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歷史上朝鮮與中國的官商勾結

是說在朝鮮與中國的往來歷史中,曾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在明朝與清朝時期,朝鮮的官員與中國的官員常透過各種管道,以互訪或書信往來的方式,建立長期的友誼。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朝鮮北學派代表洪大容,與清朝的知名文人嚴誠、潘庭筠等,維持了長期的書信往來,最後還集結成冊,在朝鮮傳閱一時。後世也常以這些往來,佐證朝鮮與中國的緊密關係,雙方的文化交流淵遠流長,並喻為佳話。
不過為什麼朝鮮的官員與中國的官員,會出現這種頻繁往來的現象,若仔細探究其背後原因,恐怕沒有那麼單純。因為除了兩國飽讀詩書,科舉及第,成為官員的知名文人士子,會互相往來以外,許多並未以學識著稱的官員佐吏,也會彼此結交。而且這些較不被歷史所注意的往來關係,反而才是多數,今日看韓國的宮廷劇,也常出現朝鮮官員與中國官員互相熟識的劇情,說明這是一個極為普遍的情況,絕不只是互相仰幕學識的知識份子交流往來而已。
朝鮮畫家所繪製的「燕行使圖」,注意其右上方有「朝貢」兩字。
朝鮮畫家所繪製的「燕行使圖」,注意其右上方有「朝貢」兩字。
而要探究這種情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雙方透過何種管道認識,二是雙方維持長期往來的動機為何。就以洪大容的例子來說,他是因為父親成為朝鮮派到中國朝貢的燕行使成員,而有機會一起同行,在北京認識了不少的清朝文人與官員。在那個長途旅行花費昂貴,危險又不安全的時代,每年固定到北京朝貢的使節團,是兩國交流的最佳途徑,不只是兩國朝廷相互溝通的重要方式,還有許多功能。比如兩國官員的頻繁書信往返,除了一部份是拜託往來兩地的商人,多數也是透過這個使節團。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