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郭強生《作家命》討論作家核心信念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作品排列命盤,字句間掐指流年,敢問自己是何種作家命,是一生的孤獨,還是不悔的任性。

我縱身一躍,下一秒潛進了文字──那屬於我的命運。」


◎作者:郭強生
◎書名:作家命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1.9

始終折服作者在文學路上的永恆追尋。

《作家命》作為文學三部曲的最終集,聚焦仍是在寫作的本質與作家的核心思想上。朱宥勳點評:「老派,但極為誠懇。拒絕市場、拒絕思潮、衷心相信文學唯一的任務,就是探索後設語言所不能抵達之地。」

除了看完暢快淋漓外,我也思索著還能怎麼介紹,畢竟也已經寫過好幾篇郭強生心得了。可參見 讀郭強生《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是一種強大的信念吸引著你,寫作就是寫作,是一種歸屬,是賴以倖存的方法。郭強生在16歲時出版第一本小說到現在已三十餘年,至始至終做的事都跟文學有關。創作力依然豐沛,也仍在做不同的嘗試。有所謂的「文學三部曲」及「人生私散文三部曲」筆者都非常喜歡,近年出版的書也屢屢獲獎,或是重新再版,可說是厚積下來的成果,文學力是有目共睹的!
這是我讀郭強生的第五本著作了,其先後依序是《何不認真來悲傷》2015,《作伴》1987,《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2014,《2003》2003,《夜行之子》2010,思索著要怎麼來介紹郭強生及其文學理念。

是反對所有既有的庸俗,反對先入為主的觀念,生命值得的事真的不多,故不使用臉書,寫作時的字字句句更都要求精準,更要不斷探索自我核心的課題。
看諾貝爾的文學獎頒獎詞,讀出其荒繆的強加名詞或概念,使之神秘化,舉例來說:「2010年祕魯小說家尤薩獲獎,諾貝爾委員會讚揚他『對權力結構以地圖描繪法的呈現以及將個人的抵抗、反抗與挫折化為令人椎心刺骨的意象』,顯得過於咬文嚼字卻了無新意。等等......
被要求好好寫論文才能升等教授,郭強生回答的是──「紅樓夢只有一本,但研究紅樓夢的有數萬。」
令人折服其洞若觀火的思緒完整性,彷若諸葛亮出茅廬前,就已有天下三分的隆中對那樣。

而看作品時,除了要有文本賞析的能力,看究竟作家寫了什麼,更要看他沒寫什麼。
郭強生在書中,提到張愛玲的丈夫是這樣形容的──「下嫁過氣年邁的好萊塢編劇賴雅,兩人經濟拮据,張愛玲抱著翻譯《海上花》的申請案四處擔任短期駐校作家,這段婚姻不僅從未見於文字敘述,甚至在《對照記》中也沒有賴雅的身影,那怕是驚鴻一瞥也好。不,有些檔案要重建,有些則是要徹底毀屍滅跡。」
雖然評論別人的感情事,不太好。
但也是從不同視角去看張愛玲。也引用木心的話:「她是亂世的佳人,世不亂了,人也不佳了──世一直是亂的,只不過她獨鍾她那時候的那種亂,例如孤島的上海。」
才華洋溢的張愛玲,是華人世界的文學偶像,不管是真文青還是假文青,都耳熟能詳那些張愛玲感情的金玉良言或說警世通言(?,但郭強生做的也不是把張愛玲給拖下神壇。
只是還原了更多可能的面目,而不是讓張愛玲形象變得扁平化。華麗蒼涼(? 誰能一直保有華麗的那面呢?

討論的不是文本的張愛玲,而是從其後來去美國的寫作狀態與檔案去直探作家的內心世界。論述十分精彩,光是這部份就值得買書了。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畢竟郭強生早年也因仿張愛玲的筆調,被歸為「張腔」的徒子徒孫,郭強生也自言,還是佩服其文字到五體投地,但過了35歲以後,總想一戳那些華麗蒼涼的背後,到底什麼是真實?張愛玲有真正書寫過自己嗎?(
而本書除了寫張愛玲外,也講哈莒絲、費茲傑羅、石黑一雄、契訶夫、王爾德等,是討論作家也是討論其作品的核心,就算沒有真正讀過其作品,也能讀得津津有味,絕非書評或作者介紹的那種文字,真的非常會寫!

也自述了在東海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創所的十年點滴歷程,那些風霜雪雨,那些艱難的過往,情真亦婉轉動人,留下來的不只是個人的書寫,更是不可抹滅的歷史記憶。現今許多作家也是從其出來的,(林達陽就是,可惜只招了十屆就停招了。)

結論:關於文學的事,找郭強生就對了!

