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58集|社子島大開發 區段徵收是唯一的發展途徑?

文/洪育增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由基隆河與淡水河沖積而成的社子島地區,1963年遭逢葛樂禮颱風淹水,地勢低窪的社子島被要求禁建長達50年。而在這段凍結的時光裡,社子島的街景與台北市的發展截然不同,近年更受到市府防洪與宜居規劃的影響,以及歷任市長的發展想像,導致當地居民即將面臨土地徵收問題,緊密的鄰里關係也因該起開發案引起對立與撕裂。
看似「進步繁榮」的土地徵收案,究竟為什麼當地有一群人組成「社子島自救會」反對徵收?看似與開發派「社子島居民權益促進會」持相反立場的他們,反對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本集節目特別邀請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進一步說明社子島開發案的來龍去脈,以及自救會居民對於發展的想像又是哪些?
收到通知單才知道即將被拆屋?   資訊落差居民自己扛?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提到,過往像是南鐵案等徵收案例皆顯示,許多迫遷戶拿到相關通知文件時往往已經攸關拆遷、補償費用等後續程序,不曉得社子島的狀況是否也如此?「我們遇到的狀況很類似!」李華萍提到,2019年設籍在社子島一萬多位民眾皆曾收到一張掛號通知單,內容寫著「區段徵收拆遷安置草案聽證會」,直到那一刻居民才驚覺屋舍即將面臨拆除危機。他反問:「為什麼區段徵收不用經過居民同意?開發案內容不用討論?現在就說要開會討論拆遷安置?」當時那封掛號通知單不僅無法回應居民的困惑,更凸顯政府與居民之間的資訊落差,並造成居民恐慌。
然而究竟該場區段徵收拆遷安置聽證會要討論什麼?李華萍指出,當時居民被市府限制僅能選出25名發言代表,且僅能討論區段徵收草案的安置問題。「我們最大的爭議點就是『區段徵收』。」他表示那時候居民最想瞭解為什麼會用區段徵收的方式進行,然而聽證會不僅無法獲得解答,甚至被市府限縮討論題目,居民被迫在區段徵收的前提下,設定進論拆遷安置問題,本末倒置。
時序再往前推,市府舉辦區段徵收拆遷安置聽證會之前,是否曾讓居民參與相關討論?李華萍表示,應該要從社子島開發案主要計畫通過那天開始說起。
2018年6月26日,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925次會議通過「變更臺北市士林社子島地區主要計畫案」,當時決議內容提到,必須針對聚落紋理與保存進行細部規劃,並針對安置問題等舉辦聽證會。然而,實際上市府僅召開聽證會,未進一步針對聚落紋理進行相關探討與規劃,這也讓居民無法認同。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距離,也隨著資訊落差越拉越大。
公庫資料照/2019年8月31日,台北市政府在福安國中舉辦社子島區段徵收拆遷安置說明會,「社子島居民權益促進委員會」與「社子島居民自救會」兩方激烈對嗆。
公庫資料照/2019年8月31日,台北市政府在福安國中舉辦社子島區段徵收拆遷安置說明會,「社子島居民權益促進委員會」與「社子島居民自救會」兩方激烈對嗆。
歷年社子島繁榮大餅誰不要?   自救會:不反對發展、反對區段徵收! 管中祥提到,歷年台北市長皆針對社子島提出不同的建設想像,包括陳水扁提出的「第三副都心」概念、馬英九主打的輕軌系統與河濱花都概念,以及郝龍斌提出的「台北曼哈頓」,乃至於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提起的「生態社子島」,上述繁榮藍圖看似能改善社子島淹水、禁建等問題,究竟這些藍圖是否也曾讓居民有不一樣的想像與憧憬?市府又是如何向居民說明?
