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疫苗保護力,是怎麼算出來的?

疫苗打愈多劑,死亡風險愈低
疫苗打愈多劑,死亡風險愈低
昨天5/13疫情指揮中心發佈的死亡個案有41例,其中21例沒有打過疫苗,12例打了3劑疫苗。我們就從這裡來計算,疫苗降低死亡率的保護力。 不喜歡打疫苗的朋友就會說「看吧,沒有打疫苗的輸了,打3劑疫苗的也輸了,所以疫苗沒有保護力」 不,不是這樣解釋的。21例和12例只是特定的表面數字,我們還需要看「母數」:全台灣有多少人口沒打疫苗?又有多少人口打了3劑疫苗?毫無疑問的,母數愈大,該群組出現某些特定事情的次數就愈高。 (舉個例子:我們常聽說機車發生事故,而汽車事故比較少,所以感覺機車比較容易出事。但根據交通部的資料,機車數量是汽車的2.7倍,這就是母數。機車的母數大,出事的總次數自然就比較高,這就是母數的威力。)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的資料,截至5/12的疫苗施打統計,沒有打疫苗的人口比例是14.35%,打3劑疫苗的是62.50%。也就是說: * 《打3劑疫苗》的人口數是《沒有打疫苗》的超過4倍; * 《打3劑疫苗》的死亡數是《沒有打疫苗》的將近一半。 答案是不是已經浮現了?《打3劑疫苗》的保護力,相對於《沒有打疫苗》,是不是大約8倍?(4除以0.5等於8)
(用統計學的Odd Ratio計算得到的是7.6倍,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https://www.medcalc.org/calc/odds_ratio.php )
換另外一種解釋: 假設「打疫苗沒有保護力」,那麼,死亡數就應該會類比疫苗施打統計的數字(母數),也就是: * 《沒有打疫苗》人口比例=死亡比例=14.35% * 《打1劑疫苗》人口比例=死亡比例=4.96% * 《打2劑疫苗》人口比例=死亡比例=18.19% * 《打3劑疫苗》人口比例=死亡比例=62.50% 然後,我們用這個比例來「分配」昨天死亡的41人,就會得到: * 《沒有打疫苗》估算死亡5.9人,實際死亡21人 * 《打1劑疫苗》估算死亡2.0人,實際死亡6人 * 《打2劑疫苗》估算死亡7.5人,實際死亡2人 * 《打3劑疫苗》估算死亡25.6人,實際死亡12人 答案很清楚:疫苗打愈多劑,死亡風險愈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