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魏晉風雲-司馬懿之二:戰狼時代】

魏明帝曹叡。 三國時代,魏國的第二個皇帝,在位十三年。 這十三年,是三國之間最激烈爭戰的時代。 東亞地區諸國,甚至形成了「曹魏包圍網」。 面對如此困局,曹叡繳出了一張三國時代最漂亮的皇帝成績單。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會單純取決於皇帝慎謀能斷。 皇帝用了誰當將軍,付出多少信賴,才是前線勝負最重要的部分。 曹魏諸將力抗四方,自是人才輩出。 其中,最強悍無匹的第一名,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南鎮荊州,迅速平定孟達之亂。
西禦蜀漢,擋下了諸葛亮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甚至遠征遼東,消滅了第一個自東漢末以來獨立,與曹魏敵對的公孫政權。

整個廣義三國時代,除了曹操,沒有人能立下這種程度的功勳。

在曹操的眼中,司馬懿是個能戰之將。
但跟司馬懿過從甚密的曹丕,則更希望司馬懿運籌帷幄,坐鎮後方。

然而,曹叡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因為受到祖父曹操喜愛,得以近侍資格,旁聽參加曹操的軍政會議。
他看司馬懿的視角,比起父親曹丕,恐怕更要接近曹操。

曹叡甫即位,孫權就打算趁虛而入,進攻荊州曹魏領地。
只要拿下襄陽,未來吳魏之勢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孫仲謀手裡了。

司馬懿站了出來。
擊退了攻打襄陽的吳軍。

事實上,司馬懿、陳群、曹休、曹真,都是曹叡的「輔政大臣」。

對陣吳軍,曹休更有經驗。
荊州攻防,曹真也是識途老馬。

但上場的卻是司馬懿。

不管背後有多少政治鬥爭,至少,姓曹的不懷疑司馬懿有能力退敵。
是的,鬥爭。

打贏了這場仗,身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就這麼外放至宛城,督荊豫二州軍事。
不在朝廷,輔個屁政。

司馬懿就算能像諸葛亮一樣,在曹叡身邊安插自己的親信,影響力又怎麼比得過三大臣?

我們分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曹氏宗室要司馬懿前往荊州,但有一點恐怕可以肯定。
司馬懿跟諸葛亮,真的很像。

「荊楚輕脫,易動難安。」
在曹操人生的最後,司馬懿建議不能捨棄荊州。

對東漢來說,荊州並不是一個那麼重要的地方。
重要的其實只有北部南陽郡。

那是劉秀的故鄉,在著意開發之下,成為東漢全土屬一屬二繁榮富饒的郡守。
更占了整個荊州八成以上的稅收。

意識到荊州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與發展潛力者,當時是稀少的。

吳有魯肅,蜀有諸葛亮。
魏,司馬懿也。

司馬懿也跟曹丕強調過:「襄陽水陸之衝,禦寇要害,不可棄也。」
在仲達的心中,荊州至少要控制到襄陽,才能保國家安泰。

但曹魏的大臣們,只認為荊州是防備孫權的第二戰線。
第一,仍是合肥,是淮河。

為什麼呢?
因為蜀漢要出來的路,已經被他們自己的叛臣孟達給鎖死了。

孟達,蜀漢上庸太守。
因為在襄樊之戰中,未能及時支援關羽,導致關二哥兵敗身亡。

孟達害怕劉備怪罪下來,遂舉城投降曹丕。
曹丕相當厚待這個「反共義士」,但魏臣們多半看不起他。

尤其是跟孟達一起駐守上庸一帶的太守。

面對曹丕的突然過世,孟達感到非常緊張。
正好,蜀漢丞相諸葛亮策劃著北伐突襲,就派人去詐降說服孟達。

這事,沒能瞞過孟達隔壁的魏興太守,就將訊息傳回給了戰區總司令司馬懿。

通知上,其實僅僅只有「蜀漢郭模來降」,但司馬懿就覺得事情不對勁了。
司馬懿先寫了一封信給孟達:「你是我國家的重臣,諸葛亮一定會想要攻打你。郭模這時候來投降,輕易的就洩漏蜀漢軍事布局,肯定是諸葛亮的計謀。」

話沒有說得很白,但意思上就是把孟達當作前線第一大將在討論。
很顯然,司馬懿不疑有他。

才怪。

信寄出去的同時,司馬懿就點起了部隊,往上庸進發。
魏軍副將都認為,此時狀況尚不明朗,萬一孟達沒要反被我們逼反了呢?
萬一孟達設下了陷阱,等我們去跳呢?

應該再觀察一下吧?