對此,李華萍表示長期以來居民不斷訴求解除禁建,讓居民能夠自行修繕屋舍等,而非必須長年忍受屋頂漏水等問題,甚至一修繕屋舍就觸犯禁建令、反而陷入違建等窘境。然而歷任市長僅表示「聽見居民意見」,並未進一步討論,也未針對區段徵收爭議進一步說明,導致歷年來開發計畫討論止步於「區段徵收」。
李華萍坦言,自救會也希望社子島環境變得更好,甚至政府可以有效取締並改善非法傾倒廢棄物、砂石等問題,又或者政府進一步移除禁建令,讓社子島居民能合法修繕房屋、住得更舒適。他表示社子島沒有人反對發展,自救會反對的是「區段徵收」這件事,相較於區段徵收這種「砍掉重練」的作法,自救會更希望聚落受到保留,當地文化受到重視,居民也不必流離失所。
公庫資料照/2019年6月13日,社子島自救會來到市府門口,並帶來10尊土地公神像,用紅紙遮住神像眼睛,示意市長如同土地公,應傾聽民意,但柯市府官員接收請願書後,柯文哲卻仍不理解社子島居民的請願。自救會訴求就地改建、退回主計畫、反對區段徵收、解除禁建以及落實居民參與機制。
社子島現況=落後?   無可取代的生活模式外人不知道 面對社子島的現況,管中祥提到曾有民代提及「社子島三沒有」,包括:沒有下水道、沒有便利商店、沒有醫院。實際上居民生活於此是否因此而感到不便?難道居民為了堅持這些「不方便」仍反對區段徵收嗎?李華萍強調,區段徵收的方式反而讓社子島原住戶被迫出走,最後淪為外地人湧入社子島,完全無濟於當地居民生活。
對李華萍而言,喜歡社子島現況的人自然會留下,喜歡都會型高樓大廈的人自然會搬離社子島。他表示縱使社子島確實沒有便利商店,但有「溫馨柑仔店」,柑仔店老闆協助居民簽收包裹、郵件等,或者鄰里間也會寄錢在柑仔店裡,協助弱勢者平時到柑仔店購買麵包牛奶等食物,寄錢的鄰居也會請柑仔店老闆「專款專用」,讓弱勢者至少能三餐溫飽。
柑仔店也是居民聚會的公共空間,鄰里間的信任與互助透過溫馨柑仔店維繫。對此管中祥深有同感,他提到自己住在民雄也很喜歡村子裡的柑仔店,那裡不僅是社區公共空間,更是居民守望相助的所在。然而某一年開始中正大學附近多了很多間便利商店,也導致柑仔店逐漸消失。李華萍也認為,這些由柑仔店衍生的互動在當今大城市已不多見,而這也是社子島難能可貴之處。
至於醫療的部分,李華萍提到,過往社子島有衛生所駐點,提供嬰兒健康檢查、施打疫苗等服務,然而後續不知哪些原因已無駐點服務。但他強調,解決醫療資源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重啟衛生所駐點服務等,大可不必透過區段徵收方式藉機提倡改善醫療資源問題。再加上社子島交通便利,基本上到周遭的新光醫院、榮總醫院等車程僅10分鐘,並沒有造成嚴重醫療資源缺乏問題。社子島的現況對有些住戶而言已是安穩的處所,然而究竟居民對於生活的想像是什麼?難道不期待更好的建設與發展嗎?難道不期待市府提出的防洪、宜居、親水等多功能土地利用形式嗎?
面對這項提問,李華萍認為必須回到規劃層面進行討論,尤其市府預計透過「生態社子島」開發案改善居民生活,但他反問:「改善居民生活為什麼一定要採用區段徵收的方式?」他認為「改善生活環境」與「照顧居民」本來就是政府職責,然而目前生態社子島方案反而把既有居民趕出家園,政府甚至有可能配合建商與財團進一步炒作土地,基本上即與「改善生活環境」、「照顧居民」兩項宗旨背道而馳。
李華萍強調,世居當地的社子島居民大多也習慣生活環境、不覺得社子島落後,因此長年居住於此。尤其鄰里互動網絡緊密,只要有居民生病,鄰里之間也會協助照顧。他舉例曾有居民開車載生病的鄰居阿嬤往返醫院回診,也曾有高齡長者膝蓋受傷、歷經住院等狀況,出院回家休養時鄰居怕他生活無趣,因此每天開車載這名長者出去逛逛,帶到田裡跟鄰里互動聊天等,也讓長者迅速復健、身體恢復往昔健康。
尤其過往社子島鄰里關係親近,如今因為開發案撕裂為開發派與自救會兩派,李華萍反問:「這樣的開發案真的替居民著想哪些?」管中祥也回應,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象徵著進步的景觀與建築,實際上也可能同步破壞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抹去人們過往的記憶。然而究竟政府為什麼執意做區段徵收?難道沒有更好的做法嗎?
