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館「無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我還記得第一次進到巴黎的龐畢度藝術中心,內心有些惶恐,不似奧塞美術館,裡頭搜羅的作品和畫家都是為人熟知的,還可讚嘆道:「啊這個在藝術課本上看過!」,不過,龐畢度藝術中心裡,當時我認識的作品只有杜象的馬桶(正式名稱是噴泉),甚至不知道他為什麼可以如此出名。

Marcel Duchamp
(1887, France – 1968, France)
Fontaine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踏入龐畢度,搭乘手扶梯從透明帷幕俯瞰巴黎,還能遠眺巴黎鐵塔。從最頂樓開始逛起,走過一個又一個展區…

我發現很多作品都是「無題」,或是將畫布塗成藍色,題目就稱之為「藍色」,心裡想著:「可真是敷衍呢,這些藝術家…」雖然如此,但我很快就明白這樣的好處,觀者可以自由地覺得這塊畫布像什麼,進而和自己的內心產生共鳴,不需要侷限於畫家的思想或附加上去的價值,你覺得畫布像什麼就是什麼!頓時,覺得當代藝術館和自身的共鳴倍增,因為它可以是反思愛情關係、人與環境、當代社會,這些都離我們比較近,舉例來說,和梵谷的畫作相比(我非常非常喜愛他的作品),雖然我們「看懂」他畫的星夜、咖啡館…但是和我們之間的共鳴較少,因為那是他眼中的世界;而當代藝術家的世界與我們的背景可能較為相仿,情感連結也會深一些。

帶著這一份小發現,我繼續的逛著龐畢度,當代藝術的媒材眾多,不單單是平面的油畫,有豐富的媒材可以表現:光碟片、卡帶膠卷、壓克力板、枯葉、多媒體表現手法…除了視覺之外,這樣的藝術多了聲音還有真實的光影,令人感受更立體,且在靜謐的美術館中,當你認真地注視及感受一樣藝術品時,會有種只為你綻放,只為你而存在的唯一感。

你覺得這一串燈泡代表什麼呢?

另外,在當代藝術館中,除卻非常之有名的作品之外,你會察覺到,很少人會一窩蜂地停在某一個作品前面,而是每個人都駐足在自己有共鳴的藝術品前,靜靜的看著、品味著,有時會左右來回審視,發出會心的一笑,站在後頭觀察的我,就不禁地思考,他與這幅畫擁有的相似回憶、又或者其實畫家想的是觀者的事情完全不同,卻她們有一樣的心境…真的很有趣。

和畫作同色系的女子

當代藝術的多元性還有豐富性讓我覺得很舒心,因為我可以在同一個議題看到不同的表現,同一個藝術館有不同的訴求還有聲音,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當代藝術館中儼然就是一個小世界。藝術家將外頭的繁雜紛擾濃縮成一個作品,讓更多人去欣賞、反思、討論…

進到當代藝術館,我最喜歡問自己幾個問題。
「為什麼畫家要畫這個?」「我會聯想到什麼呢?」
有時候我會聯想到有趣的故事或是試著從畫作裡面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有時候真的是對藝術家的作品無感或無解,有的時候可以把他們跟音樂作品或是文學作品做連結…結果逛完一趟當代藝術館,腦子運作的非常熱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黑莉的沙龍
9會員
11內容數
歐黑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7
常常跟你說 不要放這種情歌 我們很幸福的呢
Thumbnail
2023/07/17
常常跟你說 不要放這種情歌 我們很幸福的呢
Thumbnail
2023/02/09
突然很想用藍色的瓷杯裝深褐色的咖啡。 想太多應該是一種天賦吧! 讓人可以在一個時空同時想到很多不同的事情, 我突然想用藍色瓷杯喝咖啡,是在大學課堂發呆的時候, 教授正在講解文學作品如何解析,認真聽完後,便走進去文字中。 真好呢,喝下午茶的餐具都那麼講究。 生活中有儀式感果然比較有趣嗎? 如果每天的早
Thumbnail
2023/02/09
突然很想用藍色的瓷杯裝深褐色的咖啡。 想太多應該是一種天賦吧! 讓人可以在一個時空同時想到很多不同的事情, 我突然想用藍色瓷杯喝咖啡,是在大學課堂發呆的時候, 教授正在講解文學作品如何解析,認真聽完後,便走進去文字中。 真好呢,喝下午茶的餐具都那麼講究。 生活中有儀式感果然比較有趣嗎? 如果每天的早
Thumbnail
2022/11/04
宸薇很喜歡這家店,兩層樓的老宅,地板走起來真的會吱呀作響,深褐色的主調搭配上陳舊的白,一樓是咖啡吧台跟幾個零星的個人座位,二樓則有幾個空間劃分:兩個像在歐洲舊式火車包廂中的四人卡座、適合三五好友交換小秘密的開放空間、圓弧面牆的靠窗座位。整體環境氛圍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可以窩在這邊一整天到晚上。初遇這家
2022/11/04
宸薇很喜歡這家店,兩層樓的老宅,地板走起來真的會吱呀作響,深褐色的主調搭配上陳舊的白,一樓是咖啡吧台跟幾個零星的個人座位,二樓則有幾個空間劃分:兩個像在歐洲舊式火車包廂中的四人卡座、適合三五好友交換小秘密的開放空間、圓弧面牆的靠窗座位。整體環境氛圍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可以窩在這邊一整天到晚上。初遇這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Thumbnail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Thumbnail
其實我可以理解大家想看懂藝術的心情,但絕大多數,是無法一言以蔽之,儘管有語音導覽、專人解說或是藝術品旁邊的小板板,似乎都還是不足以讓你透徹一件作品背後的想法。 其實有時候,我自認,藝術家也不知道是從哪想出的靈感,而是在一筆一畫之間有了感悟,用心去畫、去創作。 那到底要怎麼看待藝術?
Thumbnail
其實我可以理解大家想看懂藝術的心情,但絕大多數,是無法一言以蔽之,儘管有語音導覽、專人解說或是藝術品旁邊的小板板,似乎都還是不足以讓你透徹一件作品背後的想法。 其實有時候,我自認,藝術家也不知道是從哪想出的靈感,而是在一筆一畫之間有了感悟,用心去畫、去創作。 那到底要怎麼看待藝術?
Thumbnail
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Thumbnail
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Thumbnail
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Thumbnail
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圖片來源為Art vs Reality臉書網站,此影片公開分享於youtube【Art vs Reality】網站Peter Drew編劇演出,Frazer Dempsey導演拍攝。2013。
Thumbnail
圖片來源為Art vs Reality臉書網站,此影片公開分享於youtube【Art vs Reality】網站Peter Drew編劇演出,Frazer Dempsey導演拍攝。2013。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