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景氣循環的投機 面板股以群創為例

    不論投資或投機,自己一向會對較不順利的操作復盤檢討,去年到目前還未了結的群創,雖然未實現還有賺,但算是拖太久的投機,久違的來一次復盤以及更新檢討跟說明之後的應對,順便說說目前對面板股景氣循環的簡短看法。
    從最近的發文內容,應該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我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就一直調整操作心態,由去年上半年的積極投資投機,轉為只剩保守的長期投資標的佈局,短期內寧願不賺也要等正式升息以後實際影響再來決定之後的投機節奏。
    而群創是2021年投機角度切入的個股裡,唯一到目前還沒了結掉的例外,放棄掉去年11~12月整整約1.5個月的期間,可以輕鬆獲利約2成出場的機會,選擇繼續等待,為何?
    去年切入的背景:
    整體面板股在去年上半年算是指數重點產業,雖然沒操作,但一直列在大盤指數判斷的觀察指標裡。
    從4月底整體族群達到高點後,一路繼續看到7月,發覺鴻海集團的主角群有開始介入在吸收外資賣出的籌碼,觀察了幾天之後,選擇在7/20約19.1元下了第一筆買單並在同學會發文公開個人操作,當天直接吃了一根小黑棒,隔天7/21連著再吃了一根大黑棒,在18元關卡價加碼了第二筆買單並公開個人的攤平操作。
    當時切入的原因除了籌碼觀察以外,主要還有幾點:
    1.判斷去年群創至少賺4元,用不到20元的價格切入,風險不大。(當時一堆面板達人喊7元8元,但個人一向習慣保守估算)
    2.上半年景氣循環報價高點時,主要大廠都沒有跟以往一樣的盲目擴廠動作,這現象在我來看,面板業界有記取之前的教訓並跟DRAM業看齊,試圖走出景氣循環的格局。我認為就算走不出這個格局,但能大幅縮短景氣循環一輪的等待時間。以往是套一次好幾年,我是判斷可以縮短為1~2年內耗時較短的循環。
    等待過程跟中間的分享:
    7月底參與了當年度的除息,爾後8/04那根紅棒當天突破20元挑戰21元的短壓區,發了撇責文分享,同時調節一半籌碼,留一半繼續等待。
    之後開始了暗黑破壞神重製版D2R的重溫期間,股市方面每天只是抽空花一點時間看看盤後資料,雖然股價持續回檔,但因為主角群持續有小幅買超,加上部位也不大,所以一直放著沒理會。
    一直到10月多,明明上半年都已經確定賺到3元多了,比7月切入時預估的狀態還要更好,主角群也未有反手賣超的動作出現,股價竟還可以跌破16元,於是開始加碼攤平並分享,並且明確回答讀者提問,當時沒有停損的問題,買到將成本均價拉低到16.5元以下時,因為股價開始反彈過了17元,不想再拉高成本,所以停手。
    之後就是11月一直到整個12月,第三季財報也確定前三季賺到快5元了,比當初的估算好上太多,加上面板報價跌幅持續在收斂,所以去年12月我做了2次目前看起來是錯誤的想法分享,當時我認為應該要繼續等待,不該賺了一些就跑,但同時有明確強調,畢竟是等太久的投機,不會在19~20元的區間看勢買進去拉高平均成本。
    雖然我在前幾天回答方格子文章讀者留言提問時說,12月的想法事後用股價變化來檢討,事實上就是錯誤的決定,但設想再回到12月時當時的情境條件判斷,我還是會重複下同樣判斷吧。
    1月底我在趁低收納長期投資標的持股時,也有在群創16.5元以下幾個價格預掛了單子,但都沒有成交到。
    未來應對:
    去年初切入時,我設下三個完全出清的條件機制[外資持續大買超][爆天量][但股價未持續創高]。
    因為等太久,現在我加個期限,今年公告配息前後,若未再有明顯漲勢,可能就是個人持有群創的最後期限,原因如下:
    1.面板業是不是進入景氣短循環的格局,今年上半年也該見真章了,不只要看到報價持續跌幅收斂,也該要開始看到報價打底反彈的跡象了。
    2.未來年報公告後看到第四季獲利狀況,即可明白,面板業面臨第四季報價反轉急跌的狀態,實際還能不能保持獲利。
    3.去年獲利配息率的揭曉,個人認為會是公司本身對今年下半年信心程度的真實展現,況且以去年的獲利狀態,個人認為在揭曉前,不論大盤市況如何震盪,都該有一定的期待行情。
    以上應對,未來幾個月視實際發展,再持續觀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格式不限、內容不限的隨意文章。純粹個人心得抒發以及自我紀錄檢討,不代表任何推薦。 請以質疑的心態看待任何內容 注意風險。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