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臨走前,回望房間最深處的螢光--訪聰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疫情之後,辦了幾次素未謀面的創作者的展覽。聰明也是其中之一。不知為何,他們的作品都使得雙方的陌生成為一種舒服,甚至具備某種必要性的距離。他們把貨運進走廊盡頭的某個房間,離開,我們在指定的時間內進入,帶走,然後在世界另一頭的地下室攤開展示。

說實在已經很夠了,不過我們還是把握這近乎擦身的機會,將觀察他創作的過程中累積的好奇拋向她,也幸運的得到了回應。

--這是我們第二次辦中國創作者的展覽,中、台環境畢竟相當不同,因此想請你簡單分享創作路上對你有深遠影響的作品,不限平面視覺藝術。
在繪畫中對有我影響的藝術家和作品有很多,每一個都在不同時間為我的創作提供新的思路,所以說不出來對我影響最為深刻的,但是可以介紹一下我喜歡的藝術家。
一位是來自德國的藝術家Ruprecht von Kaufmann。他的作品帶有淡淡的灰調,畫作極具張力並且充滿令人不安的情緒。畫中的世界也位於現實與虛構,可能與不可能之間。他的具象作品充滿了黑色幽默和憂鬱的氛圍。
Paar auf dem Sofa, 2019
Wer Hat Angst Vorm Schwarzen Mann? (Who's Afraid of the Man in Black?), ca. 2004
A state of flux, 2013
還有一部影響我繪畫風格的動畫,就是《Over the garden wall》(「花園牆外」,台譯「謎樣森林」)。這是一部非常棒的迷你劇,由幾個不同的黑暗憂鬱的小故事串聯的主線,每一集都包含了險惡和離奇的元素,從長滿藤蔓的南瓜頭巨人到長著牙齒、眼睛發光的黑狗,再到被鈴鐺響起的骷髏臉惡魔附身的人。我非常喜歡這部動畫裡的氛圍,雖然是黑暗童話,但它又構造了一個溫馨又古怪的地方。我在創作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思路,希望在畫一些creepy的生物和場景時同樣又有可愛的點。
--你的風格感覺是網路原生世代的一個典型:目前還模模糊糊被辨識為「日式」的造型方法(展場留言本上有人說他先前一直以為你是日本人),和大量充斥的西洋意象結合,被一個中國人畫出來。這已不是什麼特別的現象。
特別的是,你描繪這些西洋意象時並不像在使用「動漫」族群約定俗成的視覺語言,並不站在那基礎上建構世界。畫中的超自然情境甚至仰賴描寫節制、沉著的服飾、傢俱、擺設來撐起寫實感,於是「現實和非現實相接」才有辦法被表現出來。
那反而讓我們好奇,你為何執著於描繪這些未經誇張化的西洋意象?它們和你所處的物質或精神世界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並不是執著於描繪某個西洋印象,我的繪畫是階段性的,在前一階段創作注重自我的剖析與探討,現在更多往故事性發展,一直在嘗試新的東西和創作。中學的時候我就對cult片有著濃厚的興趣,比如楊·斯凡克梅耶的動畫,《魔女嘉莉》 、《失嬰記》等電影。
《魔女嘉莉》電影海報
楊·斯凡克梅耶《愛麗絲》場景
聰明〈魔女〉
這類電影具有跨類型、跨媒介、跨文化特徵,也有獨特的美學,帶有宗教,倫理道德等色彩,所以基督教、聖母、十字架這種典型的西方符號我也經常運用在繪畫中。
〈自戀〉。背後有巨大的聖母像蠟燭。
〈閃靈〉。款式繁多的十字架。
我認為這些和所處的精神物質世界並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滿足我腦中的空想,回味觀影後的餘溫產物。至於日式的造型畫風也是從小受到日本動畫漫畫潛移默化的影響,不過我現在也在嘗試新的繪畫風格擺脫一些固有印象,我不喜歡在繪畫中一成不變,畫風對於插畫師來說既是名片但也是枷鎖。
--「死亡」是乍見你作品首先會注意到的主題,再看下去會發現「我與我的對峙」也頻繁出現在畫中。他人在你的世界中,也許是比「我的幻影」還要虛幻的存在,類似〈我想結束這一切〉牆上的喪禮出席者投影。描繪這些自省者樣貌的困難和愉快之處是什麼?描繪時會特別留意什麼?
