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台灣岸裡熟番建醮意義考察-兼論內部關係與社會階層現象〉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岸裏這個地名對我來說算是熟悉的,因為家住大雅,到過去繁華的台中縣政府所在地豐原;神岡「岸裡」區域是交通必須要道,而且那邊也有一個岸裡國小並去過裡面。所以一開始就以為這是在講家鄉附近地域的歷史,因而選擇了這篇論文來寫歷史學方法的心得報告。

摘要:

建醮、普渡是台灣漢人的重要民俗活動,然而在令人在意的是19世紀的熟蕃也有建醮,固然受漢人的影響,但本身的部落民俗傳統也雜揉在其中,不像是單純的漢人建醮。本文受岸裡大社所遺留下來的文書,以及受「清帝國」介入岸裡行政社群的形成與社會生活實況的釐清。與漢人不同的特色有:(1)在岸裡公館舉辦建醮活動。(2)建醮選擇不是漢人的天公、三界公生日,以及土地公頭牙之後(非漢人於收割農閒之時)。(3)礁域與岸裡行政社群為主(4)經費由捐款而來,而不像漢人收丁口錢。

由岸裡大社舉辦,各部落菁英主導的建醮活動,顯示其統合在岸裡行政社群下的跨部族關係。而在建醮捐款中,以「社」為捐款方式,個人捐款也冠上「社」名。一則說明各單一部族認同仍高於政治作用力之下的新關係,一則顯示番屯計畫施行後的跨部落結構亦未取代單一部落的關係;宗教事務,主要由各部落具有功名及(曾)擔任過部落公職的社人出任,頗類似於漢人社會的仕紳階級,說明岸裡社會已有明顯的社會階層化現象。

本文得以一窺岸裡大社改宗西方基督教信仰前,接受漢人民間俗信的面貌及其如何增加、如何揉合傳統文化因子的現象。也可考察岸裡行政社群的內部關係及部落社會階層化現象。


心得:

文中一開始讀到的「岸裡」是指稱現今台中后里一帶,離神岡距離頗遠,令我十分困惑,而後提到的文中提到的「岸裡大社」也與我熟悉的神岡、豐原交界的「大社」概念範圍是大相逕庭的,有受衝擊及開眼界獲得新知識;而直到閱讀到後面,才逐漸得到一些相關解答:「至遲1790年代(清乾隆五十五年)已出現岸裡大社(Radhodpuru;今台中市神岡區岸裡、大社兩里)」……頁98。但文中出現也只出現一行文字帶過而已,顯然不是這篇論文所要探討的重點,但卻是我比較想再多深入了解的--故鄉附近的地方史。或許如果未來要探究摸索研究的話可以再從這條線索的基礎開始來爬梳。

另外現今住的家在大雅區員林里,與神岡鄉相鄰,又或是小學讀的上楓國小(今上楓里)也接壤社口,僅有一兩公里,離神岡岸裏、大社不遠。大雅舊稱「壩仔」,印象中也是因平埔族語而來,不知跟這裡岸裏大社所討論的熟蕃是否會有連結或來往,抑或是不同熟蕃(平埔族?)的勢力範圍,也是我有興趣的範圍。

另外有一點困惑的是:不知文中所稱的「熟蕃」,是否直接等於平埔族?對於這名詞的基本概念,文中並沒有提到,可能要自己去翻找資料或是跟老師請教。而根據文中的描述,生蕃接觸(或被清政府收編)清政府(漢人?)久了也會變成熟蕃,也很耐人尋味。那熟蕃的前身「生蕃」,對應到原住民的部落,又是何種族群呢?抑或是一種蕃人被漢化、演化的過程?很令我好奇。

而文中裡面提到岸裡相關的古文書檔案編集時的脈絡被打亂分散到各種不同地方,令人覺得專業的事真的該由專家來處理,不然搞得一團亂之後,平添許多研究上的困難,又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重新來梳理整理。

文中有提到1970、1980年依舊有熟番,甚至2001年依舊有研究到族群祭神儀式留存(生食祭祖祭神的傳統) 令我十分意外。還以為平埔族早已銷聲匿跡,這樣的話,是否代表現在仍追溯訪問得到平埔族的後代,像是文中提到遷徙到埔里平原的族裔。「原居今臺中市豐原、東勢、新社等曲徑的族人已入埔」……頁106。

另外頁106提到的「甚至1980年代臺灣本土化運動以來,Kaxabu仍堅持其傳統族群文化與Pazzehe有所不同。」顯示岸裏大社各社仍保有自己的族群認同,但比較讓我疑惑的是,這句話「1980年代臺灣本土化運動」指稱的意思是什麼內涵?其脈絡抑或是有什麼重要事件轉涙點的又是什麼?過去沒聽說過這說法。

因為文中談及熟蕃屢屢出現的­「潘」姓。令我聯想到高中時有住大甲或后里的潘姓同學,五官輪廓深邃,不知是否他就是文中指稱的熟蕃血統而來?但畢業高中後,也未曾再連絡,不好確認。