司馬懿道:「這種沒有信義的人,這時候一定還在評估哪邊是最有利的選擇……趁他還沒決定之前,才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魏軍八部共出,輕裝潛行,只帶了不到一個月的兵糧。

只花八天,便兵臨城下,包圍了孟達。

按照孟達的估計,司馬懿收到消息,應該還要跟曹叡確認,反覆致信,點兵備糧。
至少一個月才會抵達才是啊。

司馬懿的突然出現,嚇壞了孟達。
孟達忙不迭的向吳蜀兩方求援。

但司馬懿可不是帶一支騎兵隊來斬首而已。
八部魏軍,兵分三路,兩路扼住要道,中軍又分八路,同取孟達。

三十六天,城落。

司馬懿當場斬殺孟達,順手把魏興太守也抓捕起來,展開撤僑行動。
在吳蜀二軍的眼皮子底下,司馬懿撤走了近兩萬的當地軍民百姓,就此捨棄上庸一帶

稍微打斷一下,這些部分主要都是採取《晉書》的角度。
所以會顯得司馬懿強大神勇無敵,像世界的偉人民族的救星,也是正常的。

雖然《晉書》不是晉朝人寫的,但所採的史料記錄,自然也是以晉朝官方為主。

房玄齡大概也覺得有點扯,還加上了一個說明:「時邊郡新附,多無戶名,魏朝欲加隱實。」
意思其實就是,這個遷戶記錄啊,是魏朝故意隱匿起來的,所以我們相信有發生過這件事,但是沒有實際的記錄。

當然沒有啦,《三國志》還寫:「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縣為上庸郡,錫縣為錫郡。」
怎麼可能會是遷走上庸百姓?
吳蜀有沒有來救孟達,都還是個問題咧。

沒關係,我們就聽你嘴。

司馬懿等於是同時對付吳蜀,取得莫大戰功。
曹叡說什麼也要親自召見一下司馬懿……其實也可以反過來看,司馬懿擅自出兵,損失邊郡,被叫去問事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晉書》說曹叡是請司馬懿發表一下,對付吳蜀的戰略來著。
司馬懿表示,先打吳國。

魏國當時持有的蜀漢情報,非常稀少。
而東吳這邊?光是曹丕就精心策劃加實戰,那可是戰場老朋友了。

「吳軍認為我們不擅長水戰,所以在東側非常囂張。我們如果可以用陸軍攻打皖城,同時從荊州線派出水軍夾擊,必然可以一戰功成。」

曹叡表示太好了,請司馬懿繼續守荊州,造船支,練水軍。
就在這個時刻,諸葛亮興兵伐魏了。

曹叡先請曹真迎戰……這時候,大家都以為諸葛亮的計謀是「暗渡陳倉」。
曹魏大軍,直接就開進了斜谷道,嚴陣以待。

蜀軍也確實迎了上來,領頭大將更是弓馬嫻熟,一桿長槍舞得虎虎生風。
「常山趙子龍在此,哪個要上來送死!」

魏軍大將曹真,不知這個趙子龍是哪位。
可他手下虎豹騎老將,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將軍,來將便是當年長坂坡上,殺了七進七出的趙雲啊!」
「哼,那是七進七出這兩兄弟不頂事,今日我便要讓他瞧瞧,什麼是真虎豹雄風。」
「不是,七進七出不是兩兄弟。趙雲是殺了七次。」
「唉唷,想不到這七進七出繁殖還挺快的嘛,該不會姓顏吧?」

總之,曹真就在這裡跟趙雲爆打起來。
哪裡知道,新建不久的涼州,隨即從背後給了曹叡一個告急戰報。

「諸葛亮大軍從祁山殺出來啦,好多部落城池都說要投降他,皇上救命啊。」

中了諸葛亮這一計,莫非只能將涼州拱手讓人,任憑諸葛亮進佔雍州?
曹叡雖然說話結巴,心思倒是靈敏,隨即徵調司馬懿……手下的張郃迎戰。

沒有人知道,按兵不動的孫權啥時會動。
直接調動司馬懿,絕對是不明智的抉擇。

張郃一戰成名,加官晉爵之後,曹叡要他帶著關中部隊,回去支援司馬懿伐吳的計劃。

但那一年,降雨不足,漢水水位過低,導致司馬懿規劃好的水軍夾擊不能成行。
而陸軍曹休更為吳將陸遜所敗,不久病逝。

幾個月後,諸葛亮發動了第二次北伐。
張郃又一次被借將。

曹叡擺下酒宴,送張郃出征。
而戰後,張郃也不再回到荊州。

張郃高升了。
建議伐吳的司馬懿,失敗了。

曹叡要冷凍司馬懿嗎?
不,曹叡仍然對司馬懿充滿了信心。

他正與曹真規劃進取蜀國。
陸軍曹真走子午道,水軍司馬懿逆漢水而上,要殺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

可遇上了大雨,大司馬曹真本軍失道,加封大將軍的司馬懿面對漢水暴漲,終是無功而還。
泱泱漢水,就是不賣你司馬懿面子,倒是挺關二哥的是吧?

