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路迢】困在戰爭時期,還是遺忘巴布薩族故事的聚落? 番社村、社尾村、番婆村、外埔村/福興鄉/彰化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這是賊賊第二次來造訪番婆這個聚落,上一次只是為了與福興那防空碉堡合照,來匆匆去也匆匆。這次時間多了,也就順著把這個聚落繞完。

還順道梳理了鹿港飛行場的遺址分佈和故事,更想為彰化這個少數以日治時期軍事襲產為號召進行社區營造的聚落提供一些想法。

當然,大家記得到這幾個社區社區走走啊!

raw-image

不知道「番」這個字給你什麼樣的印象?或許是住在山上的原住民,但原住民可知道不是都在山上,像阿美族就與海很有關。

而在漢人來台之前,整個台灣可說是族群多元,你現在認為是漢人居住的地方,過去可都是不同族群領域。要怎麼發現他呢?看地名!

raw-image

如果你在地名中,看見有「番」、「社」字,過去就有平埔族活躍。然而,將平埔族其實有相對應的意思,所以還是以在地當時的族群名稱呼為好。

福興鄉有三個村,還保留著巴布薩族存在的地名證據,包括番社、番婆與社尾。

raw-image

巴布薩族當時主要領域為大肚溪以南,至濁水溪間海岸區域,比較特別為居住於西螺的西螺社,已經在濁水溪以南了。

因此,要講漢人移墾前的彰化平原,不得不提巴布薩族。而在平原間,雖然皆為巴布薩族,卻有社群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訂。

