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什麼,這是一個很深的問題。
西蒙最近跟我分享了一個小煩惱,面對「今晚食乜?」他心中要麼沒有任何想法,要麼就是選擇太多而下不了決定,就這樣他從早到晚都在思考這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
所以,有選擇真的是好事嗎?
/
打開 Foodpanda,打開 UberEats,輕輕鬆鬆就可以瀏覽各種菜色,再輕輕鬆鬆下單結帳,你只需要坐在家,用一兩場遊戲的時間就可以解決一餐,不是很簡單嗎?但對西蒙來說這是個大問題,正因為選擇太多他無從下手。那如果替他決定?如果他真的餓得受不了他會答應的,但從他那些微表情和吃剩的食物你會知道,這間餐廳對他而言還好。
還記得大學的時候,從看什麼電影到訂什麼餐廳,他都一副猶豫樣子。當你替他決定了,看過電影也吃完晚餐,就會面臨下一個問題,要散水嗎?當時他在新竹上學,我需要乘搭將近兩小時的車去找他,幸運地我們第一次找到了一間十分好吃的蔥油拌面,而晚上我也恰巧替他選中了一間泰國料理,對於胃口一直不大的他,那一天他罕見地請盤了,比我吃得還多!
要知道台灣的餐廳配菜都頗豐富,不像香港多數碟頭飯就是一兩根菜,台灣會給你兩到三樣的配菜,即便是泰國料理,配菜還是額外用小碟子裝起,兩人共六樣配菜。在香港時,小小一碗米線他也會吃剩;中學後期雖然不同班,但我相信他一定常需要倒廚餘。可那一次他卻全部吃光,還喝了一杯泰奶。
所以每次替他決定的時候就好像在賭博。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方式,多虧 IG 的貼文收藏功能,從當中收藏的餐廳挑出幾家(還要不同種類)發送給他。我相信他都沒有在看價錢,只看圖片。幾次下來我摸索出他心中想吃的餐廳樣子,外觀不能太差,必須乾淨,且最好有些特色,像食物會有特別的設計。那些火鍋、燒肉看上去千篇一律的,他真的會選擇困難。
可惜的是,後來幾次和他吃飯,不是遇上蔥油拌面店休,就是店鋪倒閉;直到他回港前的最後一餐,也是在機場一人一座位的情況下吃完。
/
這個微小卻深奧的小煩惱讓我一下子拉回到 13 歲,我和西蒙成為同學的第一年。那時候不用選擇,學校有 ABCD 餐,他不用作抉擇,家人可以替他謀劃;後來逐漸有自主意識,開始挑選自己的球鞋,午餐當然也要自己決定,年少西蒙的煩惱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在我看來那些難吃的 ABCD 餐都一樣,我大多時候都選擇 C 餐,印象中這個餐盒比較少洋蔥。
少年的西蒙看似沒太多主見,心中沒有答案,從不知道吃什麼到不知道選那一科,我們大家都曾像少年西蒙般躊躇。但真是沒任何念頭嗎?還是因為不確定答案是否標準而自我懷疑?
校舍的冷硬線條從建築延伸到師長划過白板的直線,黑白分明的白板與麥克筆教導我們需要接近標準答案,分明的規條讓我們必須熨平校服,列好隊伍,按部就班填寫志願並成為大人。少年西蒙在思考吃什麼的時候,初時激發的靈感會被自我懷疑瞬間覆蓋。這間餐廳會不會太貴?這個選擇同伴會不會喜歡?這個份量會不會不夠飽?諸如此類微小卻複雜的問題,少年西蒙都在糾結。他並非不知道想要什麼,只是他忘記了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麼。
今晚吃什麼,這個深奧的問題再也沒機會和西蒙討論了。吃飯的問題變簡單了,但卻沒有變開心。
/
西蒙的選擇困難還有個小故事,初中的時候會陪他買球鞋,但他來來去去買的都是同一個鞋款,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會一起去,他循例會看一看其他,但很快還是選擇跟去年一樣的球鞋。我想西蒙的內心曾經是柔軟且樂觀的,他總是先期待再認命,當每一樣小事他都會糾結,不正是因為他心中很在意嗎?
人生是需要先期待再失望,還是先失望再面對?
每當西蒙跟我抱怨這些可愛的小煩惱時就感覺:真好啊!
沒有往下墜的朋友拉住了我,告訴我日子其實還有很多小事可以去在意,在意一下這些雞毛小事不也是一種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