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好心橘 2021-09-22 09:18 記者/陳玫伶
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阿福食物銀行召集人江慶隆從小在礦工家庭成長,為了一圓小時候夢想,考入中油高雄大林廠後,積極參與
公益活動,已長達34年。2017年他發想阿福食物銀行推廣
惜食概念,期望與地方社團、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讓此概念深入社區。
63歲江慶隆回憶兒時,與6位兄弟姊妹、父母一家人住在瑞芳基隆山的工寮裡,父親為採礦工人,要養活一大家子,常要到雜貨店賒賬買生活必需品,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一度讓他自卑感濃厚,也立下長大有能力要「伸手幫助人」的想法。
江慶隆說,1984年正值十大建設國營事業興盛缺人,他考上中油分發到高雄,有了穩定收入,經友人介紹,1987年加入「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立人協會」(高慈總會前身),從義工、志工做起,目前為高慈總會副理事長,也是公辦高雄市社會局實物銀行、自辦阿福食物銀行負責人。
台灣真正有食物銀行概念,是2014年由台中紅十字會發起,高慈總會同年承辦高市社會局公辦實物銀行,最初僅提供乾貨,直到德國柏林食物銀行總裁Mrs.Sabine Werth來台交流,分享「惜食」概念,正巧家樂福法國總部推動續食計畫,經台灣家樂福協助推薦,2017年正式成立阿福食物銀行。
江慶隆說,阿福食物銀行與公辦不同,主要依民眾實際需求提供協助,並增加蔬菜水果、魚肉類等生鮮,也開設惜食教室邀社團、學校上課,推廣「惜食教育」。創辦初期,他有時還要自己開麵包車載物資,現在主要負責募款、開發資源及籌畫等幕後工作。
食物銀行最常遇到的難題,還是資金問題,江慶隆表示,食物銀行每月房租、水電費約4萬元,一般民眾提供物資,卻常忘了經費也是維持機構的重要資源。
江慶隆不諱言,起初也常遇到民眾捐贈過期、爛掉的食物,社工趁機宣導,食物銀行是收「醜蔬果」,不是無法料理的「廚餘」。
擔心案家長期受協助,養成依賴,除了給魚,阿福食物銀行還給釣竿,今年3月起設立公益冰店,培力案家謀生能力,並藉此推廣醜蔬果惜食概念,收入用來補貼食物銀行水電費。
一開始,江慶隆只為圓兒時夢想,下班有空就做公益,如今每年至少捐一個月薪資,一做就是34年。他感謝家人長期支持,將做到不能做為止,卻也擔心,未來能否找到全身心投入公益的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