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Z發明原理01創意激發器-發明原理導讀

! TRIZ發明原理01創意激發器-發明原理導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想不想有幫助你激發創意的工具呢?

常常聽到有人說構思創意缺乏靈感,你想不想有幫助你激發創意的工具呢?如果你有幫助激發創意的工具,以後,當你需要創意時,你只要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列出,並按照激發創意的步驟,即可產生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覺得對你有沒有幫助呢?這樣產生創意是否很方便呢?

*介紹激發創意工具「發明原理」

在此我要介紹激發創意的工具叫做「發明原理」,它是一種來自前蘇聯的創新方法TRIZ其中的一個重要工具。

*TRIZ是什麼?

TRIZ究竟是什麼?TRIZ是從俄文「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的英文音譯 「Theoria Resheneyva Isobretatelskehuh Zadach」中,取出每個字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所組成的,所以叫作「TRIZ」,英文全稱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 或者是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s Solution,也就是「創意性的問題解決理論」。中文通常翻譯成「萃思」或「萃智」(大陸翻譯成「萃智」,台灣剛開始翻譯成「萃思」、後來也有人翻譯成「萃智」),因有兩種不同翻譯法,所以,這裡直接用「TRIZ」這個英文字,其意義為「創意問題的解決理論」,隱含有萃取思考結晶的意思,也可以說,應用這個方法是萃取思考所產生的心血結晶。

*歸納蘇聯海軍專利精華成「發明原理」

1946年,二十歳的根里奇.阿舒勒(Genrich Altshuller)為蘇聯海軍專利局的專利審核員。當時蘇聯的國防武器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武器創新發明的程度也相當好。阿舒勒每天審核海軍專利,所以,有機會看到不少好的專利。看多了審核專利,歸納出技術創新的型態與過程。他分析超過二十萬件專利,分析其中四萬件具有較佳創新方法的專利,希望歸納出基本原理。那時候,並沒有電腦資料庫,研究二十萬件專利是很辛苦的,須從倉庫裡拿出一件件專利仔細看。阿舒勒發現了所有發明都有某些共通的規則存在,便將這些規則整理歸納出40則TRIZ發明原理,成為所有人都可以方便使用的創意發想支援工具!

*歸納出通用性的創新發明規則方便運用

阿舒勒從1946年開始進行此項研究,於1956年正式發表第一篇關於TRIZ的文章,引領了後續TRIZ的發展,因此,國際有名的TRIZ協會,以1956年為TRIZ創立的年代。阿舒勒歸納以前解決過這種問題的專利,用了什麼方法,歸納出通用性的規則;如此一來,依循這些規則,以後做專利創新發明時,會更容易。就好比你找到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下次你遇到類似問題時,把這幾個方法拿出來參考,一個一個試,遠比你從頭想快很多。後續阿舒勒與他的學生繼續由分析累積超過200萬件的專利,讓這種方法的效用更進一步的得到證明。

*「發明原理」的核心精神

「發明原理」(亦稱發明原則)的核心精神是減少要考慮的可能想法的數量,並提高想法的品質。不會像最常見的腦力激盪創新方法,可能產生成千上萬沒有用、不好用的創新構想。每個發明原理都透過如何更改創新對象的一些建議做法(小的發明原理描述一些建議做法)來提供通用的發明解決方案構想。阿舒勒與他的學生一起定義了四十個「發明原理」,他分析了成千上萬的專利,發現所有工程問題都可以使用一組有限的通用解決方案(發明原理)來解決工程問題。後來,這一發現得到了數百萬專利的分析的進一步支持和加強。大家可以採用口訣:「創新發明有原理」來掌握這個精神。

*你想要更容易創新發明嗎?

如果你對更容易創新發明有興趣,我可以介紹「發明原理」的做法、案例、思考練習,讓你可以越來越有創意。

你有遇到哪種產生創意方面的困擾,可以留言給我,未來我慢慢整理在文章中。

若是你覺得希望每月中月底看到我的創意方法文章,請留言給我。

愛因斯坦說: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種人應該就是瘋子!
avatar-img
創意激發與交流
12會員
73內容數
108課綱增加了創造力素養項目,聽到某些中小學老師說,在師資培訓過程中並沒有受到相關陪訓,只好搜尋網路,憑著經驗、直覺來進行創造力素養活動,沒有系統性、結構化的方式,不知道該有哪些內容,也不知如何評估成果,是否你也有類似的問題與困擾呢?我希望能提供一些簡單有用的創造力觀念與技巧,讓進行創造力素養活動的中小學老師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創意激發與交流 的其他內容
「發明原理」是發明家根里奇·阿舒勒的團隊通過對四萬件比較創新的專利的分析,發現所有的工程問題都可以通過一組有限的通用解決方案(即發明原理)來解決,這發現經過數百萬專利的進一步支持和強化。口訣「創新發明有原理」方便記憶。使用有限的原理,解決無限的問題,發明原理為創新者提供了一條獨特而深入的思維之路。
「元件削減」刪除系統中的特定元件,把此元件的有用功能轉移到系統其它剩餘的元件或是超系統(周遭環境中)的元件,實現成本節省、製程簡化、易用易修、提升系統整體效益的目標。本文中大學旅館系的師資削減案例,可突顯了削減對成本控制的實際情況。元件削減常用在專利迴避方面;因元件少於別人專利,可以迴避對方專利。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發明原理」是發明家根里奇·阿舒勒的團隊通過對四萬件比較創新的專利的分析,發現所有的工程問題都可以通過一組有限的通用解決方案(即發明原理)來解決,這發現經過數百萬專利的進一步支持和強化。口訣「創新發明有原理」方便記憶。使用有限的原理,解決無限的問題,發明原理為創新者提供了一條獨特而深入的思維之路。
「元件削減」刪除系統中的特定元件,把此元件的有用功能轉移到系統其它剩餘的元件或是超系統(周遭環境中)的元件,實現成本節省、製程簡化、易用易修、提升系統整體效益的目標。本文中大學旅館系的師資削減案例,可突顯了削減對成本控制的實際情況。元件削減常用在專利迴避方面;因元件少於別人專利,可以迴避對方專利。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