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日本建築和中國建築有什麼不同

    最近某出版社因為「中國」和「大陸」的問題點起了兩派戰火。去問日本人,日本人絕對不會說:我們日本建築是中國建築,這要從日本建築史的演化過程講起。
    在考古年代,日本的建築比較接近南島民族以及北方民族的結合。南島民族的特徵是高床居,也就是把地板抬高,以防止動物吃掉榖倉內的東西,泰雅族的榖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北方民族是豎穴居,把地板往下挖,冬天很冷可以禦寒。因此「床」和「土間」成為日本傳統民居的重要特色。日本的民居(民家),是要和後來成為武士住宅及官舍住宅的「武家式書院造」要視為不同的系統。
    或許說來,日本的民居較為接近神社的系統,奈良時代,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建築傳入日本,這包含從朝鮮來的「渡來人」,這就是為什麼日本、韓國、中國的建築系統有類似。日本的佛教建築的三大要素是:大佛樣、和樣、禪宗樣,大佛樣主要是偏中國的,線條也比較男性化,後來日本根據民族性以及建築技術融合,發展出禪宗樣,就如同日本化的佛教一樣,也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如果堅持說因為有相同部位,而要通用一樣的名詞,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東亞建築大部分都有大屋頂,如果都冠上「懸山」「硬山」「歇山」那是忽視地方文化的一種作法,在日本的屋頂觀念:
    • 切妻:把妻(山牆)切掉,露出三角形
    • 寄棟:往「棟(中脊)」靠近(日語稱「寄」)
    • 入母屋:兩者的結合。日文把主屋稱為「母屋」,把「切妻」入「寄棟」的母屋
    其實台灣本地匠師也有:二潑水、四潑水、四垂等等.....

    垂木不等於「棰」

    本人(一向都是因緣際會)可以在山陰山陽趴趴走,山陰山陽又稱為「中國地方」,這個「中國」可不是那個「中國」,是戰國名將毛利元就,因為介於近畿地方及九州地方,因此稱為「中間之國」之意。毛利家族治理中國地方欣欣向榮,例如在京都祇園祭失傳的「鷺舞」,在津和野藩復活,傳到山口,最後還回傳京都,這是一個有趣的案例。而我一直覺得除了近畿地方,如果要學習傳統的日本建築,中國地方真的很不錯(啊~板主不是說日本建築不是中國嗎XDDD)
    要辯論日本建築不等於中國建築,屋頂是入門款。來一點進階版的吧!禪宗樣、大佛樣、和樣,說起來是完全不同的。要看這個中國地方的日本建築,有個地方超級推薦:琉璃光寺五重塔。
    為國寶級的文化財,和京都醍醐寺、奈良法隆寺並稱「日本三塔」。1442年建立(在寺院,日文唸做「こんりゅう」),為代表大內氏興盛時期的建築。根據解說,本塔大致上為和樣,少部分使用禪宗樣。
    琉璃光寺垂木(Wu YuYing攝影)
    「垂木」是在軒桁之上(縱向的構造材),母屋,棟木(屋頂材、中間的稱為棟木),再垂直方向並行排列的構造材。在住宅垂木通常隱藏在屋頂版裡,稱為「野垂木」,而寺院為了增加氣勢及裝飾,而所顯現出來的,稱為「化妝垂木」(露出來的地方要「化妝」)。琉璃光寺五重塔是一個很好的化妝垂木的案例。
    「和樣」變成「平行垂木」,是和構造承重有關(三塔都是平行垂木)。
    「扇垂木」:仔細看可以發現垂木的方向由一點往外擴散,為扇狀的垂木,稱為為中國式的作法,大佛樣會使用。
    下面以「組物」(也就是斗栱組)增加其承重,當然也有裝飾的作用,這邊應該是「三手先組」。
    這張只是要給大家看,我有收集到日本三大塔,而且都是「平行垂木」。
    「垂木」的構造民家也有
    但是因為通常是「野垂木」,不外露
    感覺和寺院
    差很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專題作者是台灣建築史研究者,本專題由文化、歷史的觀點來介紹建築史。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