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戰國名人列傳:惠施之一

惠施作為名家重要人物,又是魏國宰相,參與了當時的強國魏國的許多治國活動與謀略,又與莊子有過幾場辯論。因此要寫作戰國時代的小說,就不能加以忽略。這裡先對惠施的生涯大概進行大綱式介紹,接下來再逐一將其對話復原。以讓讀者更能理解惠施生涯的起伏與相關思想。
惠施,宋國人,惠氏當出於宋惠公之後,貴族階層。惠施是名家重要人物,戰國中期人,主要服務於魏惠王之時,著有《惠子》一書,被班固歸屬於「名家類」(〈漢書.藝文志〉「名家類」記載:「《惠子》一篇。〔名施,與莊子並時。〕」),與鄧析、公孫龍(平原君手下)的著作一類。
惠施被葛洪稱為「上相之標(上等宰相的標竿)」,在生前被魏惠王尊稱為「仲父」。(這也與其年齡有部分相關)影響魏國初期的國運不可謂不小。但對於惠施的考證一向欠缺。(錢穆的東西不值一笑)因此這裡打算把跟惠施有關的所有可知的事件、對談加以整理,條列後,理出其主要的活躍時間線索。
惠施在前往魏國以前生活於宋國,與蒙人莊周(莊子)常相辯論,兩人的許多辯論產生於這個時期!「濠梁」之辯是在濠水的橋梁上的辯論,其地為宋國蒙城附近。因此可能是在惠施出國前的辯論,也可能是惠施被張儀逐出魏國回到宋國之後的辯論。
惠施是在魏國(梁國)宰相去世之後前往魏國的,而根據目前可知的史料,僅有魏宰相公叔痤去世符合其記載。且此後魏惠王因為「田侯牟」背叛盟約,因此想要報復,這時候惠施已經在魏國了。「田侯牟」乃是齊威王之父,齊威王在位始於(據楊寬考證)前356年,這正與公叔痤去世的時間相合。公叔痤去世之後公孫鞅就去了秦國,其時間在前361年,因此公叔痤死於此前。而這些記載無疑都是相符的。假設前361年,惠施已經想前去魏國爭奪宰相之位,那麼惠施至少滿了二十歲是合理的。如此則惠施約生於前381年。
惠施到了魏國首先就與白圭有了一場辯論,受到白圭嘲諷與敵視,白圭也在後期對孟子炫耀其治水的功績。那麼有可能惠施一到魏國,正是與白圭爭奪宰相之位。因此與白圭有了幾次激烈的言語交鋒。
有客人為了刁難惠施,便請魏惠王要求惠施講話不要使用譬喻法。於是有了惠施與魏惠王的交談。
公孫鞅到了秦國,利用自己所學與所傳《法經》的知識幫秦國變法。魏惠王後來屢屢受到秦國的挫敗,可能在此之前便也心生變法的念頭,因此便委託惠施制定新的法令。魏惠王雖然欣賞,但結果卻被大臣翟翦否定。
田侯牟事件,犀首公孫衍已經現身,同時現身的還有惠施、季梁(季子)、華子、戴晉人等。(前356年前)
前353年,齊威王在桂陵之戰大敗魏國,孫臏擒殺龐涓。
前341年,齊威王與魏惠王的第二場戰爭,馬陵之戰,魏國軍隊又再次敗在齊國孫臏之手。惠施因此獻計推尊齊威王為王者,以陷害齊威王。
惠施可能就是在這兩場戰爭中的一場結束後晉升為魏國宰相。魏惠王經歷了兩場大敗仗之後,長子也死了,國力也衰弱了,顯得心灰意冷之下,不僅尊稱惠施為「仲父」,甚至起了想把國家傳位給惠施的瘋狂想法。從年齡上來說,這與惠施在公叔痤死後就前往魏國爭奪宰相之位的記載是較為相符的。
惠施晉升為魏國宰相之後,莊子前往魏國探望他。惠施害怕莊子的才華奪走了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位子,於是下令搜捕莊子。最後莊子躲了幾天之後,主動前去與惠施見面。惠施便放下了陷害莊子的心思。這時期發生的類似事件是龐涓陷害孫臏的故事,因此惠施想害莊子有可能是受到了龐涓事件的影響或啟發。
此後,齊國與魏國表面上結盟,於是有了齊國將軍匡章與惠施的幾次交談。交談中匡章指出了惠施所學的特點(去尊)。並請教惠施對於齊威王喜歡攻擊別國的看法。
前333年,齊、楚徐州之戰前,魏惠王派遣惠施與犀首前去楚國進行外交工作。惠施巧施計謀讓楚威王在郊外迎接惠施。
前328年,秦國張儀(魏國人)依靠戰功取代公孫衍(犀首)成為秦國宰相。張儀與陳軫不和睦,設計讓陳軫出走秦國到了魏國。陳軫受到魏惠王喜愛,惠施給予了忠告。後來陳軫又輾轉去了楚國。
張儀在前322年到了魏國擔任宰相,惠施因此被驅逐前往楚國,楚國又輾轉讓惠施回到了宋國老家。惠施回到宋國時,排場也很大,隨行的車子就有一百輛之多,經過宋國孟諸時,被莊子看到,莊子就把手上才抓到的魚放了,去與惠施見面。後來兩人的許多討論,應該是這時候展開的。回到宋國之後的惠施,在莊子妻子死時前往弔唁。
前319年,魏惠王死,太子(魏襄王)想要在雪天送葬,犀首勸說無用,惠施出馬勸說成功。顯然此時的惠施已經回到了魏國。而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張儀在前321年又回到秦國任職宰相的緣故。
前318年,五國攻秦,魏國想要講和,因此派惠施前往楚國斡旋講和的事情,惠施返國,引起魏襄王不悅。
前314年,齊國打敗燕國,魏國派惠施前往趙國請求一起出兵攻打齊國。
此後,不知多久,惠施便死了。莊子有一次經過惠施墓碑,進行弔唁。因此,莊子死於惠施之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