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類潛意識的缺陷,可以讓自己與身旁的人過得更幸福。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一本將股神巴菲特的夥伴查理蒙格經典演講集結的經典書籍,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與洞見。書中內容是他的演講內容,講述的都是他人生淬鍊的經歷,字眼很平易近人,所以我第一次接觸時,還很膚淺的覺得:「這不都是基本常識嗎?!」之後我就把他置之高閣,變成我的庫存書。
一直到我面臨工作停滯與困惑期,那是一段我不斷地看書、不斷地上網、不斷找答案的時期,讓我再次遇見它。
還記得那天,風光明媚的寧靜午後,是我買這本書的兩年後,因緣際會地再次翻開書,有一種我好像從沒看過的感覺。
但可能是因為歷練增長,短短一個下午的閱讀,讓我思維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窮查理”來自於查理蒙格仿效心中英雄,「美國國父」班傑明•富蘭克林,他過去出書用的假名就是“窮理查”。而我也模仿我心中的英雄,將自己用了許多年的名字改為"查理",以此感念他對我人生的重大影響。
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人類誤判心理學",讓我深刻了解,人要成功必須先了解自己。因為當你了解自己,避開人性的偏差,你人生才不會被人類的盲點誤導,而走錯路。
「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獎勵,是鼓勵他人行動最好的方式之一,因為獎勵可以啟動他人的主動性,所以教育學家說:「教育小孩,就是要把握他做對事的時候,因為這件事會定錨在他心中,產生正向的喜悅,而這喜悅也是讓小孩未來能持續正向思維的動力」
懲罰,是避免他人去做某些行動的方式,是一種規範式的禁止他人,雖然有效,但無法啟動他人的主動性。如:法律,因為此並非讓人心甘情願去遵從,所以常發生當沒人在監控時,就容易行為失控。除此之外,懲罰機制必須要斟酌,因為人生必須要有試錯的勇氣,不斷的用懲罰是會讓人抹滅掉創意的。
--從自己的角度,不管有沒有人監管,我都會做對的事,避免做錯誤的事。--
「喜歡/熱愛傾向」
人會因為喜愛某一個人、某一些政黨或某一些組織,而盲目去支持與認同,
--從自己的角度,對於任何事,應該"盡量"對事不對人。因為再好的人,都有可能做錯事;再壞的人,在某些時候也會是個善良人。--
「討厭/憎恨傾向」
反之亦然,《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避免懷疑傾向」
人類過去生活在大自然中,周圍環伺者毒蛇猛獸,有任何風吹草動,就必須趕緊行動,否則可能會被吃掉。所以在人類基因中,建立起一種"避免懷疑"的傾向。也因此,現代人面對困境與問題時,養成能不思考就不想,能靠人就不獨立的壞習慣。
--從自己的角度,除了遇到性命垂危事項外,我都會先冷靜、再思考、去問人、上網查、找書本..等方式去尋求相對正確解。--
「避免不一致性傾向」
意指內心標籤與行為表現要一致,否則情緒會矛盾,不開心:
1.身分標籤:意指某些身分就應有傳統認定的樣子。如:老師。
2.他人貼標籤:不違背別人的期待與肯定,而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從自己的角度,以找到自己天賦與活出自己為首要目標,這樣才能避開標籤的牽引力--
「好奇心傾向」
從正面來看,是人類發展與學習的原動力;負面來看,好奇心讓人類容易被蠱惑。如:每月固定高收益的龐式騙局。
--從自己的角度,有趣的事都去看、都去觀摩、都去學習與分析,但不碰誇張的事--
「康德式公平傾向」
認為世界應該公平的。但,因為每個人的公平標準不同,常會導致爭吵與糾紛。如:坐捷運某些人會讓位給孕婦,但當有些人並沒有這樣做時,就會引起社會的撻伐。
--從自己的角度,我做事不追求公平,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盡量不要再意別人的反應--
「羨慕/妒忌傾向」
若從成長的角度,這可成為人類的動力;但從負面來看,人類容易焦慮與害怕,嚴重點還有可能做出犯罪行為。如:世界上的仇富行為。
