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三國篇-侯景之亂】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當然,也有之前才被侯景「打」給南朝的山東地區,選擇回歸東魏的懷抱。
侯景握權兩個月後,蕭衍即過世,由皇太子蕭綱接任,是為梁簡文帝。
中國歷史上,武帝很多,文帝一堆,要滅亡的時候也往往少不了哀帝。但簡文帝只有兩個。
簡有很多意思,文也有很多意思。這兩個簡文帝的共通點,就是功臣傀儡,但沒有被篡。
簡的其中一個意思便是「易從有功」。很能夠接納意見這樣。
有人服,有人不服。
特別值得注意的不服者,自然是時為西江督護的陳霸先。
相對的,侯景必須充實自己的力量來維護新天子。他首先頒布了詔令,特赦南朝的北人奴婢。
可這些更生人就算離開了主子,也沒飯吃啊。更不要說走到哪都被人歧視。
沒關係,北方來的侯丞相大開徵兵,接納各位同胞。
這些人原本並不是囚犯,而是江左世族豪門的財產,不是朝廷說轉成兵源就能轉。而事實上,侯景下詔的有效範圍,也很可能僅限於建業周邊。
沒有了蕭衍,拒絕服從侯景命令的地方,正在急速增加。侯景只能從周邊開始以武力鎮壓。
蕭衍在位時,實施中央集權,地方無皇命不動。怎麼他一死,組織就崩盤了?
除了天子之外,蕭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分,就是南朝佛主。
自漢朝以降,中國佛教就具有非常強大的吸金能力。
某方面來說可以這麼看:蕭衍透過推廣佛教,來控制住南朝地方的世族經濟,進而提高中央的權力。
侯景雖然針對南朝的宗室與外姓下手挑撥,但佛教這一塊恐怕就是他沒料到的。
事實上,《梁書》最後寫著,當時南朝士人非常討厭佛教。
「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並起,佛最晚出,為中國之患,而在梁為尤甚。」
當侯景包圍京城,斷絕蕭衍跟外部往來的時候……佛教控制網的崩解就開始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地方世族重新站起來,不是要反抗侯景專權。他們要做的,將是推翻長達四十年的獨裁極權政府。
侯景不過適逢其會罷了。
撇開遠在嶺南的陳霸先,首先站出來反侯的,是同為北人的楊大眼之子,楊華。再次,則是吳郡錢塘新城的戴僧易。
戴僧易的抗命,代表著吳郡世族的立場。
雖然皆遭討平,但三吳同氣連環爆,吳郡以東,南嶺以南,全都反對極權政府的繼續荼毒。
侯景下令展開屠殺。
西側,侯景也只能管制到約盧江一帶。駐守長江沿岸的蕭氏宗族,跟著開始搶佔要地,預備入京。
隔年初,西元550年,北伐宗師祖逖的子孫,在建業對岸反叛。
蕭衍過世已半年,在地方全面失控下,侯景宣布戒嚴。一如東漢末年,刺史郡守變成私相授受之職。
過去,中國全土分十三州。如今光是南朝,就有一百零七州這麼多。
侯景決定帶天子蕭綱離開南京建業,往西南移動。有些人就趁這個機會脫離侯景政府,加入地方軍閥。同時,西魏也開始進軍南方。
建業的作用,本身貿易性質大於軍事用途。侯景最害怕的,就是魏軍南下,故決定先避其鋒。
年初各國使者要來拜訪,看見南京毀敗至斯,都驚呆了。再次說明,侯景對於南朝的經濟架構認識甚淺。
蕭氏諸王的初步勝負,在這時候也逐漸明朗。
以蕭綸為首的聯軍,佔據了荊州長江以南地區。長江以北,則是由軍閥王僧辯奉蕭繹為帥。
雙方的目標,都是奪取武昌。
劇透一下,江北蕭繹就是南梁下一任皇帝。
不過侯景善戰,早一步派人打下盧江,進逼漢水,自封漢王。
三水匯流的武昌,此時竟是三軍共進。
蕭綸最先進佔,被王僧辯擊走。
十月,侯景自封宇宙大將軍,督六合諸軍事,更命盧江守軍進擊。以前都是大將軍,督中外軍事。侯景在發什麼神經?
