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0) 2022 7/20
我把「亡徵」最後一段抄錄如下:「亡徵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 夫兩堯不能相王, 兩桀不能相亡。 王、亡之機, 必其治亂強弱相踦者也。 木之折也, 必道蠹, 牆之壞也, 必道隙。 然木雖蠹, 無疾風不折, 牆雖隙,無大雨不壞。 萬乘之王,有 能服術行法, 以為亡徵之君風雨者, 其兼天下不難矣!」
簡單翻譯一下: 一個國家出現了滅亡的徵兆, 不是說一定就會亡, 而是說這個國家有被滅亡的可能。 兩堯是不能互相凌駕或統治對方的, 而兩桀也不能互相消滅對方。 凌駕於對方或被對方滅亡的關鍵, 必須是兩國治亂、強弱呈現了不平衡的差異(踦同觭,謂牛角一仰一俯之狀)。 樹木會折斷, 必定是導因於被蠹蟲所侵蝕, 牆壁會傾壞, 也必定是中間出現了縫隙(必道蠹,必道隙的「道」字通「導」字, 導因的意思), 但是樹木雖被蠹蟲蛀蝕了,沒有強風來襲,它是不會自己就断掉,一堵牆,雖然有縫隙,若沒有大雨浸濕,也不會自己崩塌。 擁有萬乘兵馬的國君, 若他能依循正確的治國之術、落實法治的理念, 以此為基礎,把 自己當成是有亡徵之國的疾風、大雨,那麼要兼有天下就不難了!
韓非可以說是一位政治家和戰略家, 他上面的一段話, 和儒家的「國治而後天下平」的目的是一致的, 只不過是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而已。 儒家提倡「崇禮尚樂」,韓非則服膺於「服術行法」,我覺得在這個暗濤洶湧的國際環境下, 為政者必須能「守經達變」, 「守經」就是把握住不變的原則,「 達變」就是因應瞬息萬變的情勢, 動態地作出最佳的策略。 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