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育兒路上的斷捨離 - 如何處理孩子的美勞作品


    仍然記得兒子第一幅有意義的 「創作」 。

    那是在他還不到兩歲時,用原子筆在紙上重複畫圈圈,畫了一團像是毛綫球的圖形,告訴我 :這是 『蹦』!問他什麽是 『蹦』? 他一邊用額頭用力撞我的額頭,一邊說 『蹦』!我瞬間明白他的想法:原來他要表達的是 『蹦』 的聲音,和被撞得頭昏眼花的情境啊!沒想到這張看似沒什麽特別的塗鴉,背後的意義還頗深遠的。

    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令人嘆為觀止。做媽的我總是將兒子的每一幅塗鴉、繪畫和美勞作品都視為珍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一件也不捨得丟。然而,隨著圖畫和美勞作品越積越多,我開始煩惱這些紙類的收納和整理。到底要如何處理最妥當呢?

    於是我再度去找了 Dawn the Minimal Mom 的影片,希望從這位極簡四寶媽的經驗中學習。我把這段關於美術作品處理方法的影片貼在文章的最下方,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先前往觀看,再來看我以下的文字整理以及自身的看法。

    我們能教孩子什麽?

    有些孩子將自己的作品視為寶貝,有些則不那麽在乎。但不論我們用什麽態度和方法去處理美勞作品,作品的主人(孩子)都看在眼裏,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對待物品的方式。何不趁這個機會教育孩子,讓他們學到一些價值觀。

    1)無法留著所有物品

    即使每件作品都是寶貝,但由於空間限制,沒法把所有的作品都留著。我們可以學習在有限的空間內挑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將它們留下來。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有 「減法」 的生活,瞭解人生會面對許多 「捨」 的狀況,美術作品只是其中之一。

    2)過程比結果重要

    有些孩子對自己的作品很珍惜,不過我兒子倒是還好,反而是我比較捨不得。

    我們應將 「美勞」 作為動詞來看待。在過程中的到的滿足和快樂,比保留成品的意義更大

    學到到這個 「過程大於結果」 的觀念後,我恍然大悟:既然兒子已經從畫畫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收穫,成品的保存與否就變得不是那麽重要。我不再苦惱于該如何收納和保存兒子的作品,整理丟棄時也不再有罪惡感。

    如何處理美勞作品?

    有了以上兩個觀念,對於美勞作品的處理就能比較從容自在。以下列出4個處理方法給你參考:

    1)容器概念

    容器概念(container concept) 這個詞是我在 Dana White 的書 《Decluttering at the Speed of Life》 學到的。所謂「容器」,汎指家中任何能裝東西的空間:除了收納盒、收納箱,我們還能把櫃子、抽屜、甚至房間、屋子當做容器來看待。

    將容器概念實踐在家中任何需要收納的物品上:當容器被裝滿了,我們得把容器內的雜物給清理掉,騰出空間,而不是為了裝物品繼續買新容器。

    對待孩子的美術作品也是如此:準備一個尺寸合適的收納盒,當它被裝滿了,就得將盒子內的作品篩選一番,以騰出空間裝未來的作品。這樣一來你會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別滿意的作品,並將那些重複性高、對孩子沒什麽意義的作品給捨棄掉。

    這麽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創作成果是被重視的。Dawn the Minimal Mom 說,這些繪畫和美勞作品有專屬的收納盒,而不是被當成雜物,隨意曡放在某個桌上,這會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

    2)展示區

    我認爲在家中設置一個展示區是有必要的。讓孩子把得意的作品貼在家中某一面墻上(或是冰箱上),讓全家人看到,以此慶祝孩子的努力成果,相信這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3)保留精華

    記得小時候我去上過畫畫課,也對當時畫畫老師給的獨特評分方式記憶深刻 (分數無上綫,200分、600分、1000分,隨他的心情給分,其實也是間接傳遞給孩子不要拘泥於分數)。 我小時候的美術作品後來都因爲搬家、裝修而丟掉了,但自從有了小孩,我就時常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也好奇小時候的我都喜歡畫什麽。

    將心比心,或許將來他也會有興趣再回頭看自己的成長記錄。我想或許每年可以挑選出2-3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做成一個專輯,作為成長紀念。

    4)拍照留念?

    現在科技這麽便利,除了保留作品之外,更方便的當然就是用手機拍照留念了。不過對拍照這方面,Dawn the Minimal Mom 並沒有這麽做。 她説自己手機裏的相片已經太多,而且她認為即使是相片,也需要花時間和心力去管理,因此覺得沒有必要。

    我想可能是因為她有四個孩子,日常生活已經夠忙碌了。如果還要特別拍照和整理,還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但如果願意花心思,還是能將相片管理好,例如放在專有的app上,或者印成相片本等等。

    總結

    面對孩子的美勞作品,我們可以機會教育孩子兩個觀念,第一,我們沒辦法留著所有的東西,總有説再見的時候;第二,勞作是個 「動詞」,我們需要注重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至於處理的方法,我們能使用 「容器概念」 ,在有限的空間內只保留最心愛的作品;也可為孩子設置展示區,保留少數最精華作品作為成長的記錄;還能善用科技,製作相片簿永久保存。

    看完了以上的處理觀念和方法,希望有給到你一些啓發。最後,貼上 Dawn the Minimal Mom 關於如何處理孩子的美勞作品的影片,給你參考。

    https://youtu.be/CRaHrYf8zBw

    您可能有興趣閲讀的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