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耳中有簫鼓競奏,眼睛發光,臉色發紅,間或在肉體上放散一種奇異香味含笑死去。死時且顯得神氣清明,美豔照人。」
假設前來之人真實身份為「苗父」(巫醫),那麼接下來的描述是否合理?
1.「耳中有簫鼓競奏」:
唐代醫署首次設咒禁科。
咒禁療法中,對於咒言法器的詳細運用,本篇不探討,但朋友們定理解,透過咒言法器──發出聲音──當然具有安定心神、治療人體的功效。或者講白了,亡者死前到底聽沒聽見簫鼓競奏,旁人豈知?
唐朝孫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雜受禁法第三》:「七月受一秋用、九月受一冬用。右年年常依此日受之法,不得飲酒食肉五辛蕓薹乳酪酥蜜,心如藥王藥上願救護一切眾生,不作艱難、不求財物,但作此心下口即差,萬不失一,受法用前月日,先以清淨井花水沐浴,上下衣服一切鮮淨清齋七日,至其日先以井花水澡浴漱口,燒香禮五方五帝各五拜訖⋯⋯。」(按:井花水,亦作「井華水」,即清晨初汲之水,或晨露。)
2.「間或在肉體上放散一種奇異香味含笑死去」:
何謂「受禁」?
受禁也稱「坐禁」、「暗禁」,專指童乩培養訓練過程中,由「生童」轉變為「熟童」的儀式之一。童乩僅限於臺灣和福建等地區之民間信仰,實溯源巫覡文化。南朝蕭統編選《文選.張衡.東京賦》:「方相秉鉞,巫覡操茢,侲子萬童,丹首玄製。」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祝盟》:「所以秘祝移過,異於成湯之心,侲子驅疫,同乎越巫之祝。禮失之漸也。」侲子乃童男童女,其頭戴紅巾、身穿黑衣,協助祭祀儀典。
童乩受禁期間,斗室空無一物,僅有一席一桌一爐。坐臥於席(以菅為席),面朝安奉於桌的一尊神像,窗戶全以紅紙封閉(臉色發紅,光線透過紅紙照射?),斷食(不得飲酒食肉五辛蕓薹乳酪酥蜜),可飲汁水,用爐焚燒檀香等香料,日夜不停(燒香禮五方),以淨身心,同佛教「面壁」般。
經過長達一個月以上的身體清潔和斷食(受法用前月日,先以清淨井花水沐浴,上下衣服一切鮮淨清齋七日),再加上香料薰香,如此身體放散奇異香味不足為奇。
是故落洞會否同於蠱婆和巫,實為一種師婆職業?雖無法確定,然而湘西地區將三者按年齡區別、相提並論,令硝梟個人產生第一種假設。
陸群《神秘的湘西落洞女》中,紀錄田野調查後,幾則第一手地方資料,請朋友們自行查閱,以下略述:
則1)一名女孩兒獨自朝洞口唱「打惹惹巖」(山地情歌),放牛回家時,洞內吹出一陣「風」,頭髮散了、鞋子落了,女孩兒又唱又笑,瘋癲後亡。
則2)女孩兒已嫁,育一子,於洞口附近撿桐油籽,忽吹來一陣「風」,瘋癲後亡。
則3)女孩兒已婚,產一女,開始瘋癲。家人請來總壇師詢問,女孩兒落婚在村子附近的洞邊。總壇師準備羊隻,進行「巴岱扎」儀式搶魂,後治癒。
此三則內容,相較於鳳凰的文字敘述,新出現兩個關鍵點:(一)風、(二)已婚。硝梟先略分析第3則:湘西苗族稱巫師/祭師為「巴代」,主分三支流脈,一為苗老司/苗族法師,叫「巴岱雄」;一為客老司/漢族法師,叫「巴岱扎」,另一者叫「道師」,皆源自祭祖儀規、巫儺文化而來。苗族能歌善舞,音樂元素不僅融入生活中,多神信仰的巴岱儀式裡,更充分體現。每場儀典法事恭請諸神,配合眾神的神職和法力,相應的唸唱經文、樂器更不同,一如墨薔淳學習「庚申斬三尸」之術時,每段每個結印、罡步都運用一篇咒經。第三則實例,印證前述巫醫的假設。
第1則與第2則實例,「風」的新出現。
1950年左右,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法雷部落,流行傳染一種俗稱「笑死病」(又名庫魯病,部落語言「guria」,意指顫抖),感染者多為婦女和幼童,現今研究即可能是「普里昂疾病」──普里昂細胞蛋白(prion)誘發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同屬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破壞腦組織結構,哺乳動物之傳染性海綿狀腦病,潛伏期可達十多年。對庫魯病有研究的朋友們或許問,法雷部落是食人族,具生食親屬遺體之祭祀傳統,因婦女和兒童多食用剩下屍塊,特別是腦部,才感染,並不同落洞情況。硝梟提出一思考觀點,那究竟第一起感染庫魯病的患者,其感染源來自何處?
湘西自然生態環境複雜,蟲豸植物種類繁多,臺灣也是如此,先秦初,苗父已聞名於世(代表醫療技術發達),且煉蠱之術盛行(代表研究蟲豸學問進步),溶洞孕育豐富生態,蟲豸(蟲卵)植物(孢子)藉風力傳播,寄生人體致病,這即是硝梟個人的第二種假設。
也許朋友們依舊支持落洞女乃憂鬱症病徵,好比希臘神話化身為水仙的納西瑟斯,或明朝廣陵世家女詞人馮小青,影戀生情。硝梟昔日認識湘西神秘的落洞綺譚,興發於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散文,觸動探討情懷,幾年後決定一遊。不論落洞真相為何,是科學也好、是玄學也罷,人生追秘的熱忱及趣味,不就在於「相信」麼?
硝梟綺譚研究室,歡迎各位留言談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