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佛教聖地 送給人類的禮物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在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星雲大師特別設計四十八座地宮,將人類具有知識性、歷史性、當代性及紀念性的各種物件,珍藏、定格在地宮的時空膠囊中。 不易腐壞的、人們生活中使用過的,與群眾共同記憶有關的物品,就能入藏地宮,於是,香港信徒把整輛黃包車送來了;電信局的老式公用電話再現眼前;象徵台灣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的大同寶寶,成為珍寶;第一代的行動手機黑金剛、老舊的收音機、舊式的裁縫車、折疊式腳踏車、電鍋、皮卡丘、航空母艦儀表板,還有王建民、姚明的簽名球……等等,有趣而含藏時光痕跡的物件,一波波蜂擁而來。
﹝貫穿古今 文物故事動人﹞ 地宮本具珍貴性及神祕性,而大眾捐獻傳家寶及個人藏品的故事,也很動人。 入藏地宮的「鸚鵡螺化石」,是由香港功德主胡楊新慧所捐贈,據她描述,透過地質學家研究,推斷這件珍貴化石至少有一億年的歷史。移民澳洲的黃千真居士,將父親最珍愛的一尊阿彌陀佛青銅佛造像,無私捐給地宮,因為能把最好的東西和更多人分享,是最深刻的價值。 地宮內不乏佛教聖物,如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及夫人陳白玉葉將歷年來所收藏的地宮文物一百二十五件,悉數捐贈佛光山。以此因緣,大師在佛館特別規畫「佛教地宮還原」常設展覽區,模擬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將這批珍寶文物一一呈現給世人觀賞。 記得二○一○年底,我有一次歡喜之行,那是去拜訪台積電董事長夫人、畫家張淑芬女士。那天在參觀了她的畫室之後,我們談及信仰、自課與佛堂布置,話題聊到張女士平日使用的琉璃小磬。張女士與佛光山因緣甚深,她發心將另一組大磬捐贈作地宮文物,流傳後世。這件「琉璃大磬」音聲清澈純淨,幽遠綿長,乃是佛教法器的藝術之作。
「琉璃大磬」音聲清澈純淨,幽遠綿長,乃是佛教法器的藝術之作。
﹝地宮珍寶 百萬心經入法身﹞ 與地宮珍寶同樣屬於「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盛事的,還有「百萬心經入法身」全球抄經活動,這是大師在佛館落成的兩年前所發起,集全球眾人之力,透過抄經以法供佛,同時供養千秋萬世的眾生。 《心經》抄寫一則倡導抄經風氣,一則傳續佛教文化。摹寫的版本,就是流通最廣的唐代玄奘大師版本,而抄經本所使用的則是可長久保存的紙張。
百萬《心經》入法身,大師在佛光大佛面前的本館塔剎裡,建置了一個藏經樓,除了收藏全球大眾抄寫的百萬《心經》,還供奉著佛陀的再生舍利,以及佛光山收藏的各種版本的經典,是一處非常殊勝、清淨的壇場。  全世界大概很少有一個佛教聖地,會如此廣納十方大眾手寫的《心經》,不管字體大小,不論男女老幼,不計身分地位,全部奉納入館,莊重收藏。大師這個創舉,所希望的是人人都能透過寫經因緣,了解自己的心,開啟本自俱足的智慧。
﹝眾人願力 功德回向﹞ 每年新春期間,佛館都會舉辦「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法會」,將持續徵集的珍貴文物,在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的帶領下,送入地宮珍藏。同時,透過莊嚴的儀式,也將全年中信眾抄寫的《心經》,奉納於塔剎的藏經樓中。 這是罕見而稀有的法會,文物珍藏於本館地宮,《心經》奉納於本館塔剎,都是集眾人願力的創舉,功德回向國泰民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了解佛陀紀念館掌握最新動態消息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