前面說了,侯景對於宗教地方勢力的認識較差,他原本也只是北魏邊鎮居民。時中國南北,皆是儒道佛三教共存。鬥政治勢力,鬥經濟實力,鬥神秘學。
神秘學就是教義,教義決定信徒,決定人口力量。也是鬥爭中最根本的一環。侯景需要這個部分,不然他再能打,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講宇宙,說六合,這表示侯景選擇了近五十年來都被儒佛壓在地上摩擦的道教。
但你知道,國家化系統化,教義就會統一而巨大化。一旦深入民間,地下化,就是三鄉五里一神壇,王爺關公隨人拜。
侯景接觸到的道教,已經是「外道」了。
這當然不是從「宇宙六合」就能判斷出來。更重要的是,侯景也收了一個道人門派。但首領道號「僧通」。
不是和尚嗎?偏偏他們又飲酒吃肉無所禁忌,跟蕭衍所推行的佛教大相逕庭。
那這種有神通的人,在五胡十六國時代,都是稱道人的。把中國佛教推廣到各地的大師,法號也是道安。
道本無別。
不過,僧通在鄉里之間的稱號,可能顯露出他真實的身分……
闍梨。
究其本義,闍梨跟和尚,上師都沒什麼區別。重點在於那是「梵文直譯」,原音重現。表示僧通不是「中國式佛教」的教徒。
後來一般多用闍梨稱呼密宗上師。
其實東吳時期,密宗就已經進入吳國政治圈了。
僧通是不是密宗上師?有可能但不確定。我們唯一肯定的是,侯景選擇了非系統性的大型宗教,來為他提供力量。
很大原因,其實是在於僧通有預言的能力。佛圖澄被石虎重用也就是這麼回事而已。
西元551年,侯景跟蕭繹正面衝突。
但素來智計百出的侯景,另派奇兵偷襲武昌城,以前線部隊家人為質,擊敗了「叛軍」。
這場大勝,讓侯景確認自己掌握了命運,凱旋而歸,帶著皇帝蕭綱回返建業,然後廢掉。
原本立定的太子,侯景也殺了,讓蕭綱把帝位傳給蕭棟。完成之後,蕭綱跟他的兒子們也一一被除去。
侯景想幹什麼,大家都知道。
又有朝廷高官叛出,但侯景已經不管了。他要求蕭棟頒九錫給自己,在一個月之內迅速的完成了「禪讓」。
這個沒人要記的「百日南漢朝」,就這麼出現了。
蕭繹那邊收到本朝被篡的消息,大家馬上開始「勸進」,要蕭繹成為新皇帝來撥亂反正。
繼北朝分裂,如今南朝也分了。
侯景本是個鄉下人,現在當上皇帝,要祭列祖列宗啊。
「我哪知道那麼多,就知道我爸叫阿標。」
侯景身邊的北方人問一問,又有人說,阿標好像是阿周的兒子吧。勉強寫了三世,再往前怎麼辦?自有翻書黨來作業。找了西漢司徒侯霸來當遠祖,又拉了個晉朝的侯瑾當七世祖,就這樣弄出一套南漢皇帝侯氏家譜。
反正這種「我家先人皆有名」的玩法,北朝也是駕輕就熟了。
看在南人眼裡就是一個好笑,死蠻夷,慎終追遠懂不懂啊。
可我們前面說了很多關於世族的角力,現在侯景又豈會是說稱帝就稱帝?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前面說了,西魏正在進軍。進的是荊益路線,那是蕭繹得扛。
而這段時間,青徐地區的梁將,大舉投降東魏。只是東魏又生變異,搖身一變成了北齊。
你是蕭繹,你會怎麼做?當然是聯合北齊,來克制西魏跟侯景啊。
南北三國,在侯景之亂下,短暫的來了個四國演義。
當侯景在武昌大破蕭繹的大將王僧辯同時,北齊殺下來了。殺到長江邊的歷陽鎮,馬上就能渡江破南京。
這樣就很明白了吧?吳郡世族在權衡利害之下,決定接受侯景,來對抗北齊跟引狼入室的蕭繹。
四國演義,是魏齊梁漢。
但實際上,是關隴世族,河北世族,荊襄世族,三吳世族的大對決。
益州算是個殖民地啦。
那如果你夠熟三國,你就會發現,其實東漢末年直到五胡亂起,在中國決戰的,就是這四大世族的力量。
東漢原本是潁川、河北、關隴世族三大家。由於黨錮之禍一直到董卓之亂,不斷崩解潁川世族,才變成這四大團體的。四散的潁川世族,為荊襄與三吳注入了新的能量。
但侯景沒算到的是,西魏宇文泰陰了他一把。
宇文泰攻下益州後,並未進逼蕭繹,反而轉向吐谷渾(青海方向)。侯景必須一肩扛下兩國攻勢。
西元552年初,北齊展開南伐,下詔承認蕭繹梁主之位。
侯景派兵前進至合肥抵禦北軍,但不能敵,退守廣陵。
同時,西軍王僧辯進逼。
侯景特別提醒守軍侯子鑒,西人善水戰,要等他們登陸再戰。沒想到王僧辯將計就計,上陸詐敗,引誘侯子鑒追擊入水。
侯子鑒還特別請示了侯景才出發的。與其說是犯了錯誤,不如說終究是西軍技高一籌。
打敗守在歷陽南岸的侯子鑒,王僧辯隨即推進到了建業城進行包圍。
侯景軍以石頭城,臺城,延祚寺為據點抵抗。
如果知道日本戰國史,再看到這邊能以「延祚寺」守禦,你就不會懷疑南梁佛教徒多有錢有勢了。
可惜,頑強抵抗,也要有援軍。當三吳世族知道圍南京的是蕭繹部隊,不是北方索虜,侯景還會有援助嗎?
沒有,各大據點一一被破,侯景不敢退入皇宮,召集手下準備逃亡。
這時,他的主要謀士王偉卻說,天子不能背叛大家,我們應該打到最後!
「我在北打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與高王一種人。今來南渡大江,取臺城如反掌,打邵陵王於北山,破柳仲禮於南岸,皆乃所親見。今日之事,恐是天亡。乃好守城,我當復一決耳。」
這個很有趣的,其實不難懂。侯景說話沒有被使用文言修飾太多,也就是這個語法很可能接近當時北人的「白話」。
總之,侯景逃了,王僧辯繼續派人追趕。
最終遁入海中……不知所蹤?
不行的,一定要記錄他惡有惡報。
侯景最後在海島上,碰到之前在他惡政之下逃往海上的前梁官員,遭到了殺害。
「前太子舍人羊鯤殺之,送屍于王僧辯,傳首西臺,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曾罹其禍者,乃以灰和酒飲之。及景首至江陵,世祖命梟之於市,然後煮而漆之,付武庫。」
沒事兒,這擺明就是把王莽故事再抄一遍。
信與不信,純看個人。
侯景之亂,兩破南京,兩度造成江南兵禍四起。
然而狡兔已死,蕭繹又能否在北朝兩大國下爭取到生存空間?
不能。
王僧辯於當年陰曆三月討平侯景。蕭繹都還沒前往南京,五月,西魏宇文泰就發動了攻擊。
欲知後事如何,下回也未必就有分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7會員
793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