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說些像是阿嬤的裹腳布之類的故事,藉以表達後來的我是如何辛苦的承接住所有情緒及我自己,因為你所經歷與認知的劇烈悲痛,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他人試圖理解你的撕心裂肺,但你深知卻也感謝他陪你演這齣戲劇。
讓我們從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英語: Eat Pray Love)的角度切入吧,劇情簡要是女主角吉兒伯特在離婚後周遊世界,尋找自己的過程。故事裡吉兒伯特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對話中,發現自己竟是那麼不堪甚至意料之外,然後逃進另一段關係裡,輪迴。最後在友人的提點幫助以及幫助別人的經歷中,完整了她自己。
書中有一段我很喜歡的內容是,吉兒伯特為了幫助在印尼認識的大姊及她女兒圖蒂買一棟新房子而向親朋好友籌措資金,最後在好友郵電提醒裡發現,「圖蒂」在義語,意旨「每一個人」,而這一趟旅程看似是在前往世界幫助自己,最後卻免不了幫上... ...每一個人。
人與人的連結也是如此,有時你熱切地淌了場渾水,直到事後你才會明白完成了的是自己的功課,而他們所需要的協助如同宇宙給你的小小提示,讓你有機會看見、去面對。
如果能輕易地表述是怎樣的契機、遭遇多大的悲愴、遇見什麼樣的人、走過什麼樣的黑暗,進而蛻變成長找到自我,而後發表成舉世聞名的一套公式,此舉必會獲的諾貝爾獎,而這也肯定會列入各國的國民教育重點課程(但最好不要申請專利)。但難就難在即使你用盡全力網羅一切來龍去脈,依舊套不進任何人的人生。
於是我想,最通俗的忠告是 : 閉上眼睛好好的深呼吸,全然地臣服並敞開你的心,然後千萬記得要再睜開你雪亮的雙眼,留心周遭的一切,安住於當下。
最後,還想提及書中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街頭用詞。
"假如你能夠在某個特定地點讀出走過街的人心中想些甚麼,你會發現他們想的大半是同一件事情。大多數人想的是什麼——那就是城市的用詞。若你的個人用詞和城市的用詞入不搭調,你就不屬於此地。"
而那代表此時此刻的你用的又是甚麼詞呢 ? (別忽略我用的是此詞此刻,它意味著你有權更改。) 關於你的用詞,這將會是個很棒的冒險旅程開頭。
來吧 ! 帶領我了解你的用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