現在孩子大了、功課變難了,所以孩子轉向爸爸請教,阿芳才沒參與,阿芳現在看似的輕鬆,其實是夫妻各有階段性任務與家庭分工。
從婆婆嫌媳婦「好當、輕鬆」的背後,往往是婆婆一直跟自己過去的年代比較,「媳婦熬成婆,怎麼看現代的媳婦都不太習慣」的心態。
婆婆以前辛苦,那是婆婆自己的人生經驗,再拿出來「昭告大家」就如涼茶水無趣啦! 當婆婆走過那段辛苦的歲月,應該慶幸自己的努力值得了,已把孩子培養成積極工作,愛家庭的好丈夫、好爸爸,且能夠跟媳婦一起打拼未來;婆婆嫌棄媳婦,是讓自己「顧人怨」,是把媳婦推往更不想與婆婆接觸的遠處,也讓夾在婆媳問題之間的兒子難為啊! 更何況,兒子跟媳婦分工無怨言,也不礙著婆婆,婆婆為何需要為兒子打抱不平?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兒媳有自己的生活,因此當婆婆的智慧之一就是要有大肚量。
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常如此,總習慣挑剔別人的不好,對於別人的付出視而不見? 或只是看到現在的情境,而忽視對方曾經的辛苦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