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俄烏衝突全過程,為「武統台灣」上了兩堂課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戰事爆發之初,俄軍進展勢如破竹。首先是基輔、敖德薩、哈爾科夫等地軍事設施遭到俄方空軍與飛彈打擊,開戰不到一小時,俄軍便已突破哈爾科夫州界;9個小時後,俄軍已進入基輔州部分地區,俄國防部乃於當日表示,「為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24日設定的所有任務都已完成。」
2月25日,俄軍奪下車諾比核電站,基輔周邊已可見到俄軍坦克,俄烏雙方在此激烈交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希望「能與普京談判,避免民眾傷亡。」當地時間18時左右,俄方回應願派代表團赴明斯克談判,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亦表示,「只要烏軍放下武器,俄羅斯隨時準備就烏克蘭問題展開談判。」
然自2月26日起,俄羅斯地面部隊遭遇些許挫折。首先是澤連斯基在談判地點與形式上反覆變卦,意欲爭取整軍時間、削弱俄軍閃電戰氣勢,最終談判毫不意外直接破局,已停止前進的俄軍只好重新發動攻勢,但期間烏國各地零星出現反攻跡象,例如哈爾科夫便於26日夜間爆發嚴重砲戰;與此同時,澤連斯基發放超過上萬把槍枝、鼓動基輔民眾上街巷戰,意圖讓俄軍投鼠忌器。
簡言之,發兵確為解決北約東擴烏克蘭的釜底抽薪之法,但前提是衝突不能遲滯、平民傷亡不能無止境上升、結局不能重演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泥淖,方能收「以武迫談」、速戰速決之效,否則便是為西方的見縫插針創造空間。伴隨澤連斯基出爾反爾、歐美於2月27日宣布將俄羅斯逐出SWIFT系統、全球與俄方境內出現反戰聲討,種種新阻礙考驗著俄羅斯的烏克蘭戰局,未來48小時堪為關鍵。截至發稿時刻,伴隨戰局持續更新,俄羅斯代表團已飛抵白俄羅斯,準備與烏克蘭談判,澤連斯基也同意在白俄邊界與俄方無條件展開談判,普京更於2月27日晚間表示,因北約的侵略性言論,「俄羅斯國家核威懾力量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而如此博弈態勢與變數,也或將出現在「武統台灣」進程裡,北京若有此盤算,宜觀今日俄烏衝突之前例,早做相關準備。
未雨綢繆經濟制裁
首先,中國必須提早佈局相關產業鏈,為武統後可能連番到來的經濟制裁做緩衝。
回顧俄羅斯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遭遇的種種制裁,美國首先瞄準了金融與油氣相關產業,對象包括數十名高官、17家能源和國防領域國企、各大主要銀行,歐盟亦停止分享石油開採技術,彼時又逢國際油價大跌,俄羅斯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GDP由2.3兆美元的歷史高點跌到1.3兆美元的低谷,幾乎直接腰斬。此後美國變本加厲,不僅制裁俄羅斯軍工企業,更禁止美國銀行購買俄羅斯國債,又截斷多筆國際金融組織的對俄援助,層層收緊套在莫斯科頸上的繩圈。
然而上述打擊雖重挫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沒能完全實現美國原初的政治目標,包括迫使俄羅斯交還克里米亞、放棄支持烏東等,俄羅斯的反美情緒更是直線上升。但長期的經濟重壓確實影響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反制力道,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北約又在2017年與2020年兩度東擴,期間普京並未強力反應,關鍵原因便是知悉反擊可能導致的附帶代價,除了軍事衝突的直接損失,經濟制裁的深遠影響更是一大隱憂。故由俄方視角觀之,烏克蘭危機可謂是自己8年來持續容忍、一退再退後,終於退無可退的破釜沉舟。
而此次西方決議將俄羅斯逐出SWIFT,必將再次打擊俄羅斯財政,讓尚未復原的經濟規模再受損傷,俄羅斯主權債務、俄銀行在美資產亦可能是未來狙擊目標。然而眼下國際油價處在上升區間、世界各大經濟體皆面臨通脹壓力,俄羅斯的「進口替代」產業布局亦開始生效,且其近年逐步擴大黃金與外匯儲備,並將外匯儲備大量轉換為歐元,冬奧期間新簽的中俄高額油氣供銷合同亦正生效,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衝制裁的殺傷力道。
回望台海,根據2020年海關總署數據,中國大陸自台灣進口高達2006.6億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長16%,足見台系商品在中國大陸製造體系的高滲透度。眼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直線下滑,中美博弈的烈度則在上升,北京須為武統開始後,台灣供應鏈癱瘓、斷供早作備案,更要為己身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生產一事布局供應鏈,同時深化雙循環發展格局,避免屆時被美國聯合西方趁隙狙擊重要科工產業。凝望俄羅斯走過的險路,中國政府與企業須有未雨綢繆的共識及行動,才能在武統後最大程度減緩制裁對經濟與民生的衝擊。