〈我想結束這一切〉。自棺木內往外看的視角。
描繪這些時自省者時其實就是在描繪自己,人都是多面性的,是三維立體的,這些都是不同的我,不能用一個符號或者標籤所定義。
〈秘密〉
〈Who am i〉
愉悅之處是可以隨意的給自己安排在現實生活不能成為的角色,這也是困難的地方,因為自己沒有體驗過,只能靠想像再根據來自網路,電影或者他人的描述來繪製。
畫這類作品時好像沒有特別留意什麽。
--這次展覽作品中你自己特別喜歡的有哪些?也想請你分享它們的背景資訊。
我比較喜歡的是《我想結束這一切》這張,這張畫的名字來源於《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的同名電影,其實畫的內容和電影沒什麽關係,畫中的「我」躺在床上,在腦內度過自己的一生。
〈我想結束這一切〉
我覺得很多人都幻想過這個場景,就是當自己死後會有哪些人出現在葬禮上,這些人在葬禮中面對我的遺體又會露出什麽樣的表情,遺憾的是我們並不知道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所以沒辦法真的參加自己葬禮,於是我幻想出一個場景。
--今後有什麼計畫或目標嗎?
目前計劃是畫完「漂流日記」。
「𝐃𝐫𝐢𝐟𝐭𝐢𝐧𝐠 𝐃𝐢𝐚𝐫𝐲 Day 1 The first day drifted to the cemetery, just a normal day.」
我很少能堅持畫完一個系列的作品,因為同樣的主題創作會讓我感到厭煩,漂流日記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挑戰吧T T。再到未來還沒有具體計劃,我屬於走一步看一步的類型。
2022.2.18電郵訪問
avatar-img
459會員
301內容數
真正的秘境不會有什麼文字足跡。 而我們希望給另類漫畫/視覺藝術的探險者些許助力。 2013年至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ngasic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漫畫家‧插畫家高妍首度個展時的訪談。
關於「看起來不那麼像你想像中的漫畫」。世界上九成九的漫畫都不會採用精密素描等級的作畫,也就是說,不論漫畫家文化背景是亞歐或美洲,畫的是娛樂或嚴肅作品──大家不約而同都是在繪製抽象簡化的圖像,存在的不過是程度之別。而橫山漫畫第一眼給人的異質感,便在於它遠遠甩開一般故事漫畫的高度抽象、符號化。
漫畫家‧插畫家高妍首度個展時的訪談。
關於「看起來不那麼像你想像中的漫畫」。世界上九成九的漫畫都不會採用精密素描等級的作畫,也就是說,不論漫畫家文化背景是亞歐或美洲,畫的是娛樂或嚴肅作品──大家不約而同都是在繪製抽象簡化的圖像,存在的不過是程度之別。而橫山漫畫第一眼給人的異質感,便在於它遠遠甩開一般故事漫畫的高度抽象、符號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短文-2024 《唯恐》 他隱藏於黑暗中,他蟄伏於晦冥下。 他蜷縮在角落,他貼合著牆面。 他眼神凜冽,緊盯塵灰。 他屏氣凝神,耳聽八方。 他瑟瑟發抖,害怕被發現。 他草木皆兵,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動靜。 ──啪嗒啪嗒。 他迎來了第一個名為客人的挑戰。 ──社恐仔悲傷TAT
Thumbnail
《幽暗偶遇》如同它微妙的譯名,它描述一個空間,兩個世界,不同向度的互動及反思。它試圖包裹許多議題,偶爾看來凌亂,但恰恰合乎它的要旨:家不是由倫理或秩序隔出,而是不將誰刪除,定義誰錯誤,不讓誰恐懼,允諾且支持人們共享、共榮,彼此追求幸福的場所。
Thumbnail
「驚艷與體驗生命色彩,創作下去,直到盡頭。」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王國仁在臉書上,寫下給目己的期許。 非繪畫科班 ,不受學院約制的王國仁,投身藝術啟蒙也是從免費替人畫壁畫被發現的。每一筆高彩度和滿版飽又帶著塗鴉的畫風,自然不矯作,反倒畫出一種質樸純粹的在地「「原生感」。
