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含有「莊子」共 26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你在市場失利、資金焦慮中想起《莊子》,請先問問自己:你是真的想逍遙,還是只是想逃避現實?逍遙是心靈境界,借貸是法律義務。別讓哲學成了止痛藥,忘了你還有清償責任在身。
付費限定
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很常見的陷阱叫做「證實偏差」 證實偏差是所有思考錯誤之母。 證實偏誤會讓我們的腦袋去把我們得到的新資訊,解釋成而合乎我們腦袋既有的價值觀或者世界觀。 也就是說如果有任何抵觸我們既有觀點的資訊,我們腦袋裡就會有個過濾系統去把他們都過濾掉。
Thumbnail
之前說到,中午吃飯時拿《荀子新注》起來翻, 看到〈仲尼〉篇有一段是談「持寵處位,終身不厭之術」。 原文也不引了,想看的人自己找吧, 總之,不太愉快。   為什麼呢? 不是啊,為什麼要「持寵」,得到人家的恩寵? 為什麼要「處位」?一直佔著位子不走? 而且還要「終身不厭」,一直做不煩。
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尊重別人,就缺乏一雙能欣賞萬物之美的眼,也缺少一顆能包容、體會萬物殊象的心。這樣的人,永遠無法體證道,永遠都只會為自己的淺薄知見而沾沾自喜。
Thumbnail
讀《莊子》,確實就像場旅程,是從已知到未知,透過莊子的視角去發現這世界原來並非盡如我們所想、所知,而我們以為的常識,也時常在莊子精彩的辯詰與故事裡被顛覆;而在體會、吸納莊子的智慧之後,我們也會忽然醒悟,原來自己能站在不同的角度、高度去觀照他人、世界。         
Thumbnail
一、 1. 原文 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 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以仁為恩,
一、 1. 原文 列御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曰:「惡乎驚?」曰:「吾嘗食於十漿,而五漿先饋。」 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曰:「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使人輕乎貴老,而齏其所患。夫漿特為食羹之貨,多餘之贏,其為利也薄
莊子以鏡子為喻,說明如何以「虛其心」的空明狀態,坦然面對人生境遇。 文章闡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的境界,以及如何練習讓心靈如鏡,不執著於好壞、得失,以提升心靈韌性。
Thumbnail
一、 1. 原文 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 客問
一、 1. 原文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2. 注釋 1. 趙文王: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即趙惠文王。 2. 劍士:指擅長劍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