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John Berger 《 #觀看的方式》─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約翰伯格
◎譯者:吳莉君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0.8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1972年出版至今,仍充滿批判性。 這裡整理出幾個關鍵點給大家,算是摘要整理,但也混融了自己的想法。

1.照相機記錄了永恆的剎那,卻也證明了時間的不斷流逝,每張照片都是一瞬間的事。
2.以前的繪畫是可以移動的,但人們無法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看到它。而照相機的發明改變了人們觀看的方式,人們能夠輕易的複製,摧毀了畫作的影像獨特性。或是說繪畫的意義改變了,繁衍碎裂成多種意義。你能在廣告上、衣服上,各種印刷物上看到「藝術」,我們再也體會不到它以獨一無二的影像出現在某人面前的感動。
3.影像的排列,可以超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調整宇宙間的任何一點,隨心所欲地決定他們的位置。不同的排列,創造出的是不同解讀世界的方式。
4.關於繪畫及攝影,有很多部分是充滿著男性凝視的,被創作的目的也是為了取悅男性或是「擁有」。藝術跟色情其實是不矛盾的,有些藝術也是誕生於色情,源於人類的欲望。但色情不會偉大,藝術才能走得更久。
5.攝影是瞬間的永恆,而繪畫卻可以融合經驗,想像你拍攝一隻鳥,但根本來不及拍清,只分別拍到頭、身體、腳等,但繪畫可以把不同時間點的經驗一併加入到繪畫中。繪畫的價值並不會被攝影所取代。
6.觀看是基本的能力,但怎樣使用,培養就是該學習的。不只是單看外表,也是觀看其行為來做出解釋,你的層次與深度在哪?為什麼有人看一幅畫可以看出這麼多的端倪,不單只是藝術史的知識,更多的是有沒有深刻去理解,去觀察、蒐集、推理,有意識地去找出其脈絡。
7.真偽的意義只在於,它是獨一無二,它是所有複製品的根源,它的真是一種美,但無關於本身的畫作。
楊德昌曾說過:「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因為我們在裡面獲得了至少兩倍不同的人生經驗... 」
而如今手機、網路的發明更是讓現在的我們活在資訊、雜訊過多的時代,太多反而會左右判斷,也會人云亦云。 每個人所看畫,得出的意義都可以不同,不一定要照著作家或是所謂藝術評論的賞析才能觀看。 紅色不一定是血腥,藍色不一定是憂鬱,它也能代表熱情或是大海。不是說背景知識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感知。
其他喜歡句子:
📝「戀人的目光就是一切,再多的言語與擁抱,都比不上戀人的凝視。」
📝「赤裸只是沒穿衣服,裸體卻是一種藝術形式。裸體不是一幅繪畫的起始點,而是那幅繪畫所實現的觀看方式。─雖然觀看裸體的方式,未必都是藝術的……」─布拉克《裸體》
📝「對我而言,想要協助收藏家甚或觀看者擁有畫中物品的那種貪婪與野心,正是西方藝術最引人注目的原始特性之一。 」─李維史陀
📝「參觀美術館時,數量龐大的展品經常讓人不知所措,我們往往只會留意到少數幾件作品,並因此怪罪自己看畫的能力太差。事實上,這種反應完全合理,一直以來,藝術史從未把傑出油畫與平庸油畫之間的關係界定清楚。」
📝「比起其他繪畫形式,油畫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表現出物件的觸感、肌理、光澤和硬度。能看出物件的質地與材料就是,創造出一種幻覺,以為是真實的。」
📝「廣告的目的則是讓觀眾對他目前的生活方式產生萌生不滿。廣告暗示他說,只要他買了眼前的這項產品,他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
📝「印象派已經侵蝕了傳統油畫觀看的方式的基礎,立體派更將它徹底摧毀。大約同時,攝影則取代了油畫的地位,成為最重要的視覺影像來源。」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近日與女友一起去參訪小美術館的江賢二的畫作,問及女友一般看畫時都先看什麼,女友回說:「先感受它。不太在意畫中的物件是什麼。」說的真好,誠然,它可以是A,也可以是B,藝術家可能自己也不太在意畫的是什麼,只是寄託一種情感。
可以是描繪夜晚的海浪,也能是宇宙中靜謐的冥想。
《莊子.知北遊》:「東郭子問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我想。 藝術是什麼都是,也是什麼都不是,就跟「道」一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部獻給神的禮物。是宗教性的頌詩,但無關乎孟加拉詩歌的知識,無關乎宗教的信仰與派別,與任何政黨的目的更無指涉。只是一部嶄新的、令人崇敬的詩歌藝術。」
「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將要動筆寫作的瞬間。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它是延續不斷的,但也是可以被打斷的。它開放給時間的步行者,在其中鑿開一個又一個的站立點。」──張惠菁
「─部獻給神的禮物。是宗教性的頌詩,但無關乎孟加拉詩歌的知識,無關乎宗教的信仰與派別,與任何政黨的目的更無指涉。只是一部嶄新的、令人崇敬的詩歌藝術。」
「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將要動筆寫作的瞬間。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它是延續不斷的,但也是可以被打斷的。它開放給時間的步行者,在其中鑿開一個又一個的站立點。」──張惠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方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Thumbnail
人像寫生是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題之一。透過觀察與繪畫裸體人像訓練觀察力、造型表現、空間感等能力,是繪畫技巧的極好訓練。裸體畫作也一直受到藝術界的關注;初學者在繪畫裸體人像時要注意尊重模特,並培養自我反思、觀察力。這些創作過程所必經的體驗,是每位藝術家成長的契機。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之道》説道:「觀看先於言語。孩子在學會說話以前,就已經學會觀看與辨別。」隨著觀看的更爲深入,辨別得更加真切,油然產生更多觀看的附加價值,使觀看的盈餘更增,這是藝術欣賞的趣味所在。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方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Thumbnail
人像寫生是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題之一。透過觀察與繪畫裸體人像訓練觀察力、造型表現、空間感等能力,是繪畫技巧的極好訓練。裸體畫作也一直受到藝術界的關注;初學者在繪畫裸體人像時要注意尊重模特,並培養自我反思、觀察力。這些創作過程所必經的體驗,是每位藝術家成長的契機。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之道》説道:「觀看先於言語。孩子在學會說話以前,就已經學會觀看與辨別。」隨著觀看的更爲深入,辨別得更加真切,油然產生更多觀看的附加價值,使觀看的盈餘更增,這是藝術欣賞的趣味所在。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