公庫資料照/2020年2月27日,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社子島開發案,社子島自救會率領近百人抗議,指出北市府未完成家戶訪查、保存與安置、聽證會等程序,不應為了實現市長柯文哲的政績而草率提案。
社子島開發案   只有區段徵收一途可選擇? 區段徵收到底有哪些好處與壞處?管中祥提到,區段徵收不只攸關即將進行開發的土地,甚至與開發案相關的公共工程等,也是區段徵收的範疇之一,政府也必須透過不同方式補償居民。然而區段徵收從桃園航空城等案例來看,政府往往可以低價徵收、高價賣出,甚至透過開發案得到很多土地。在這過程中,區段徵收無疑也是一種「砍掉重練」的開發方式,反而讓許多居民的記憶與生活消失不見。因此管中祥也好奇,究竟面對社子島議題,除了區段徵收之外,還有哪些兩全其美的方法?
對此,李華萍強調:「我們反對區段徵收,但我們也尊重同意區段徵收的人。」他認為市府應該做出適當的規劃,讓想留下來的人有地方安身立命,讓想離開社子島的人也有機會離開。尤其根據2016年柯文哲在社子島進行戶外宣講時公布的資料來看,可以發現市府針對社子島開發案做了很多評估,不只區段徵收,還包括一般徵收、市地重劃、都市更新以及原地改建等。李華萍提到,從整張圖表來看,「原地改建」的缺點很少,甚至可以處理違建、小地主較多、建築較密集等問題,也沒有安置與否的問題。
可惜的是明明市府曾有相關評估與優劣分析,然而最終仍選擇區段徵收,此一結果令居民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整個社子島地區目前剩下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無須納入徵收範圍,甚至可以原地保留,此項決策更令居民氣憤不已。李華萍提到,過往包括都委會等各式會議,許多委員認為涉及「公平性」問題,海洋科大也應納入區段徵收範疇,然而後續的會議中,該校竟因屬於「文教中心」可原地保留、不被納入區段徵收範圍。李華萍反問:「內政部說我們聚落紋理要保留,那我們是否可以比照海洋科大原地保留?」
長年以來市府並未回應自救會爭取「原地保留」的訴求,甚至在開發計畫中,因為涉及防洪措施等,預計在社子島興建9.65公尺高河堤。李華萍提到,社子島總面積約302公頃,未來配合高堤等防洪設施,基隆河岸將內縮80到130公尺,淡水河岸內縮30公尺,此舉將導致社子島損失約60公頃土地,沿著河岸居住的聚落與居民又該何去何從?為什麼鄰近基隆河岸的海洋科大不用被剷平?反而可以施作其他工法?尤其市府更曾指出為取得大量土地,必須透過區段徵收的方式才能因應財政支出,此發言更讓自救會認為相當荒唐。
圖片來源 / 2015年6月27日,台北市政府社子島戶外開講說明會簡報
市府區段徵收 vs 自救會原地保留訴求   兩條平行線的對話幾時能交會? 針對歷年市府做的溝通與討論,管中祥提到看似市府很有誠意與居民溝通,去年甚至舉辦工作坊等,然而實際成效究竟如何?為什麼市府明明是「事主」,卻變成「公親」負責凝聚居民共識?李華萍提到,市府看似召開很多會議,做了很多次溝通,實際上起源於內政部都委會、監察院等各方壓力,因此不得不執行多場會議與討論。
李華萍痛批,實際上市府到當地召開說明會時往往呈現「平行時空」狀態,會議起手式即是針對安置問題進行討論,然而自救會居民訴求不要進行區段徵收,自然沒有後續安置拆遷等問題。但是面對居民訴求,市府方往往回應:「你們的訴求我們都知道,我們會帶回去討論。」後來也沒下文。直到臺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以下簡稱公參委員會)介入,看似市府再次釋出善意想要與居民討論,實際上仍然讓居民大失所望。
