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養什麼鳥(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共認,三國演義雖然諸多增添、渲染、比附、穿鑿,但是,演義的種種舖敘並不背離三國歷史的戰略;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第一百回的孔明增灶遏魏師,雖不見於史冊,但是,其中諸多不合邏輯之處,卻是在層層著色中點出了司馬懿的叵測之心——根據史實,曹操對司馬懿始終不放心,曹操曾對華歆說: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

司馬懿臨死前對兩個兒子說:

「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八回)

據此種種,司馬懿與曹魏政權原有心結,而諸葛孔明當是洞悉其中之微妙,乃順勢而為,用離間之計散布流言,使司馬懿被削職還鄉,時年司馬懿四十八歲;三年後,因諸葛孔明北出祁山伐魏,取陳倉、奪散關,魏國震恐,魏主曹叡因魏兵屢敗,無將可用,乃命司馬懿為大督都,率兵十萬出長安,於魏水之南下寨,抗拒蜀軍——司馬懿之得以復起,乃是因為有諸葛孔明。

從司馬懿一復起,孔明就料定他「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街亭一失,孔明跌足長嘆,「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西縣城門樓上,孔明焚香操琴,力持鎮靜,而事實上,在彈琴之前,孔明早已在司馬懿退兵的道路上部署好兵馬,而司馬懿也果真完全依照孔明的路線撤兵——諸葛孔明、司馬懿此兩人可真是「相知至深」。

直到蜀兵盡回漢中,司馬懿再引一軍「復到西城,因問遺下居民及山僻隱者,皆言孔明只有兩千五百軍在城中,又無武將,只有幾個文官,別無埋伏。武功山小民告曰,『關興、張苞只各有三千軍轉山吶喊,鼓譟驚追,又無別軍,並不敢廝殺。』司馬懿悔之不及,仰天歎曰,『吾不如孔明也!』」

從此一段也可看出司馬懿心思之縝密,收拾善後到滴水不漏之境,並做結論,「吾不如孔明也!」

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孔明增灶遏魏師」的矛盾更明顯。諸葛孔明之退兵乃是司馬懿親自運用了「反間計」,那麼,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奉詔撤軍的諸葛孔明又豈會再有援軍?「增灶」明顯是故佈疑陣,而司馬懿這位善於分析的魏軍主帥居然會上當?而事後又立即了悟,明白地指出,孔明師法古人之故技——東漢虞詡曾以「增灶法」欺騙過羌人。而這位被魏主視為唯一可以與孔明抗衡的魏國大將軍還仰天長嘆曰﹕

「其(孔明)謀略吾不如也!」

到底誰不如誰,還真是天知道!

司馬懿的真正心態,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西城戰後,司馬懿朝見魏主之時的稟奏之詞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今蜀兵皆在漢中,未盡剿滅。臣乞大兵併力收川,以報陛下。」——「乞大兵」,藉「攘外」之名以擴張兵權實力才是重點。至於在街亭外所說「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西城之役後仰天長嘆「吾不如孔明也!」增灶役後,仰天長嘆「其(孔明)謀略吾不如也!」五丈原上「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司馬懿)」,司馬懿被諸葛亮的木雕像嚇得抱頭鼠竄,狂奔五十餘里後猶摸頭曰「我有頭否?」孔明死後,觀察孔明安營下寨之處,讚嘆曰「此天下奇才!」凡此種種說法、作態,那真是「秋菊打官司」中的名句,「給個說法」罷了。

司馬懿每逢要事必定給一個「說法」,而這個說法都是力捧敵人孔明,如此的長敵人志氣,連他兒子司馬昭都受不了,認為「父親何故自墮志氣耶?」(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唉!司馬昭豈能知他父親之心?司馬懿可是頭腦清楚得很,他之所以能再掌兵權就是因為有諸葛亮,若是消滅了諸葛亮,那可是自己拆了自己的舞台,自己哪裡還有戲唱?又豈可能有「三國盡歸司馬懿」的美好結局?——諸葛亮、司馬懿這兩位「相知至深」的三國人物英雄所見略同,都是「養敵人作自己的樁腳」!

