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仁夫詩云:「尋山本不為親謀,大半多因富貴求。肯信人間好風水,山頭不在在心頭。」
魏師傅云:「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
宋壺山贈地理師云:「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
水南翰記:「人家擇風水,子孫百世計。誰知後來者,反賣祖宗地。其地若果佳,其家長富貴。其人賣至此,其地必不利。」
堪輿家言:「行過前山又後山,尋龍不見又空還。想應相去無多路,只在靈臺方寸間。」
岑教授的大意謂:先此聲明,我對風水是沒有研究的,我是相信有(風水)這回事,但我並不相信有那麼多人會(風水),(風水)是一番大學問,我偶然看到一本古書,《戒痷老人漫筆》,這本書裡頭有一篇文章“論堪輿”就談到風水,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觀點很值得參考,所以我提出來讓大家欣賞。凡在一個令人徬徨不安的時代,就會有很多人去看風水,甚至去學風水,現在香港就有很多人學風水。其實風水是否真的那麼容易找到好穴、好居所呢?聽一下一篇文章,與及幾位先生的意見,大家心裡就會有改觀了。
我今日題兩句說話“肯信人間好風水,山頭不在在心頭”。其實這兩句話,是在一首詩裡抽出來的,全首詩是這樣的;「尋山本不為親謀,大半多因富貴求。肯信人間好風水,山頭不在在心頭。」,一般人為先人找墓穴,其實並非為先人找,而是為自己找,葬到好的風水山地,就會發他,和發他的後代,所以提出“尋山本不為親謀,大半多因富貴求。”。這種心理已非一種好的心理,所以,“肯信人間好風水,山頭不在在心頭。”,這位作者叫錢仁夫,他意思是說;若果你肯相信人間有好風水的學問的話,作者告訴你甚麼呢?“山頭不在在心頭”,即是說;好的墓穴不在山上面,在你自己的心入面,心術好,自然有好的風水地,先人也自然有好的風水墓地,心術不好,沒用的,為何呢?
除了錢仁夫先生說外,另外還有其他相同論調、相同觀點的人,例如宋代一位叫魏師父的人,他說:「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即是說;你以為墳地好?不如你自己心地好。還有一位叫宋壺山的,他有一篇文章叫《贈地理師》云:「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這首詩真的非常有意思,“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世間人以為好的風水地,一定在山上,但宋壺山先生卻說“豈知穴在方寸間”,方寸間是甚麼呢?就是你的心,他說:“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其實好的墓穴,好的山、好的風水地,在世上很多地方都有,“苟非其人尋不見”,若果你不是一個有福之人,不是你祖先積下德、你自己積下德,是個有福之人,你尋也看不到,即便在你身邊也未必看得到。“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我見過很多世間富貴人家的墳,其實他們葬先人的墓穴,葬的時候,根本是很窮的,談不上去找風水師物識墓穴,他們沒有刻意找人去尋,是他們祖先積下德,積到這一代,便發了。
說到這裡,再說一個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少時很窮,飯都沒得吃,所以(為了吃飯)要出家當和尚,當小沙尼。他父母去世時,他連兄弟又遇上瘟疫,要抬父母屍體上山,那時,連棺木都沒有一副,只草草用爛蓆包裹,本來打算上山埋葬了算,奇事就這樣出現,抬到半路,就風雨交加,雷電交作了,前路受阻,上不了山,惟有先放低父母遺骸,待翌天好天,才再上山埋葬,誰知翌天好天回去,發覺昨夜大雨致山泥傾瀉,父母屍體已被山泥淹埋,不見踪影了,此時惟有對山泥遙祭一番。朱元璋後來當上皇帝,命裡有時,可能就是因為祖先積德所致,“苟非其人尋不見”,他不需要尋,一切不是他的主意,是天意,結果就葬了塊福地發了個皇帝出來。後面,幾句,要留意了,“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這首詩作者說;看見世間很多富貴人家,他們葬祖的時候,根本很窮,談不上找甚麼風水佳地,但葬了之後卻發了,到他們發跡之後,有能力有錢尋求風水佳地,“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由於太過刻意,有時甚至巧取豪奪,去搶別人的祖墳作為自己先人的墳穴,違背了天理,天理也因而轉變了,不再偏幫他了。
說到這裡,我又另外一個故事說說,宋代大學問家朱熹,他也會風水,有一個土豪劣紳,正是用錢去搶別人的墓地,搶回來,他卻不夠信心,怕那塊地不知是不是真的是塊福地,於是請了朱熹去看,看完,朱熹隨即便說:「此地不是地,是無地理。」,如果說這塊不是好地,風水就無法看了,言下之意即是;這塊肯定是塊好穴地,跟著後面兩句,就要小心了,很有意思的,「此地若是地,是無天理。」,因為地是搶回來的,巧取豪奪搶人家祖墳回來據為己有的,去葬他的先人,而令他富貴榮華俱齊,這樣,還有天理?
http://www.leungjingyuen.com/forum/viewtopic.php?f=1&t=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