而從最後的英文摘要中知道岸裡的英文名叫Anli,不知對爬梳過去的研究或是古文書是否有幫助,還是說僅限符合於現代的學術論文規範,及找近期的論文比較有效;而漢人則翻作han people真比想像中的簡單明瞭;另外清朝翻作Qing empire,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以為會翻成Ching,但Google一下,真的現在翻譯清朝絕大多數是用Qing,但少數還是有用Qin及Ching來指稱;此外也才知道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的英文名稱原來叫做「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而且「Academia Sinica」中研院原來是拉丁文,也令我意外。

+++++++++++++++++++++
格內相關:
《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知識份子對自身階層的檢討《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民族誌傑作

+++++++++++++++++++++
洪麗完,〈19世紀台灣岸裡熟番建醮意義考察--兼論內部關係與社會階層化現象〉,《歷史人類學學刊》15:1(2017.4),頁83-1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卵生水筆仔的沙龍
15會員
49內容數
影評、電影分析及觀後感、電影快訊
2022/09/06
期待了好幾年,大雅圖書館上楓分館終於完工正式開張了,沒有特意留意時間,只是覺得應該差不多開始對外開放了,便騎車到這邊瞧瞧,果然不出所料,便走進去逛逛。 上楓圖書館整體以白色為主色調,除了圖書館應有的實用型外,設計得出乎意料的美輪美奐,簡直像是「網美」圖書館,可以當作打卡聖地。 垃圾桶也十分有設計感
Thumbnail
2022/09/06
期待了好幾年,大雅圖書館上楓分館終於完工正式開張了,沒有特意留意時間,只是覺得應該差不多開始對外開放了,便騎車到這邊瞧瞧,果然不出所料,便走進去逛逛。 上楓圖書館整體以白色為主色調,除了圖書館應有的實用型外,設計得出乎意料的美輪美奐,簡直像是「網美」圖書館,可以當作打卡聖地。 垃圾桶也十分有設計感
Thumbnail
2022/09/01
電影一開始從他開始發跡受眾人矚目開始,而後倒敘他生長於黑人的貧民窟哩,也接受了黑人文化、黑人音樂的洗禮,對於他日後的音樂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可以說是沒有黑人音樂的滋養,就沒有日後的貓王。
Thumbnail
2022/09/01
電影一開始從他開始發跡受眾人矚目開始,而後倒敘他生長於黑人的貧民窟哩,也接受了黑人文化、黑人音樂的洗禮,對於他日後的音樂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可以說是沒有黑人音樂的滋養,就沒有日後的貓王。
Thumbnail
2022/08/30
這電影實在很不同於漫威的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更像是驚悚恐怖奇幻電影。這正是導演山姆雷米翻玩他的成名系列作《鬼玩人》的另種表現,處處可看到驚悚舊作不管是手法或是劇情的影子。如在密閉空間逃亡,敵人逐漸進逼,鏡頭突然跳躍拉近,增添不少緊張感,更好笑的是讓別的平行宇宙的奇異博士死而復生,用木乃伊對抗緋紅女巫
Thumbnail
2022/08/30
這電影實在很不同於漫威的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更像是驚悚恐怖奇幻電影。這正是導演山姆雷米翻玩他的成名系列作《鬼玩人》的另種表現,處處可看到驚悚舊作不管是手法或是劇情的影子。如在密閉空間逃亡,敵人逐漸進逼,鏡頭突然跳躍拉近,增添不少緊張感,更好笑的是讓別的平行宇宙的奇異博士死而復生,用木乃伊對抗緋紅女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台北東北角的一處靜謐濱海村落,有一座祠堂坐落在居民的後院中。它外觀與傳統形式無異,漆成紅色的屋樑和磚頭牆,上頭寫著「巴賽祖師廟」──這裡是貢寮的新社村。 巴賽是什麼?大家或許沒什麼頭緒,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凱達格蘭」可就家喻戶曉......
Thumbnail
台北東北角的一處靜謐濱海村落,有一座祠堂坐落在居民的後院中。它外觀與傳統形式無異,漆成紅色的屋樑和磚頭牆,上頭寫著「巴賽祖師廟」──這裡是貢寮的新社村。 巴賽是什麼?大家或許沒什麼頭緒,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凱達格蘭」可就家喻戶曉......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居住在頭份的我其實並不知道家鄉的歷史脈絡與竹南的淵源甚是深遠,今年初有更深更多的機會來認識認識這昔日被稱為「中港」的竹南故事。
Thumbnail
居住在頭份的我其實並不知道家鄉的歷史脈絡與竹南的淵源甚是深遠,今年初有更深更多的機會來認識認識這昔日被稱為「中港」的竹南故事。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在台灣,媽祖遶境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文化盛事。在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媽祖遶境活動分別是白沙屯媽祖和大甲鎮瀾宮媽祖。讓我們來探討媽祖遶境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在台灣,媽祖遶境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文化盛事。在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媽祖遶境活動分別是白沙屯媽祖和大甲鎮瀾宮媽祖。讓我們來探討媽祖遶境是怎麼一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