不過,就以「將養」之術而言,司馬懿還是略輸孔明一籌,孔明對於「將養」之術可謂已臻化境。當孔明感受到自己無能養敵人時,也頗識時務的求敵人養,但是,不卑不亢的架勢,反客為主,讓他的敵人不得不就範——西縣之役,他和司馬懿兩人對看可能都沒有一盞熱茶的功夫,更未曾有一言半語的交談,就達成協議了。唉!高手過招,旁人連戲也沒得看。

翻開三國演義可以發現,三國英雄豪傑的共識——有一種事雖然不能說,卻可以作,而且大家各懷鬼胎都在作的事,那就是「養敵人」。

東吳借荊州給劉備豈真是如魯肅所說「先前以荊州借予卿家,皆因卿家兵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這也不過是一個「說法」,事實是:當初,借荊州予劉備,乃是以劉備作前衛,對抗北方的曹操。不過,若是以為只有三國的英雄有這份見識,那可是大大的有錯,他們都是前有所承,師法先賢——「養敵人」這種策略在中國可是源遠流長的「霸王術」。

    3會員
    10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嚴定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是偶然、是所以然 (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是偶然、是所以然(三)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是偶然、是所以然(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人養什麼鳥(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人養什麼鳥(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人最大的教養是什麼?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avatar
    Vivian Wang
    2023-10-28
    領養能夠帶動野生保育?野保動保兩者其實不衝突?一般人也可以做到的台灣野生保育方式究竟是什麼?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3.08 2022年的新聞顯示,台灣動物多樣性48年間居然已經減少了八成! 動物界的保育拉響警報了! 我們普通老百姓究竟該怎麼做? 而貓貓狗狗又到底該不該在外面流浪呢? 現在就跟著小編還有我們的當家花旦-江小姐,一起跟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老師探討,看
    Thumbnail
    avatar
    小編在那邊
    2023-10-15
    【YC TALK】《寫出你的個人品牌》文字創作 培養深度思考:資訊化時代 為甚麼你應該要學寫作?很多人問:「到底要怎麼寫出好文章?」、「我的履歷自傳不知道要從何下筆?」、「寫幾句就詞窮怎麼辦?」……,從小到大「作文」一直都是考試項目之一,然而出社會後,大家的寫作能力依然普遍是工作上的弱點。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只要學會一點點寫作技巧,職涯道路將會更順利!」協助大家掌握基本寫作要素,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3-08-05
    【咖啡知識】什麼是養豆?學會了你也是咖啡沖煮達人有在沖咖啡的人大概都聽過「養豆」的說法,就是將剛烘好的咖啡豆靜置在保存的容器中 *也有人主張不需要養豆 *如何觀察咖啡是否需要養豆 *養豆的理由 *養豆的例外 *如何加速養豆
    Thumbnail
    avatar
    咖啡王子中二店
    2023-05-24
    翻書:《上流教養》有錢人的小孩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珍惜有夢想、有人生目標的你,你的心胸、你的世界,比處在上層階級的孩子都還要廣闊,你的熱情、你的人生都讓你比這些沒有夢想的孩子還要美麗。
    Thumbnail
    avatar
    瑰琦
    2023-04-10
    128 為什麼伊比利穀飼人道養殖豬五花比較貴?難道它真的比較好吃?第一次聽到伊比利豬,是與朋友在一間稍微高檔的燒肉店裏店員介紹的,時間大約在四五年前左右,在那之後,伊比利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只要打著伊比利的名號,同樣是搭配豬五花的刷刷鍋,大約貴上一百多至兩百塊,視餐廳等級可能還會有出乎我意料的金額出現。 我吃過一次,就是四五年前朋友請客的那次,不然我應該不會多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2-21
    【為什麼有的人講話就是這麼招人喜歡?】〈幸福的體質要這麼養〉最近看了一檔金星主持的情感類綜藝節目,其中一位女嘉賓黃曦樂,談吐既睿智又充滿暖度,這不單單只是教養好會說話而已,而是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打從心底,就對別人存有的真誠善意。古人云:「口吐芬芳,氣若幽蘭」,我在她的身上,一直看到這樣的美好。 這樣美好的特質,想當然爾,也很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 ** **
    Thumbnail
    avatar
    鍾嘉誼
    2022-04-19
    職場上軟實力為什麼重要?如何培養自己的軟實力?-Yourator創辦人-Lydia為什麼軟實力是重要的? 當農業開始企業化經營,想要提高產量勝過對手,開始有了協作力、溝通力的需求,透過這樣的元素去增加生產力、市場競爭力,軟實力的需求才開始浮現。 會開始強調軟實力是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人都會想要在競爭中勝出,所以才會出現對於軟實力的探討。
    Thumbnail
    avatar
    最好的知己
    2021-05-25
    《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音樂的素養與價值與音樂老師討論到音樂課堂的素養與價值,音樂老師特別提到關於音樂撫慰人心的部分。的確,音樂的感受性總比其他領域更具普世性,即使我對樂理知識等於零,仍無礙於我在音樂中陶醉。
    Thumbnail
    avatar
    Jinna Sun
    2018-05-29
    為什麼人需要有人文素養?─ 中研院中國文哲所圖書館林義娥主任走出停車場在路口張望著,就看到AB寶在遠方的大樓門口揮著手,看來她們自從上次訪問了檔案館後,對這位在臺北盆地東南隅的中央研究院已經熟門熟路了。
    avatar
    李偉文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