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學習環境 (PLE) Five C's Model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在由上班族轉變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初期花了一段時間探索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而我花了一段時間探索的原因,除了想知道該為自己創造什麼樣的學習環境,才能有比較好的學習體驗,當然跟我的工作內容也是有點相關。我看了一些相關文章,提到了個人學習環境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PLE). PLE 的定義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 eLearning Coach, Connie Malamed 所說的,PLE 是自主並隨著環境改變使用不同工具、服務和資源來達到終身學習,並且能進行創作和結識同好。
A self-directed and evolving environment of tools, services and resources organized by a person seeking a way to accomplish lifetime learning, to create, and to connect with others of similar interests. — Connie Malamed
我想多數人在學校學的課程都是被安排好的,基本上你沒有太多選擇,當然現在的大學選課及選系已經相對有很大的彈性了,有些大學還有不分系。但多數人從小到大對於學校上課的內容是屬於被動式接受,等到了開始工作後有些公司也會安排教育訓練,當然也有些人會安排下班後上一些有興趣的課,不論實體或線上都是,也可以認識同好拓展社交圈。
但不論是被動或主動安排,總是會有人的學習體驗比較好,有的人不好。而 PLE 在於可以幫助個人, 甚至是學校或公司,傳統認為較屬於被動學習的環境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這裡並不是說被安排好的課程就不好,而是希望藉由 PLE 讓學習者對於學習更有連結,不是坐在那裡聽課,但心裡卻在想我到底在這裡做什麼。
而 Connie Malamed 的文章中介紹了數種 PLE Model,我自己比較喜歡其中二個,一個是 The Four C's Model 和 Collecting-Reflecting-Connecting-Publishing Model,這二個 Model 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又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法融合二種成為我的 PLE Model,Five C's Model。

PLE Five C's Model

背景 (Context)

背景不僅是你過去做過些什麼、學過些什麼,也包括現在在做什麼、現在學什麼和未來想做什麼和學什麼。這是 PLE 的第一步,我一開始在探索我要花時間學什麼時,就先想到的是我的背景,例如我的工作經驗都是跟國際教育相關,協助學生出國升學,也辦過許多國際活動以促進合作交流,而我現在做線上活動引導 (Facilitation)。

蒐集 (Collect)

蒐集尋找相關文章、資源和工具。我開始根據我的背景找相關資源,但比較要注意的盡量在自己設定的範圍內搜尋就好,不然會讓自己無法聚焦。於是我開始找線上活動、工作坊和引導的相關資料,像是文章、podcast,還有一些基本免費的資源,也會關注一些需要付費的課程,先觀察一陣子,通常我都會先訂電子報,如果覺得課程提供者所分享的資源大致是有幫助的,只要費用在能接受範圍內,不論是書或課程我都會願意試試。

溝通 (Communicate)

在蒐集資料後,需要消化這些內容,可能會有疑問需要釐清。因此這裡的溝通,可以是跟你的朋友分享你的想法,或是當自己有疑問時,去尋問可能有這方面知識經驗的人,另一方面也是跟自己的溝通,例如在了解這些知識後有什麼心得,跟背景可以做什麼連結。

創作 (Create)

把知識內化,反應自己學習的情況。這裡的創作其實另一個概念是分享 (Share),就如同我們在網路上發表文章一樣,我有的朋友在看了一本書或文章後,使用裡面的一些觀點和概念設計工作坊,因此創作的類型有很多,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可以更了解這些知識和實際應用。

連結 (Connect)

與相關領域或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並做相關知識的連結。當你對某些領域有一定認識後,就會發現它與其他領域的關連性,再加上若能認識一些相關背景的朋友,有機會一起交流或合作都有助於自己的學習。我自己也是加入了一個社群,而且付費加入的社群,但管理人真的很用心在安排活動和讓大家有互相學習成長的機會,因此雖然我認為費用小貴,但其實如果把一整年可以參加的活動和學習經驗平均下來,再加上可以認識許多不同背景的朋友,其實很值得。
其實我一開始想專注投入的學習是引導,當我加入了一個社群後發現其實引導可以成為我的一個技能,但我可以找一個領域來應用這個技能,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我的 PLE 裡循環,因為在跟別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可能讓你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會再檢視自己的背景後去搜尋資料,然後再創作與連結。因此我在經過這樣的循環後也找到了我的第二個學習方向—學習體驗設計 (LXD)。

進行探索

我用 Notion 製作一個 PLE Five C's Model 探索表,使用 Notion 製作這個是因為若是用 Canva 做的話當然是比較精美,但匯出的檔案是 pdf,依我個人使用經驗來說並不是很方便,有在用 Notion 的人可以直接複製,大家也可以依照自己需求做一些格式調整,因此沒在用 Notion 的人也可以試著註冊使用看看,因為 Notion 對於資料整理和規劃相當有幫助,而且免費版對於一般個人使用已經是相當足夠了。
如果你也還在對於自己的學習方向摸不著頭緒的話,希望我的 Five C's Model 可以幫助你。點選取得 PLE 5 C's Model 探索表。
avatar-img
10會員
18內容數
Create a space for curiosity, learning, and transformation. 創造一個能引起好奇心、學習以及轉變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ggy.PC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另一方面有人是以要贏過某(些)人為目標,這可以是一個動力,但我認為贏過某(些)人只是自我成長的一個結果,重點還是在放在如何讓自己成長和走出自己的路,而在走出自己的路之後就也沒有所謂跟別人輸贏的問題了。
另一方面有人是以要贏過某(些)人為目標,這可以是一個動力,但我認為贏過某(些)人只是自我成長的一個結果,重點還是在放在如何讓自己成長和走出自己的路,而在走出自己的路之後就也沒有所謂跟別人輸贏的問題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暑假剛過一半,自主學習準備工作也可以提早開跑囉!本文提供構思主題、蒐集資料、計畫擬定三個步驟,讓你在暑假期間就為下個學期自主學習的做好準備。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補習班學生課程表引發各方家長、老師熱議。給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是激發他們創意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者分享窩在無人找到的地方,放空思考的重要性。人生若能順利安排行程,未來面對世界的能力可能不足。充實的生活不一定是有計劃的生活。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暑假剛過一半,自主學習準備工作也可以提早開跑囉!本文提供構思主題、蒐集資料、計畫擬定三個步驟,讓你在暑假期間就為下個學期自主學習的做好準備。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補習班學生課程表引發各方家長、老師熱議。給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是激發他們創意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者分享窩在無人找到的地方,放空思考的重要性。人生若能順利安排行程,未來面對世界的能力可能不足。充實的生活不一定是有計劃的生活。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