結束這次遠征不久,曹真也過世了。
而諸葛亮自然不會放過這等機會,再次展開北伐。

曹叡說,只有司馬懿才能夠阻擋諸葛亮。

大將軍司馬懿北上長安,總領雍涼軍事。
接下來的八年,司馬懿就在長安長治久安。

這,不是功。

事實上,面對諸葛亮的連年進犯,曹叡決定收斂西側防線。
以長安為好球帶,雍涼,他已經放下了。

不能不放下的一大原因,就是鮮卑。
鮮卑在梟雄軻比能的運作下,日漸壯大。

從一開始威脅并州,到連結烏丸遼東,遼東又與孫權接軌,孫權又跟諸葛亮聯手……
諸葛亮是聰明人,也跟軻比能接上頭了。

面對怒濤般的曹魏包圍網,曹叡自然只能縮起身子,以小幅度的動作,迅速確實的反擊。
把西側戰線拉到天水,在支援調度上就容易不輪轉。

所以,曹叡給司馬懿的命令,一直都是「守」。
忍。

面對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司馬懿不能忍。
一路追殺到祁山道,雙方僵持不下。

司馬懿也許漸漸明白過來。
打仗,不能只靠衝。

而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這一仗,天時兩不相幫。
長年把祁山道當自家前院的諸葛亮,在地利上自是勝了一籌。

司馬懿還以為,諸葛亮會糧食不繼呢。
但諸葛孔明克服了。

最終,還是人和面上,司馬懿贏了一頭。
他的二把手張郃即使一百個不情願,仍然領命出擊。
諸葛亮的二把手,李嚴卻抗命中斷糧食供給。

勝了這一仗,曹魏包圍網的威脅,仍然沒有解除。
司馬懿不只是防著蜀漢,在長安,他還得監視南匈奴。

青龍元年九月,南匈奴終是加入了包圍網,反叛曹魏。
可在司馬懿的眼皮子底下,沒有人能搶得先機。

這是一頭「唯快不破」的戰狼。

但由於匈奴之亂,截斷了長安與雍涼的連繫……諸葛亮又來了。
這次,諸葛亮明渡陳倉,直接出現在長安司馬懿的面前。

戰狼司馬懿只想上去把又老又殘的臥龍撕個粉碎。
但真龍天子,不許。

上一次,雙方僵持了三個月。
這一回,從春意盎然的三月,到秋風瑟瑟的八月,司馬懿只能等。

曹叡親自南下迎戰孫權。

司馬懿的敵人,除了面前不斷叫囂的蜀軍,仍要防備不知何時會出手的鮮卑與遼東。
如果不是持節大將軍軍師辛毗嚴令禁止,秋風五丈原,還不知會寒了誰的屍骨呢。

我們都知道,最後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是諸葛亮。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擅長快攻的將領,《晉書》認為,這也反襯出,司馬懿對於「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認知非常深刻。
曹操時代,他就曾建議「務農積穀」。

曹丕命他鎮守許昌,他更是大開屯田。
如今督軍長安,司馬懿又豈是只待諸葛亮人走茶涼的傻子?

司馬懿在長安開渠治水,興田灌溉。
不只讓他有足夠的本錢,跟諸葛亮耗到底。更在諸葛亮過世後,運送了大批糧食支援關東。

五丈原之戰,根本上就是諸葛亮跟司馬懿的種田大戰。
能看著麥子成熟、收割的人,終究是司馬懿。

這兩個人,如果相逢之處不是戰場。
三國,也許不會是三國。

卸去諸葛亮的威脅,曹叡又派人刺殺軻比能成功。
下一個要收拾的,就是遼東。

擅長於荊州水戰,隴西山戰的司馬懿,領了曹叡之命,再戰遼東獵豹。
這邊在【魏晉風雲-遼東有公孫】寫過了,就不重複。

凱旋而歸的司馬懿受完封賞,正準備返還駐地長安。
洛陽的詔書,一封又一封的追了上來。

先是要司馬懿趕回洛陽。
又要司馬懿去長安待命即可。

三日之間,詔書五至。
反反覆覆,最後,司馬懿接到了曹叡的親筆信。

「快來,到了就直接進宮,排除一切阻礙,見我一面。」

六十歲的司馬懿渾身一震,他知道,這會是最後一面。
這個當司馬懿孫子都不過份的青年皇帝,卻比任何人都懂得「使用」司馬懿。

信任司馬懿。

其實,司馬懿真的跟諸葛亮很像。
軍政全能,受到前代絕對信任,輔佐幼主……

但要說心機,司馬懿甚至比不上諸葛亮。

諸葛亮從來不會被人打到底層,司馬懿卻即將迎來,名存實亡的年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