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川旁,開間讓愛流動的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河川旁,開間讓愛流動的書店。
兩三年前偶然踏進一間在河川旁只有七坪的小書店,店裡只有老闆、老闆娘、零星不到十人的座位,以及像是久居著樸實生活的書籍安穩坐落在店裡每個角落。空氣不會騙人,空間也是。我轉頭對友人說這是我的第一名書店呢 ! 她誇張的表示我說的話比她的誇張行徑更為浮誇,因為我才剛拉開書店的木門。
但從此以後我就沒有放棄開書店的夢想。
後來每到一個地方旅行,都會抽出些許時間去獨立書店或是二手書店尋找。沒辦法確切說明在尋找甚麼,我想是在找尋自己吧 ! 一開始我以為找回自己會像是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個人品味、喜歡的書籍電影類型、 合適的人和生活模式,或是對世界的熱情,這些好像都沒錯但直覺告訴我還有甚麼更深層的在等待著,只是我毫無頭緒而且四處撞牆。好長一段時間後,我放下尋找的念頭,專注地享受生活的小細節,還記的那時每天都在祈禱,祈禱來到身邊的人都能因而感到平靜和喜悅,祈禱自己全然的敞開用五觀感知事物,日復一日。
於是,在某日規律的早晨靜坐冥想時,身體像是被一股暖暖的氣流圍繞、穿越,後來變成鑲嵌和融合成為內在的一部份,然後眼淚就這樣一直一直流下來就跟心底湧現出膨湃的情感一樣,我找到一直以來在尋找的東西,那些構成我的、細微卻重要的成分——愛、美與快樂。
愛、美與快樂都太抽象有時甚至遙遠,因為它們是流動的、躲藏的、隱蔽的、無法觸摸也無法解釋的,但卻可以被感受,就像我踏入書店的那一剎那。
於是,我要在河川旁開一間能讓人感受愛、美與快樂的書店,在那時光是流動的、陽光跟樹蔭是淘氣的,一切都是平凡的,而心是寧靜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甜點小白磕磕碰碰的心路歷程。 分享職場經驗、學習路程以及烘焙大小事。 致力成為一流的療癒甜點師,畢竟吃甜點可說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事了!身心靈都滿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會不會跟我一樣迷惘;你會不會跟我一樣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談過幾次戀愛、換過兩三個工作,到了無法任性而為說走就走的年紀,身旁的朋友都開始買車買房結婚生子邁向下個人生階段,而你回頭看看存摺照照鏡子,好像沒有一件事可以對人交代,你安慰自己做任何事本就不需給他人交代,可是弄丟了自己這筆帳要跟誰算。
我不想說些像是阿嬤的裹腳布之類的故事,藉以表達後來的我是如何辛苦的承接住所有情緒及我自己,因為你所經歷與認知的劇烈悲痛,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他人試圖理解你的撕心裂肺,但你深知卻也感謝他陪你演這齣戲劇。 最後,還想提及書中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街頭用詞。
要達到某項技能的熟練或知識的通達十年可能很久,但你知道的,你什麼都不做十年依然會過去,而且到時候的你一無所有。 每天靜心冥想和祈禱 大量廣泛的閱讀 做瑜珈或是散步
因為喜愛,所以輕易地被那些不經意又微小的言語控制,但這並非是喜愛的本質或是談判籌碼,更不該是脆弱的致命傷,然而我們卻時常讓愛成了牽動情緒的索命喉。 《我陪妳,劈開夏日的快樂》
你會不會跟我一樣迷惘;你會不會跟我一樣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談過幾次戀愛、換過兩三個工作,到了無法任性而為說走就走的年紀,身旁的朋友都開始買車買房結婚生子邁向下個人生階段,而你回頭看看存摺照照鏡子,好像沒有一件事可以對人交代,你安慰自己做任何事本就不需給他人交代,可是弄丟了自己這筆帳要跟誰算。
我不想說些像是阿嬤的裹腳布之類的故事,藉以表達後來的我是如何辛苦的承接住所有情緒及我自己,因為你所經歷與認知的劇烈悲痛,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他人試圖理解你的撕心裂肺,但你深知卻也感謝他陪你演這齣戲劇。 最後,還想提及書中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街頭用詞。
要達到某項技能的熟練或知識的通達十年可能很久,但你知道的,你什麼都不做十年依然會過去,而且到時候的你一無所有。 每天靜心冥想和祈禱 大量廣泛的閱讀 做瑜珈或是散步
因為喜愛,所以輕易地被那些不經意又微小的言語控制,但這並非是喜愛的本質或是談判籌碼,更不該是脆弱的致命傷,然而我們卻時常讓愛成了牽動情緒的索命喉。 《我陪妳,劈開夏日的快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書店是城市裡令人安心的一個角落 淡淡卻又濃烈的氣氛 放鬆又狂歡的感受 在這裡,可以迷失自己 同時也找到自己 文字在我的身體流動、酥麻 心裡空空的那一塊 充盈著許多情緒與眼淚 我沉浸 我思考 我存在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回想過去這20年逛書店的日子, 人生從15歲到32歲的這17年,一直受到紀伊國屋書店的照顧。 15歲到18歲這3年,我正就讀屏東高中數理資優班, 週末都會與父母到高雄漢神百貨, 到位於10樓的漢來俱樂部游泳泡三溫暖。 而我每次總泡得差不多後,就先出來, 到漢神百貨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書店是城市裡令人安心的一個角落 淡淡卻又濃烈的氣氛 放鬆又狂歡的感受 在這裡,可以迷失自己 同時也找到自己 文字在我的身體流動、酥麻 心裡空空的那一塊 充盈著許多情緒與眼淚 我沉浸 我思考 我存在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回想過去這20年逛書店的日子, 人生從15歲到32歲的這17年,一直受到紀伊國屋書店的照顧。 15歲到18歲這3年,我正就讀屏東高中數理資優班, 週末都會與父母到高雄漢神百貨, 到位於10樓的漢來俱樂部游泳泡三溫暖。 而我每次總泡得差不多後,就先出來, 到漢神百貨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