raw-image

像是二林社就在今二林區域、半線社就在今彰化市,這篇談的福興鄉則為馬芝遴社的傳統領域,範圍還擴及鹿港、埔鹽、與一部分的秀水。

在荷蘭時期文獻中,就有馬芝遴社與荷蘭殖民政府交易鹿皮的紀錄。因為漢人移墾後以契約方式掌握資訊不對等,而使馬芝遴社移居埔里,或者選擇與漢人同化。

raw-image

不少平埔族會被冠上漢姓,像潘就是常見例子。在番社村主要大路上,就有一人的銅像。出生於同治二年(1863年),此人為潘邦治。

他在清朝時曾經考中秀才,在日治時期也擔任過不少地方重要職務,像是番社區區長,福興庄長,還有信用組合長。

raw-image

番社村聚落也不小,原本的老路「番社路」被通往花壇的番花路截成二部分。南邊古厝有些已經拆除成當代公寓;北邊的一條小路完整保存了至少五六間古厝。

特別是這間,外牆上有「囍」字窗櫺圍牆的古厝,這是「謝家古厝」,為曾任鄉長的謝銀來先生故居。

raw-image

除了外牆突出了雙囍外,正廳的斗拱也維持好狀態,還有門樓上的花磚也是小驚喜。正廳上寫著「寶樹流芳」證明這裡是謝家無誤。

raw-image

番社村也分成幾個社區,包括古厝林立的永豐社區,因有「永豐宮」座落於此而稱呼。永豐社區透過政府的一些計畫將畸零地美化了,成果相當不錯。

可以跟著社區地圖在聚落內晃晃,附近的新厝反而沒有這麼舒服。此外,在永豐社區會看到許多泥塑人,像是這位姊姊提醒了過路人用路安全。

raw-image

賊賊👀了覺得有趣,好奇她晚上會不會動。查了一下,這是泥塑職人李燿州先生的作品,完全是靠自學而創作出這些社區意象。

這還包括前面潘邦治先生的塑像,其實李老師主要是為了讓過路人記得這裡曾經是馬芝遴社領域。因此,有些泥塑會穿著平埔族衣服,雖然賊賊不知道考據是否正確,但很有心了,🙏

raw-image

接下來讓我們到下一個與馬芝遴社有關的聚落「社尾村」,這裡主要可以分成三個聚落,包括社尾、粿店仔及浮景。

大部分的古厝位於浮景巷兩側。浮景這小地名也頗讓人好奇,據說過去這區域的土地沒有灌溉渠道,便以浮景北邊與南邊的大排水溝為分界。

raw-image

以涵管的方式,將水由南邊引至北邊灌溉,這樣特殊的景觀,被當地人稱為「浮景」。這其實蠻像台北景美老名字「木見」浮的概念。

在浮景看見一位大哥在種菜,雖然我分不清楚這是地瓜葉、高麗菜還是菠菜,但大哥用推車的方式採菜,蠻有趣,而且也也比較省時的感覺。

raw-image

我大概來了浮景巷三次,因為這附近的巷子內都頗相似,以為沒走過的其實全走過了。沒想到在自以為已經很熟這條看似沒什麼的浮景巷,在轉彎處還有驚喜等待著我。

這是張家古厝,我是看收件人的姓氏推斷,外面的信箱塞滿了郵件,看起來主人很久沒有回來,這棟門樓寫著「東南濟美」的古厝。

raw-image

原本以為裡頭沒人,結果在拍照時,左護龍突然走出一位老太太,我們兩個相視而笑,卻也只能笑,畢竟我台語不好,老太太華語也不好,這其實是我的老問題。

只知道老太太的兒子住在附近,這消除了我的擔心,不捨老太太一個人住在這附近似乎沒有鄰居的地方,獨居應該會很孤單。

raw-image

沒想到是我想太多,老太太正要出去和鄰居散步聊天。不過她一直跟我說,她們不會亂講別人八卦,就只是聊天而已。

其實我覺得講別人八卦也沒關係,只要老人家還知道出來走走就好。「占大有」這三字,我是第一次在古厝提早看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raw-image

雖然東南濟美的門樓很美,但在社尾我還是最喜歡這棟古厝,左護龍和正身應該不是同時期的作品,但這樣的拼湊讓人驚艷。不覺得左護龍很有軍事風嗎?

raw-image

不僅抿石子幾何造型吸睛,就連鐵窗花都很有想法,比較好奇這棟古厝是姓陳,還是王呢?

社尾因為在番社的尾端,所以稱為社尾。這裡還有可愛的地名「粿店仔」,名字由來與等等介紹番婆地區的半路店有些相像。

raw-image

番婆這個地名應該不少人會覺得饒有趣味吧!就像附近的番社、社尾一樣,這個地名的由來也與巴布薩族有關。

據說,在番婆村的南邊與番社村的交界處,曾有一哇水池,稱為「番婆掘」。巴布薩族的婦女就在水池內梳洗身體,剛出生時的小孩同樣如此。

raw-image

因此,巴布薩族的婦女普遍都很白皙,顛覆了當時來台灣的漢人對番的印象。其實賊賊覺得現代人對原住民的膚色也有成見,像我就是曬黑的,不然看看我很瘋狂的色差。

賊賊實在好想知道,到底是怎麼變白的,我也好想泡在水裡面就變白喔!來到番婆時,是難纏的雨天,偶爾為了躲雨,要跟土地公爺爺擠空間。不過有看到這古厝前面的水灘,想拍拍他的倒影。

raw-image

番婆村的聚落其實蠻有趣的,古厝、街屋、稻田、工廠、當代建案錯落。仔細觀看番婆古厝的女兒牆,上頭暈都有姓氏的英文。

其他村可能都是衍派,英文姓氏這也算是番婆村的一種特色,再加上一點幾何圖形。目前看到有張姓、梁姓,代表這是一個雜姓村。

raw-image

這就比較符合會在彰化出現的古厝,但還是特殊。因為它還不是衍派,而是「居安資深」,聽起來頗有良居之感。

raw-image

番婆村最大器的古厝應該是這棟「紫微拱照」,兩層外牆,防護味道十足。也是番婆村唯一有門樓的古厝,藍的醒目位置的老門,很難不注意他。

然而,它雖然座落於聚落中心,卻在小巷子內。賊賊第一次去時還沒找著,所以又跑了一次番婆,希望這麼認真大家能看完文章啊!

raw-image

較為可惜的是牆內種滿了植栽,想要在外清楚觀看,不是件容易的事。稍微喵到內頭花磚也是精彩,如果能進去細觀就好。

看起來張家在番婆的歷史上是蠻重要的家族,不知道有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官職,不然這位置也太好了吧!

raw-image

明末清初,漢人從鹿仔港就登陸後,來番婆這裡墾殖。番婆這名字代表漢人移民碰上巴布薩族後,才出現在的了地名。

當時,瘴癘肆虐,還有族群械鬥,移居番婆的漢人攜帶者原鄉太子爺神像,希望能保佑在異地發展順利。雖然獲取巴布薩族的土地有些資訊不對等,但漢人還是在此生根落地了。

raw-image

太子爺神像原先供奉於保正家,當時的農曆九月初九,亦即太子耶誕辰,對番婆村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日ˇ,遊子都會記得回鄉一起慶祝。