李華萍提到,過往由於自救會反彈聲浪大,因此柯文哲承諾針對社子島開發案提出「替代方案」,然而長期下來也不見市府拿出真正的替代方案,更是引發居民抗爭與不滿。有鑑於此,公參委員會出面擔任溝通橋樑,預計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討論出居民想要的替代方案。然而歷經過往長期抗爭,居民發現提出的訴求並未獲得市府正面回應,這也導致居民對市府產生不信任。李華萍認為既然公參委員會願意協助溝通,市府也看似釋出善意想討論,當時自救會也鼓勵居民踴躍參與。
事實上,會前會時自救會要求市府應該要讓更多民眾瞭解工作坊資訊,且應該擴大舉辦場次,讓民眾能充分表達心聲等,相關訴求並未被正面回應。最終市府僅舉辦四場工作坊,總共僅有240人次參與,甚至工作坊前兩天才通知居民必須進行快篩才符合參與資格等,導致有些居民因臨時無法配合快篩,喪失參與討論的機會。
李華萍也提到,四場工作坊僅設定青年回流、產業發展等議題討論,並沒有提到替代方案,導致居民參與後深感受騙,認為僅是陪市府「跑流程」,淪為形式討論而非實質討論。再加上工作坊結束後,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在市議會接受質詢時指出,工作坊的社會溝通狀況良好,將有助於通過環評程序,此一發言更讓居民深感不滿。李華萍提到,有鑑於此近期市府召開安置補償諮詢會時,居民也以「拒絕出席開會」的方式表達不滿,呼籲市府應正視替代方案相關訴求。
公庫資料照/2021年1月19日,社子島自救會以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台北市府積極作為,同時也應盡速與當地居民討論,並邀請相關專業團隊進行評估,實際提出有利於保存社子島當地文化與空間的「替代方案」,避免罔顧居民權益。
二階環評通過   社子島的未來何去何從? 透過往年市府與社子島居民的溝通狀況,管中祥認為,自救會居民並不反對進步或相關建設,重點在於居民不要區段徵收的狀況下,市府能否提出更好的可能性與方法,並在不影響居民,或者對居民生活影響最小的情況下,讓整體環境變得更好。市府應在這之間取得平衡,而非直接提出一個方案要求居民配合。「我們常說『沒有區段徵收怎會有安置問題?』」李華萍進一步提到,「由下而上」的規劃確實是自救會的訴求,然而市府與自救會訴求往往處於兩條平行線,他認為社子島開發案同時也是社會溝通最失敗的案例。
尤其今年1月19日社子島二階環評通過,未來自救會還有哪些權利救濟的管道與方式?李華萍表示,目前社子島開發案的主要計畫尚未公告,環評即便通過亦未公告,因此在區段徵收程序啟動之前,自救會逐步協助居民簽署陳情書,未來將向內政部陳情,盼能不必納入區段徵收範圍,同時也會對環評結果提出訴願,盼能釐清爭議。
「我們今天站出來不是只幫自己說話,而是希望看能怎麼做,讓大家受到的侵害最小。」李華萍強調,現階段社子島的廢土與廢棄物傾倒等問題,其實可透過政府取締等方式加速改善,環境層面的優化也未必需要透過區段徵收的方式才能執行,期盼市府能聽見這層心聲。
管中祥也提到,沒有人會反對社會發展,尤其社會必然發展,人們對於發展的想像與路徑也不會只有政府構思的那一條路線。然而綜觀台灣整體社會對於「發展」的想像仍有限,甚至政府官員不太考慮兼容並蓄等可能性,無論哪個縣市或者哪個政黨執政,往往採用砍掉重練的方式進行開發。管中祥表示,大家都有資格與條件,可與整體社會大眾溝通怎麼做才是最好的發展狀況,尤其民主社會最難能可貴的即是「溝通」這件事。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