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掌控命運,命運就會掌控你
非常好電影,動作非常好
布萊德·彼特並不是第一次出演喜劇電影,只是沒有飾演過像「瓢蟲」這樣喜劇風格如此突出的角色,老實說連我都有點擔心他在這部電影的表現。但《子彈列車》不僅讓我們看到這位年逾花甲的魅力男星仍舊寶刀未老,電影95%的武打戲親自上陣外,本片甚至為布萊德·彼特開發了完全喜劇電影的戲路,畢竟沒有人不喜歡看他利用免治馬桶吹頭髮,對吧。而讓觀眾看到布萊德·彼特再次挑梁主演一部動作大片,應該要歸功於本片導演大衛.雷奇,你可能不知道,大衛.雷奇曾經擔任過布萊德·彼特好幾部作品的替身演員,也因此布萊德·彼特願意信任共事已久的夥伴,毫不猶豫的選擇《子彈列車》作為他演藝生涯的下一部作品。
除此之外,導演找來了共同合作長達8年的喬納森.塞拉(Jonathan Sela)和伊麗莎白·羅納德斯多蒂爾(Elísabet Ronaldsdóttir),分別為這部電影執行攝影以及剪輯的工作。大衛.雷奇為這部電影設置了妙趣橫生不落俗套的故事劇情,為這班列車提供穩定輸出的原動力;伊莉莎白發揮令人驚嘆的剪輯能力,維持電影如子彈列車般的速度及節奏;喬納森則運用更多創意運鏡,甚至在《子彈列車》中效仿成龍電影的武打戲,將幽默風趣融入拳打腳踢中,讓觀眾看到了不是繁瑣、破碎的嚴謹動作戲,而是三人透過合作多年的默契,將列車元素發揮的淋漓盡致,並且充分利用車廂內的設備器具,呈現出一段段精彩流暢、引人入勝,同時讓觀眾看得捧腹大笑的打鬥場面。
角色驅動故事,而非故事推動角色
像這類的爆米花電影,一般來講都要刻意安排跌宕起伏的故事內容,為電影營造劇情起伏與戲劇張力,才能抓住觀眾的目光藉此獲得口碑,但有別於普遍的商業大片,《子彈列車》是一部以角色為導向的電影。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日本小說,文字的美與影像的美是有差異,故此要將字裡行間的美呈現在大銀幕上就需要考驗導演的功力。說到底,大衛.雷奇有成功將原作《瓢蟲》複製到《子彈列車》上嗎?劇情方面不好說因為沒有看過原著,但可以確認的是這部電影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電影裡不僅角色各個性格鮮明立體,故事的發展皆是由人物心理上的變化所推動,角色之間的迥異性格也為每一場衝突和互動製造不少笑點。
但是角色戲份的分配上就有點問題了,「檸檬」、「蜜柑」這對雙胞胎殺手的戲份有點多,兩人一搭一唱是很有趣沒錯,但出現太多次時在是讓人有點疲憊,甚至稍稍搶掉了布萊德·彼特的風頭。而真田廣之飾演的長老則是戲份不足,到了故事結尾才匆匆解釋一下來龍去脈,免強讓觀眾理解他現身子彈列車的原因。麥可·夏儂飾演的白死神更不用講,整部電影完全感受不到這位終極反派所營造的壓力,甚至懷疑這部電影根本沒在為他佈局,還只配給他不到半個小時的戲份,種種原因都讓這位反派顯得平淡且沒說服力。這裡就不提喬伊·金飾演的王子了,因為如果你看過《非凡公主》這部迪士尼原創電影,你就會知道我對這位演員基本上沒什麼好感。
當大衛.雷奇遇上昆汀.塔倫提諾
走出影廳後的第一個想法:「這部電影也太『昆汀.塔倫提諾』了吧!」昆汀.塔倫提諾常使用閃回效果來創造更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並為電影裡的角色增添深度,《子彈列車》則不斷地利用閃回畫面讓我們置身於當下,有時為了解釋各種角色動機和背景故事,當然有時只是穿插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題外話。這些交織而成的閃回畫面不只是敘事方式,同時也確立了本片的藝術風格。而電影中毫無節制的血腥暴力、無所忌憚的大尺度畫面,更是讓我想到了《追殺比爾》以及《黑色追緝令》等屬於昆汀的暴力美學作品。有趣的是,這部充斥著噴血、斷頭、截肢的動作片只被列為「輔導級」,不禁讓人懷疑到底要有多麼獵奇、多麼極端,才有資格被列為「限制級」。
昆汀導演的影響力甚至延伸到了布萊德·彼特與大衛.雷奇的關係,如本文所述,大衛.雷奇曾擔任布萊德·彼特的替身,這與布萊德·彼特在《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角色形成了鮮明的呼應。
我亂講的。
爽片無誤
我其實很討厭在看電影時吃爆米花,一來爆米花不便宜,而且需要搭配飲料才能解去焦糖口味的甜膩,二來很容易在將爆米花塞到嘴裡,或是低下頭揀起衣服上的碎屑時錯過關鍵劇情。但是《子彈列車》營造出的大片爽度及滿點笑料,絕對值得我再進影廳二刷,但這次要先買份爽脆爆米花和沁涼碳酸飲料,才能百分之百沉浸在布萊德·彼特無限噴發的荷爾蒙(X)這輛高速行駛的子彈列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