主祀太子爺原先的龍星宮受到大約民國七十年(1981年)才設立,成為村一的信仰中心。挺有趣的,在龍星宮拍照時,一位大哥不停告訴我,龍星宮是這裡最重要的廟宇,可見他對這間廟尊敬的程度。

raw-image

除了番婆外,還有另外三大角頭,包括半路店、頂莊仔、田寮。賊賊覺得半路店這地名很好玩,所以就騎到對面去。

原來這裡也有一座廟「玄鎮宮」,難怪前面那位大哥一直跟我說,龍星宮是最重要、是第一,原來是相較於其他角頭的廟啊!

raw-image

據說以前有不少人由鹿港海邊肩挑食鹽,步行至埔里去販售;回程時,再將當地盛產的山產而臨海帶回鹿港兜售,會在此處休息。因此,有人在這裡開店,而稱為半路店。

賊賊是覺得這個點好像不算鹿港到埔里的半路,應該是秀水到鹿港的半路吧!聽附近的居民為,他們說都有光顧過這間店,大概在八零年代關門。

raw-image

走在番婆聚落中,即使有不同時期的家屋,或彰化鄉間最熟悉的工廠,卻總覺得自己硬是被拉回去二戰時期。 確切來說,也可以不必是二戰,恍若被架空的時間,這村莊一直處於備戰狀態。

當然這與「鹿港飛行場」當年的設置有關,包括現在能看到的一些遺跡,留在了番婆村。即使這並不只是番婆一村的事,但社區營造成果的結果讓人以為只有番婆有戰火。

raw-image

在番婆聚落的東南邊,有一規模迷你的社區公園。不確定這座公園是否為農村再生計畫下的產物,倒是在局面與學生的合力下,在公園內復刻迷你版的軍事襲產。(猜猜這兩個分別是什麼吧!?等等就知道了。)

雖然是公園,但賊賊總覺這裡成為戰爭時期的展示中心,還特別呼應飛機公園與飛行場的主題,放了一架報廢的海鷗救難直升機。

raw-image

當然,要拿二戰時期的日本軍機展示是不可能的,但或許我自己會期盼若無法與歷史文本相符,至少能夠看看這台象徵性的飛機能與居民長出什麼情感。

挺有趣的雖然飛行場位於現在的福興鄉,但美軍地圖上卻稱呼它為「鹿港飛行場」。就像北鹽水飛行場位在鹿草、義竹一樣,以周邊的大城鎮為名。

raw-image

看到日治中期的鹿港市街圖後,在鹿港沿海的西南側,靠鹿港溪的位置上面也有一座飛行場,讓我蠻好奇他的故事。

可能要區分兩座飛行場,美軍地圖上面還加了(東),以方位區隔。國民黨政府則是將它命名為「彰化飛行場」,與舊鹿港飛行場分別。

raw-image

鹿港飛行場建於昭和十九年(1944年),有一條長約1500公尺的南北向跑道。整座飛行場散落了42座掩體,還有各一座的受信、送信通訊所,比較大的應該是一座V型機堡。

可惜現在只剩下位於番婆村與外埔村各一座鐘形防空塔。這兩組造型幾乎雷同,都是塔身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最上層為防空火砲,中層為平射火炮,下層為更大型的火炮,而地下室則為彈藥儲藏空間,建築材質為鋼筋混凝土。

raw-image

這張是外埔村的防空塔,看起來是否比上面那張番婆村的胖一點點呢?也比較可愛,我認為啦!?不知大家喜歡哪一座?