掌握了大概知識的黑水想了想,其實他是知道第四面牆的,之後黑水便趁作者睡著時穿過第四面牆,複製了作者帶著負面情緒的一份記憶,不過那些負面情緒對本身就是黑暗的黑水來說就是將一杯水到進海洋一樣,毫無作用 現在黑水獲得了他那部作品的大概資訊。首先,他那部作品的世界主要由極惡老大與地獄旅館(兩部作品是同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11/16/2014 藝術家   教授,是個藝術家。   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過並相處的藝術家。 我才知道,雖然藝術家這個名詞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再。 但你想遇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我總覺得他是令狐沖,風清揚之類的人物。 行為雖為世俗所不能接受, 但我看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灣1960年代的情色驚悚恐怖漫畫
這個房間極為寬敞,其中的一面是由一整片的落地窗組成; 土地與天空的接壤處散發著的微弱亮光,卻比周遭大樓的所有光線加起來還要溫暖。 時時刻刻提醒著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誰是這裡的主宰。 另外一面牆上掛了風格迥異的四幅畫;一幅山水墨畫、一幅抽象自畫像、一幅現代油畫、一幅失焦的畫面,隱約能從中看到四道黑影。
Thumbnail
「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短文-2024 《唯恐》 他隱藏於黑暗中,他蟄伏於晦冥下。 他蜷縮在角落,他貼合著牆面。 他眼神凜冽,緊盯塵灰。 他屏氣凝神,耳聽八方。 他瑟瑟發抖,害怕被發現。 他草木皆兵,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動靜。 ──啪嗒啪嗒。 他迎來了第一個名為客人的挑戰。 ──社恐仔悲傷TAT
Thumbnail
《幽暗偶遇》如同它微妙的譯名,它描述一個空間,兩個世界,不同向度的互動及反思。它試圖包裹許多議題,偶爾看來凌亂,但恰恰合乎它的要旨:家不是由倫理或秩序隔出,而是不將誰刪除,定義誰錯誤,不讓誰恐懼,允諾且支持人們共享、共榮,彼此追求幸福的場所。
Thumbnail
「驚艷與體驗生命色彩,創作下去,直到盡頭。」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王國仁在臉書上,寫下給目己的期許。 非繪畫科班 ,不受學院約制的王國仁,投身藝術啟蒙也是從免費替人畫壁畫被發現的。每一筆高彩度和滿版飽又帶著塗鴉的畫風,自然不矯作,反倒畫出一種質樸純粹的在地「「原生感」。
掌握了大概知識的黑水想了想,其實他是知道第四面牆的,之後黑水便趁作者睡著時穿過第四面牆,複製了作者帶著負面情緒的一份記憶,不過那些負面情緒對本身就是黑暗的黑水來說就是將一杯水到進海洋一樣,毫無作用 現在黑水獲得了他那部作品的大概資訊。首先,他那部作品的世界主要由極惡老大與地獄旅館(兩部作品是同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11/16/2014 藝術家   教授,是個藝術家。   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過並相處的藝術家。 我才知道,雖然藝術家這個名詞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再。 但你想遇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我總覺得他是令狐沖,風清揚之類的人物。 行為雖為世俗所不能接受, 但我看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灣1960年代的情色驚悚恐怖漫畫
這個房間極為寬敞,其中的一面是由一整片的落地窗組成; 土地與天空的接壤處散發著的微弱亮光,卻比周遭大樓的所有光線加起來還要溫暖。 時時刻刻提醒著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誰是這裡的主宰。 另外一面牆上掛了風格迥異的四幅畫;一幅山水墨畫、一幅抽象自畫像、一幅現代油畫、一幅失焦的畫面,隱約能從中看到四道黑影。
Thumbnail
「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