以武迫談是最高目標
第二,北京須通過事前規劃,準備多套因應戰況變化的打法與選項,以最快速度達到「以武迫談」的戰略目標,避免戰事朝「巷戰」膠著發展,導致西方趁勢操作輿論戰與區域介入。
細究此次戰況變化,俄軍在24日與25日的勢如破竹,很大程度是因烏克蘭將重兵集結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導致後方出現空虛,故俄軍直插腹地的過程並未遭遇強烈抵抗。然回過神來的烏軍隨後亦對俄軍展開伏擊,而此次俄方仍以相對「傳統」的方式進行攻勢,在未出動專業的資訊化裝甲偵察單位、手投無人機的情況下,被迫以坦克、步兵戰車執行偵察任務,結果遭遇潛伏烏軍以地雷、「標槍」反坦克飛彈襲擊。部分零星傷亡遭到西方媒體大書特書、誇大渲染,營造出「烏克蘭絕地大反攻」的假象,意圖衝擊俄方士氣。
但整體而言,排除上述地面部隊死傷,俄軍此次僅出動約5萬部隊,並與烏東武裝勢力、白俄羅斯部隊相配合,憑藉時間與戰術優勢,成功讓烏軍十餘萬機械化部隊失去機動作戰優勢:若放棄烏東前線,開始大部隊回防西線,容易被已深入腹地的俄軍分割包圍,同時成為空中優勢火力的打擊目標;若如前所述,繼續眼下不對稱的多點伏擊戰,便容易被俄軍圍而不打,並於交戰時遭遇地面火炮等重火力轟擊,雖說其仍可對各戰線俄軍造成死傷,卻終究難挽大局。
而眼下基輔「巷戰」之所以令俄軍棘手,並非是城中軍火充足,而是俄軍確對此一歷史名城抱有感情,且普京最大目的是讓烏克蘭坐上談判桌,藉由簽署條約或通過立法,使其明文保證不加入北約、不允許外國駐軍,故不能毫無節制使用火力、殘殺平民,免得激起全烏民族仇恨,加大未來兩國互動障礙。細究基輔城中防禦,其實不過兩旅守軍,加上被政府動員的部分擁槍民眾,缺乏正規軍事人員與反坦克武器的劣勢顯而易見,後續「號召民眾自製燃燒彈」的荒謬戲碼亦為例證。但眼下俄軍機械化和空降部隊仍對基輔實施包圍策略,便是有意避免陷入「巷戰」泥淖後,會因顧及政治目標而投鼠忌器,導致部隊難以施展、白白折損。
回顧2月24日至26日的整體軍事發展,俄羅斯雖有些許挫折,卻仍算打出一場以少勝多、靈活遞進的「教科書級」當代閃電戰。首先其預計「澤連斯基可能迅速屈服」,故於用兵初期選擇精準打擊各處軍事設施,再讓部隊南北分路進逼,直插基輔,並於25日迅速提出代表團談判選項,要求澤連斯基抉擇;而在局面轉向「澤連斯基選擇抵抗」、各地出現零星伏擊後,俄羅斯加大了在哈爾科夫等北線的火力投入,並在相對順利的南線持續推進,對基輔的遲不談判施加壓力。
而澤連斯基之所以持續戲耍莫斯科,一來是因美德兩國持續援助軍火,為烏軍的不對稱伏擊提供所需裝備;二來是澤連斯基有意逼迫北約出兵援助,故其佯裝動員巷戰、作勢「打死不退」,寧可在「化基輔為格羅茲尼」上孤注一擲,也要賭這幾乎為零的機率。然這一算盤最終亦被俄方粉碎,26日開始,白俄羅斯境內布列斯特方向出現集結的裝甲部隊,顯示莫斯科有意由此發兵,封閉烏克蘭與波蘭邊境,全然堵死境外部隊的干預可能,再加上俄方於27日晚間暗示「核武進入備戰狀態」,對北約提出強力警告,澤連斯基或許由此幻想破滅,同意坐上談判桌。
平心而論,倘若北約在24日衝突開始後,便率先派兵進入烏克蘭西部,俄羅斯上述計畫皆難施展;但事實發展證明北約與美國一心只想通過供給不對稱作戰武器,讓俄軍陷入全境巷戰,至於烏克蘭會否因此淪為阿富汗或格羅茲尼,便不在其考慮範圍內。正因西方「惜兵至此」,俄羅斯才得以在閃電戰後層層加碼,迫使澤連斯基點頭談判。未來戰局如何演進,此次談判結果至關重要。
而回望台海,「以武迫談」、速戰速決亦當為執行武統的兩大守則。依台軍當下羸弱防空能力,在承受解放軍幾波遠程精準打擊後,反擊能力應是接近癱瘓,解放軍便可在投送軍力前,善用此時出現的第一個談判空間,要求台灣政府派出代表團與北京協商。
但與此同時,北京亦要提防台灣重演俄烏衝突中局,即領導人天真相信只要展現抵抗決心,域外強權便可能派兵前來,故不惜假意談判「以拖待變」,同時要求台軍總動員,甚至向一般民眾發放武器,鼓動全島巷戰,意圖讓解放軍陷入膠著泥淖。
而欲防範上述困局,第一步便是在武統之初建立區域拒止體系,隔絕域外勢力藉海空途徑干預台灣,如此將能徹底避免此次歐美向烏克蘭輸送軍火的情勢重演;第二步則是善用無人機以作偵查,同時對台灣設定談判時限,避免衝突遲滯,令西方持續發動輿論、經濟攻勢,徒增變數。倘若時限過後台灣仍無回應,解放軍的兵力投送進程應當啟動,各式預案也須進入準備環節,從向軍民喊話、殲滅灘頭部隊到進行斬首行動,各式選項須與時勢相配靈活運用,力求在最小成本與傷亡下,閃電結束武統進程,準備衝突過後的重建與政治安排。
俄烏衝突展演了現代閃電戰模式,也暴露西方幾種互動與反制手段。從經濟布局到戰況預演,莫斯科的經驗示範將為北京提供戰略觸角與視野,如今「和統、武統互為表裡」思維已然成形,探討執行武統、布局緩衝武統的經濟產業安排,當為北京下一屆段政策重點。在此脈絡下,俄烏衝突堪為借鏡。

原文發表於2022/2/28《多維新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