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上座部佛教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座部佛教巴利語:थेरवाद,IAST:Theravāda;梵語:स्थविरवाद Sthaviravāda;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theravāda),佛教宗派,當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高棉族、寮國族及中國泰族聚居地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阿魯納恰爾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眾部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銅鍱部大寺派(Mahāvihāra-nikāya)傳承。
上座部佛教內的各成員,絕大多數修持聲聞乘解脫道教法,以成阿羅漢為修行目標,但也未排除會有成員選擇修持菩薩乘菩薩道教法,以成佛為修行目標的情況。上座部佛教在概念上大致是用以與大乘佛教相區隔,但是上座部佛教跟意謂菩薩乘的大乘佛法並不互斥。
根據上座部佛教:佛陀並不是千變萬化、有求必應的神,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圓滿的覺悟者,是一位教導斷除煩惱方法的導師。事實上,佛教徒並不求助於神,認為神和人的區別只在於生命長短,同樣得落於輪迴;人的解脫在於自我的修行,最終達到涅槃,由此脫離輪迴,解脫痛苦。
#上座部佛教 #泰國 #南傳佛教 #阿羅漢 #成佛修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朗博•翟芒尊者在致詞中表示,自南無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以來,釋迦世尊所說經藏讓無數佛弟子解脫成就。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以現代人容易聽懂的質樸淺顯的語言,將佛陀原始佛法的精髓傳授給世人,成為現代及未來修行人的根本指南。多年來全球成千上萬的聞法點及道場成立,帶動大眾聞聽南無羌佛的法音以此為學佛修行的根本指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臺灣,宗教更像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視野中,很難理解人們所謂的神蹟,直到作者走進泰國,瞭解泰國佛教的完整保存和崇拜,介紹了改變泰國佛教歷史的高僧--阿贊多。文章主要探討阿贊多的生平及創作的崇迪佛牌的神聖力量。
Thumbnail
西藏人修誦藏密的儀軌,那漢人念誦中文來修誦儀軌,是否同樣具足加持且如法呢?如果堅持說要念誦藏文、藏音才會有傳承的加持力,那包括西藏人在內,都應該統統以古印度的梵音來念誦了!因為藏密始祖 蓮花生大士當年是從印度學習佛法,再傳承到西藏去的,所以並不是單以藏音修誦才會得到加持和成就。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把如来大法带到了人间,恢复了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本原,续佛慧命,更带至了深化捷径成就的佛教宗风。比如《解脱大手印》,比如“胜义内密境行法”的灌顶,以及无与伦比的修行法度,和至高快捷的成就法,更是史无前圣。都知道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五明登峰、佛陀圣量,确实,都拿出了事实摆在那里。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教觀綱宗:「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 三乘利根需要遍歷色心等世出世法,然後一一會歸大乘法門的摩訶衍道。為何佛陀為這一類根器者說「般若」?
Thumbnail
自從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身份被佛教界認證附議公諸於世,全世界佛教徒中便掀起了一股研學第三世多杰羌佛教義思想的風潮,其研學結果為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義思想是當今世界真正與釋迦牟尼佛的根本原始教義一致的正宗佛教體系,祂的實證聖量和智慧成就古往今來無人達到過那樣的高度,僅就《多杰羌佛第三世》寶書中列舉的部分成就
Thumbnail
佛教徒說的業,梵文意思是「行為」。所有的行為皆產生相應的結果,佛教徒稱之為業力法則或因果法則。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期的佛教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習慣,當時的佛教徒禮拜的對象是存放舍利(稱為窣堵波)的寶塔或是紀錄釋迦生涯的佛像圖。佛像的出現在釋迦入滅後約莫西元一世紀半左右時期。日本則隨著渡來人(古代日
Thumbnail
朗博•翟芒尊者在致詞中表示,自南無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以來,釋迦世尊所說經藏讓無數佛弟子解脫成就。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以現代人容易聽懂的質樸淺顯的語言,將佛陀原始佛法的精髓傳授給世人,成為現代及未來修行人的根本指南。多年來全球成千上萬的聞法點及道場成立,帶動大眾聞聽南無羌佛的法音以此為學佛修行的根本指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臺灣,宗教更像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視野中,很難理解人們所謂的神蹟,直到作者走進泰國,瞭解泰國佛教的完整保存和崇拜,介紹了改變泰國佛教歷史的高僧--阿贊多。文章主要探討阿贊多的生平及創作的崇迪佛牌的神聖力量。
Thumbnail
西藏人修誦藏密的儀軌,那漢人念誦中文來修誦儀軌,是否同樣具足加持且如法呢?如果堅持說要念誦藏文、藏音才會有傳承的加持力,那包括西藏人在內,都應該統統以古印度的梵音來念誦了!因為藏密始祖 蓮花生大士當年是從印度學習佛法,再傳承到西藏去的,所以並不是單以藏音修誦才會得到加持和成就。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把如来大法带到了人间,恢复了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本原,续佛慧命,更带至了深化捷径成就的佛教宗风。比如《解脱大手印》,比如“胜义内密境行法”的灌顶,以及无与伦比的修行法度,和至高快捷的成就法,更是史无前圣。都知道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五明登峰、佛陀圣量,确实,都拿出了事实摆在那里。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教觀綱宗:「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 三乘利根需要遍歷色心等世出世法,然後一一會歸大乘法門的摩訶衍道。為何佛陀為這一類根器者說「般若」?
Thumbnail
自從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身份被佛教界認證附議公諸於世,全世界佛教徒中便掀起了一股研學第三世多杰羌佛教義思想的風潮,其研學結果為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義思想是當今世界真正與釋迦牟尼佛的根本原始教義一致的正宗佛教體系,祂的實證聖量和智慧成就古往今來無人達到過那樣的高度,僅就《多杰羌佛第三世》寶書中列舉的部分成就
Thumbnail
佛教徒說的業,梵文意思是「行為」。所有的行為皆產生相應的結果,佛教徒稱之為業力法則或因果法則。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期的佛教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習慣,當時的佛教徒禮拜的對象是存放舍利(稱為窣堵波)的寶塔或是紀錄釋迦生涯的佛像圖。佛像的出現在釋迦入滅後約莫西元一世紀半左右時期。日本則隨著渡來人(古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