外埔這一座防空塔,躲在民宅後面,要注意才找得到。從大路上尋找,只能看到隔著田與圳溝的塔頭而已。番婆那座清空了原有的農用鐵皮,清爽許多,不過賊賊認為那也是時代的痕跡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方 賊The thief of places的沙龍
112會員
150內容數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thethiefofplaces@gmail.com
2022/06/04
路迢這一專題已經書寫了伸港、線西、福興、芳苑等鄉鎮,卻一直沒有書寫駐村所在的鹿港。不知道曾去過鹿港的朋友有沒有發現老街以外的鹿港呢? 鹿港老街其實在鹿港鎮偏南的位置,與福興市區幾乎相連,但它北邊還有一大範圍,時常被遺忘,畢竟旅客都只想往老街方向走,這些北鹿港的聚落就被放逐了。
Thumbnail
2022/06/04
路迢這一專題已經書寫了伸港、線西、福興、芳苑等鄉鎮,卻一直沒有書寫駐村所在的鹿港。不知道曾去過鹿港的朋友有沒有發現老街以外的鹿港呢? 鹿港老街其實在鹿港鎮偏南的位置,與福興市區幾乎相連,但它北邊還有一大範圍,時常被遺忘,畢竟旅客都只想往老街方向走,這些北鹿港的聚落就被放逐了。
Thumbnail
2022/05/27
2022/05/27
2022/05/26
或許是先遇到了塭仔與溝內如此相鄰的情況,沿著縣道彰1-1走,經過了一條圳道以及四個排水,還有白馬酒莊,到了下一個聚落,我都還以為我在線西。直到聞到空氣中的海產味,才問了路邊的阿姨這裡還是線西嗎? 沒錯,這裡是產蚵的地方,蚵寮 曾家
Thumbnail
2022/05/26
或許是先遇到了塭仔與溝內如此相鄰的情況,沿著縣道彰1-1走,經過了一條圳道以及四個排水,還有白馬酒莊,到了下一個聚落,我都還以為我在線西。直到聞到空氣中的海產味,才問了路邊的阿姨這裡還是線西嗎? 沒錯,這裡是產蚵的地方,蚵寮 曾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Thumbnail
拍瀑拉族,也稱巴布拉族,中部5個平埔族之一。 居住在今臺中市大肚區、大甲區、沙鹿區、龍井區、梧棲區、和清水區.這一帶的海岸平原. 有4個社:牛罵社(清水)、沙轆社(沙鹿)、水裡社(龍井)、大肚社(分北、中、南三社). 拍瀑拉社的重要大事.有下面幾件: (1)成立大肚王國.
Thumbnail
拍瀑拉族,也稱巴布拉族,中部5個平埔族之一。 居住在今臺中市大肚區、大甲區、沙鹿區、龍井區、梧棲區、和清水區.這一帶的海岸平原. 有4個社:牛罵社(清水)、沙轆社(沙鹿)、水裡社(龍井)、大肚社(分北、中、南三社). 拍瀑拉社的重要大事.有下面幾件: (1)成立大肚王國.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前言: 現在大家嘴巴所說的「桃園市」,是在2010年五都升格以後才出現,之前叫做「桃園縣」。升格前的「桃園市」則是現今的「桃園區」。升格前後,「桃園」的面積沒有什麼改變,看起來相當穩定,幾十年來沒有重大變化。我想,使用這個比較穩定的框架來談桃園平埔族,讀者的接受度會比較高,也比較容易理解。
Thumbnail
前言: 現在大家嘴巴所說的「桃園市」,是在2010年五都升格以後才出現,之前叫做「桃園縣」。升格前的「桃園市」則是現今的「桃園區」。升格前後,「桃園」的面積沒有什麼改變,看起來相當穩定,幾十年來沒有重大變化。我想,使用這個比較穩定的框架來談桃園平埔族,讀者的接受度會比較高,也比較容易理解。
Thumbnail
番婆、番社、社尾這幾個地名,你會想到什麼?番婆和外埔還有二戰時期的軍事襲產,還不來看看啊!
Thumbnail
番婆、番社、社尾這幾個地名,你會想到什麼?番婆和外埔還有二戰時期的軍事襲產,還不來看看啊!
Thumbnail
透過清治下「社」的性質分析,作者試圖討論平埔社群關係發展之因素,一則描述平埔社群彼此間自然形成的互動網絡,一則討論清治下不同族社如何在統治策略的操縱下,影響彼此的關係。本文除了自然(血緣)村社的關係、地域社群網絡的的行程外,特別從殖民者的統治措施,考察「社」的性質,以及「社」的多重性質對社群關係發展
Thumbnail
透過清治下「社」的性質分析,作者試圖討論平埔社群關係發展之因素,一則描述平埔社群彼此間自然形成的互動網絡,一則討論清治下不同族社如何在統治策略的操縱下,影響彼此的關係。本文除了自然(血緣)村社的關係、地域社群網絡的的行程外,特別從殖民者的統治措施,考察「社」的性質,以及「社」的多重性質對社群關係發展
Thumbnail
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埔里這個地方,其實被各族群所盤據,有閩南人、客家人、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邵族、平埔族(包含巴宰、噶哈巫、道卡斯、巴布薩、巴瀑拉、洪安雅),但這麼多的部族待在埔里盆地內,卻從來沒有發生『械鬥』,這真的是非常難得可貴的。」而似乎是唯一的械鬥發生在愛蘭橋,則是因為228...
Thumbnail
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埔里這個地方,其實被各族群所盤據,有閩南人、客家人、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邵族、平埔族(包含巴宰、噶哈巫、道卡斯、巴布薩、巴瀑拉、洪安雅),但這麼多的部族待在埔里盆地內,卻從來沒有發生『械鬥』,這真的是非常難得可貴的。」而似乎是唯一的械鬥發生在愛蘭橋,則是因為228...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