--從自己的角度看,面對比自己厲害的人,就去跟他學習;看到過得比自己好的人,激勵自己,我的未來是有可能跟他一樣的--
「回饋傾向」
互惠原則,有兩個層次去思考
1.若是自己幫別人:想要求對方回饋,必須是當下,因為人容易在時間流逝下,忘記你對他的恩情。
2.若是別人幫自己:提醒自己要記得與感恩。
--從自己的角度看,幫人不求回報,被幫謹記在心,甚至是記錄起來--
「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
人太懶得思考,所以容易被簡單聯想影響。如:有漂亮代言人的保養品,應該很不錯
--從自己的角度看,說服人時,創造簡單聯想畫面;自己簡單聯想時,停下腳步好好思考--
「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面對痛苦事件,人會自主的啟動遺忘機制。如:我親生母親雖已過世多年,但午夜夢迴,總會覺得好像沒這件事。有些更嚴重的,還會說服自己這是事實
--從自己的角度看,就是學會面對與釋懷--
「自視過高的傾向」
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能力高於平均水準,甚至是前30%。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
--從自己的角度看,持續學習、持續與人交流、持續輸出所學,以避免自己閉門造車的盲點--
「過度樂觀傾向」
有點類似稟賦效應,對於自己下的決定,已經買的東西,都會過度樂觀的看待。
--從自己的角度看,學習從正面、反面、綜合的角度來看--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喪失100元的痛苦遠大於獲得100元的開心。
--從自己的角度看,說服人的話術,用"喪失"…取代"獲得"…--
「社會認同傾向」
很多人愛買的東西,一定很實用;很多人排隊的餐廳,一定很好吃。
--從自己的角度看,先看負面網路評價,若有嚴重的,就要考慮;但若東西不貴,就試試吧--
「壓力影響傾向」
某些非正向的直銷與宗教團體會邀約會員或信徒,透過群眾論述,並從正面與反面的角度進行實證分享。最後,會由學長姊在現場給予你壓力,讓你在那種氛圍中不得不做出簡單承諾,可能是成為會員,或是加入付月費信徒。一但你做了第一步,你也會說服自己要做第二步,之後就萬劫不復了。
--從自我的角度看,若遇到這樣的團體,我就會選擇直接離開--
「錯誤衡量易得性傾向」
古人云:近水樓台,先得月。人常常會因為身邊常看到某些人或事物,而覺得有緣與正向思考,所以會產生錯覺與誤判。
--從自我的角度看,當遇到這樣的狀況,會提醒自己冷靜、冷靜--
「不用就忘傾向」
知識學習,不常使用,不常複習,常會讓知識淪為過客
-從自我的角度看,看書會作筆記,不斷複習與行動,直到內化成反射動作才稍微停止--
「化學物質錯誤影響傾向」
喝酒或吸毒都會對身體起到一些化學反應,導致常會做出後悔莫及之事
-從自我的角度看,酒適量,毒不碰--
「衰老—錯誤影響傾向」
人們對於衰老有一些刻板印象,所以人通常都會被此刻板印象影響著,做著原本可以避免的行為。如:老人無法學習,因為腦力會隨著年紀衰退。
-從自我的角度看,不在意年紀帶來的刻板印象,持續學習,好好養生--
「權威—錯誤影響傾向」
職業與身分代表他們是專業的,但實著不一定。如:理財顧問說的股市分析都是對的。
-從自我的角度看,職業與身分代表著歷練,我會聽,會參考,但我會再去確認,去研究,並做出自己的決策--
「廢話傾向」
一個實力不好的人,常常廢話連篇,為的就是證明他是對的。往往,廢話多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想清楚
-從自我的角度看,面對事情多思考,為的就是淬鍊出一件事情的關鍵點。若未想清楚,就先閉嘴--
「重視理由傾向」
"因為",是個很有威力的關鍵詞
-從自我的角度看,永遠說"因為………….."--
「lollapalooza傾向」
意指任何一件事,若能有不同層面的思考,就能想得更清楚;一個問題,若能有不同維度的方案,就能更好解決;一場談判,若能有不同的溝通策略,就更能說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