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集體意識影響了大家的世界觀

1. 集體意識是什麼?
集體意識,就是我們常說的『集體心理』,又稱『集體潛意識』,新譯『集體無意識』(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定義)。世界上的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外乎兩種方式,物理世界超現實世界。物理世界可以從自然科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去觀察;而超現實世界的核心,是相信某種媒介,這種媒介可以滲透到任何事務當中,他可以被認定為是靈魂、是精神,或是某種未知的存在或力量,其存在的特點就是『普遍性』,世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信仰超越我們認知餓神奇力量。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需要用第三種方式理解,來突破前兩者的局限性,從兩方面來看:
1. 集體意識:他不僅包含個人思想的總和,同時還被認為有助於世界觀的發展,是變革的推動力,同時大多數人的意識決定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2. 證據:這是後唯物科學主義的思想,一種尊重科學的方法論,這個理論,認為並非透過這些科學方法產生的證據,都會有一個物質的解釋,越來越多研究人員也顯示,意識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將它概念化為宇宙的一種基本特性。神秘學的觀點認為,物質是由意識產生,而非相反。卡爾・榮格認為:夢、神話是由集體意識的原形塑造,是具體的,是眾所週知的
2. 證明集體意識的存在
科學實驗
雙縫干涉實驗(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 1965年提出)
簡單來說,光穿透過中間的隔板打在螢幕上會出現多條直線。但當你在旁邊架設一個探測儀後,光會變成只出現兩條直線,意味觀察者現在的行為可以決定過去發生的事,也就是意識改變了實驗結果。
超心理學雙縫干涉實驗(心理學家Dean Radin 2012年提出)
他找來了137名冥想者,有的人擁有豐富的冥想經驗,善於控制自己的意念,而有的人則是偶爾冥想的人,雷丁將他們分成兩組。在他們調整身心進入冥想之後,雷丁向他們發出指令,讓他們將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儀器上,保持15~30秒,然後再下令轉移意念。
實驗結果得知,當冥想者將意念集中到實驗上時,探測屏上的多條直線變淡了,而當冥想者將意念移開時,清晰的多條直線又出現了。而且,冥想經驗豐富的那一組,實驗結果更明顯,多條直線消失得更多。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做了250次這樣的實驗,結果是一致的。
以上兩個實驗均證實了,意識的存在和它的影響力
3. 集體意識對人類的影響
集體意識對於特定人群中的個體,是會產生影響的,使人的行為和結果,具備某種因果關係,科學方法可以證明他的存在,但無科學依據可以從物質的角度來解釋,我們知道意識存在,但無法像觀察物質一樣觀察他,科學數據表明,大腦在調節意識和心理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功用,但是任何關於意識產生於大腦之主張,都不過是一種猜想,這是呼籲建立後唯物主義科學的背景,它比目前研究意識的許多科學家更準確地認識到數據和通過範式信念對這些數據的解釋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我們通過經驗了解個體的意識,相信它的存在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價值;它具有啟發式狀態。對於集體意識,也可以聲稱完全相同。許多人經歷過比個體更大的存在,他們同樣認為對集體存在的信念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這兩個是現在被稱為“精神但不是宗教”的現象的核心特徵,這種現像在許多文化中迅速增長。
4. 集體意識與老年社會
我們也可以將新冠肺炎視為集體意識的一種表達,疫情肆虐導致人們彼此疏離,雖在現今互聯網的幫助下,讓人能透過社群網路彼此聯繫,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更加遙遠,我們需要質疑甚至在病毒爆發之前就迫使人們保持某種社會距離的不平等現象;例如,在英國,離開歐盟的決定實際上是“社會疏離”的產物(地區與首都之間;老一代與年輕一代之間;有權勢者與感到無權者之間)。我們需要在幾代人之間重新平衡:一個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處於劣勢的社會是一個根本不健康的社會
大至工作專業小至各種日常生活,社會普遍對於老年人抱有不少偏見,舉感情這個例子來說:老年人的情感和年輕人基本是一樣的,我們要以一種平等的意識及觀念,去看待老年人的感情問題,不能因為老年人在那個年齡階段,感情有了慾望也好,衝動也好,就對他抱有偏見,說這個人,老了還這麼不正經,年輕人會有的感情問題,老年人也是會有的。社會上集體意識對於老年人的不公平,不僅僅是社會疏離,更可以說是一種社會霸凌
文章部分摘錄至Professor B. Les Lancaster【The Third Narrative: Corona and the Collective Psych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崔勃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