衷心推薦本書給喜歡文學的朋友,絕對是寫作路上的最佳的精神指引。

✒️分享喜歡的句子:(只是一部份)

📝「書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來的全新想法,總會大膽嘗試不同的觀點,如果創作過程中不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我覺得無法跟自己交差。」

📝「為自己寫作,必須從自己人生的混亂中找在價值,那不是夢,而是辯證與推理的過程。」

📝「我始終相信,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是在塑造一個更包容的倫理關懷,而這種關懷絕對是反庸俗、反扁平的。仔細想想,現實中許多變態的言語經過無感的傳播,我們也都照單全收,使人內在無比混亂。」

📝「重回創作,我才明白自己的恐懼,那就是一直以來我在隱藏自己的不快樂。到底是什麼力量在壓迫我選擇隱藏。」

📝「注定要成為孤獨的孩子,寫作似乎成了我最重要的救贖。」

📝「將兩個從未結合過的事物結合在一起。世界就此改變。當下或許無人發現,但無所謂。世界終究是改變了。」

📝「寫作療癒不是在發洩情緒。事實上,那是對自我一種嚴格的檢視與整理。尼采說:『因為藝術,我們不致被真相所毀。』我會用更廣義的角度來解釋這裡的『藝術』二字,不光指文學或美術的作品,或許它也是一種看見生命不同面向的能力。」

📝「寫作之於我,從來無法預設什麼目的與策略,我也不認為作品就能為自己的身分、美學、政治立場,等等做出說明或辯護。也許始終就不過是,亂世中的一顆真心罷了。」

📝「也許不是我們選擇了文學,而是文學選擇了我們。」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instagram.com/soulbook2021
文學是一種救贖,還是天譴?
近期,《台灣男子葉石濤》上映了,作為一部講述臺灣文學的電影,到底去看的都是些什麼人?
作為紀錄片來說,絕對是好看的,可以觀其同輩文學人及後生晚輩對其「葉老」的欽服與日常描述,也能瞭解到白色恐怖時期對作家的壓迫,葉老的作品更以不同的形式展現,不會枯躁,但要說推薦,倒也不是那麼強推。可能還不是太理解用那種形式的意義何在。(但也可能是我不懂。)
反倒是朱宥勳的影片「台灣男子葉石濤系列」,才真正讓我瞭解到葉石濤的重要性。(總共有三支影片)
Peiwen K會長也寫了一篇文章,可以直接前去觀看,因為寫得很好我這就不多介紹了ʕ·ᴥ·ʔ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部獻給神的禮物。是宗教性的頌詩,但無關乎孟加拉詩歌的知識,無關乎宗教的信仰與派別,與任何政黨的目的更無指涉。只是一部嶄新的、令人崇敬的詩歌藝術。」
「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將要動筆寫作的瞬間。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它是延續不斷的,但也是可以被打斷的。它開放給時間的步行者,在其中鑿開一個又一個的站立點。」──張惠菁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部獻給神的禮物。是宗教性的頌詩,但無關乎孟加拉詩歌的知識,無關乎宗教的信仰與派別,與任何政黨的目的更無指涉。只是一部嶄新的、令人崇敬的詩歌藝術。」
「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將要動筆寫作的瞬間。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它是延續不斷的,但也是可以被打斷的。它開放給時間的步行者,在其中鑿開一個又一個的站立點。」──張惠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張國立在專訪中提到幾個原則,像是: ・最好在故事開始一千字讓主角出場 ・第一幕很重要 ・反覆修稿,挑選最有趣的素材 ・每天都寫 ・對白要有多重意義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一)認識莎岡的最佳鎖鑰 臺灣文壇大師葉石濤〈吳濁流論〉曾對作家的處女作,提出以下的見解:「大凡從一個作家的處女作,能看得出來這作家的稟賦,潛藏的才華、風格、氣質等諸要素,並能預知這作家將走的路徑和命運,委實很少作家能完全擺脫處女作的束縛,跳出了它的限囿。……如欲解開一個作家作品的秘密,闡明他作品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俗話說得好:“人因夢想偉大°” 記得十五歲的我,現代詩的創作累積三本筆記本,就自許一個言情小說家的夢想,看到了許多國文課本的作家,不管是散文名家梁實秋,還是力與美的詩人余光中,還是浪漫詩人徐志摩,言情小說家瓊瑤,我覺得寫作是好快樂的一件事,好像揮舞著魔法棒,我就喜歡上寫作,尤其寫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
Thumbnail
張國立在專訪中提到幾個原則,像是: ・最好在故事開始一千字讓主角出場 ・第一幕很重要 ・反覆修稿,挑選最有趣的素材 ・每天都寫 ・對白要有多重意義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一)認識莎岡的最佳鎖鑰 臺灣文壇大師葉石濤〈吳濁流論〉曾對作家的處女作,提出以下的見解:「大凡從一個作家的處女作,能看得出來這作家的稟賦,潛藏的才華、風格、氣質等諸要素,並能預知這作家將走的路徑和命運,委實很少作家能完全擺脫處女作的束縛,跳出了它的限囿。……如欲解開一個作家作品的秘密,闡明他作品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俗話說得好:“人因夢想偉大°” 記得十五歲的我,現代詩的創作累積三本筆記本,就自許一個言情小說家的夢想,看到了許多國文課本的作家,不管是散文名家梁實秋,還是力與美的詩人余光中,還是浪漫詩人徐志摩,言情小說家瓊瑤,我覺得寫作是好快樂的一件事,好像揮舞著魔法棒,我就喜歡上寫作,尤其寫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