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展覽觀後小記

如果說接觸歷史的初衷只是為了備考統測專一的設計史,那這門學科,的確在我往後的人生裡應證了「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我無法自拔地對於過去的通俗流行文化感到著迷,它們並非只是一個又一個永遠都背不完的人名。細究其中,能看見時代的框架如何像一母蚌,使得樸素、無奇、細渺的沙礫在肉縫的磨礪間成為了一顆顆擁有名字的珍珠。時代與時人互相造就、相得益彰:時人被時代的各式事件滋養成,時代因時人的組成而有所韻味與氣質。
被濃豔色彩拼貼而成的歐美60年代,有安迪沃荷、披頭四、瑪莉官、太空人與登月計畫、百家爭鳴的哲人。退遠一觀,人們回溯所謂廣袤、含糊的「後現代主義」的起源,通常定義60s以降。它是如今分眾細致的自媒體、無時不娛樂的時代的始祖。安迪沃荷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所言不假。
C|北美館
C|北美館
北美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Fashion Revolutionary」將主題與重點聚焦在「迷你裙教母」事業巔峰期間的60年代,職涯最為精華的10年。展間內一件件服飾皆為當年實際販售的商品,品牌粉絲、消費者留存至今,慷慨捐贈或出借作為展覽之用。
後設而論,我們可以說「普普藝術的年代,藝術家/設計師如何趣味的、煽情與情慾的、次文化的、青少年式的,挑戰、衝撞了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的界線」。然而在這個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代的進行式,瑪莉官與團隊如何透過每一系列,逐步帶來驚喜——沙礫如何成為珍珠的過程。
「時尚的要義在為每個人提供潮服。」 ——瑪莉官(Mary Quant)
再回顧一下早前歐陸的女性服裝史發展,並承拙文《迷離夜蘇活》電影觀後解析提及女性服裝的腰線歷史約是「合身—收腰—合身—收腰」,搭配「高級訂製—大眾流行—高級訂製—大眾流行」的過程。
如果說, Dior 收攏腰線、迎合父權凝視的經典高級訂製服系列 New Look(回歸馬甲、裙撐營造出的漏斗腰)是為了影星、政要、頂層階級服務。瑪莉官則是為了認同她「離經叛道、瘋狂」理念的「時髦精英」服務,展牆是這麼說的:「上自公爵夫人下至打字員各個階層」,橫跨資產階級、知識階級、職業、年齡。
她真的為了每個人、普羅大眾提供了適切的衣服嗎?應該這麼說,無論是早期的品牌「芭札爾 Bazaar」或後期的「激進派Ginger Group」、「瑪莉官 MARY QUANT」,她號召的是與「品牌精神」有所共鳴的消費者、粉絲:召喚當代擁有共同經驗的人,鼓譟著跨階級萬千女子心中那份野性、調皮的叛逆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件展品使我芳心大亂。它擁有不符比例卻異常可愛的巨大白色領片,以靛色、灰藍色垂直條紋,交織成斜紋布底,縫製成微收腰膝上洋裝。條紋花樣、斜紋布匹,一直以來皆為正式男裝的慣用布種。瑪莉官將這件俐落、不賣弄性感,卻真真實實表徵了女人味的洋裝取名《英格蘭銀行》,格外諷刺與幽默:「原因是當時大部分女性若沒有男性親屬的書面同意,其實無法開辦自己的銀行帳號。」販售年代1962。哇,六十年前嗎?居然這麼近嗎?六十年前的英格蘭女性居然還沒有自己開戶的權利。我看著這件美麗的洋裝倏然起敬,脖子後面的雞皮疙瘩升起。瑪莉官就此立體了起來,她好叛逆,好有生命力,好喜歡。偶像!拜託讓我穿上它!
就是這樣的渲染力,讓瑪莉官用「愉悅、活力、叛逆」的品牌調性與人格魅力,在那個「代表大眾喧聲」的年代,凝聚了一票志同道合的群眾。
她不替任何人代言,她邀請願意穿上它的人們,為自己發聲。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她對於櫥窗設計,系列發表會的娛樂與廣告性,品牌支線化/普及化的絕妙點子與開創性實驗。她在遙遙致敬父母輩年輕族群飛來波女郎(Flappers)風格的洋裝展示櫥窗裡,放上死龍蝦。我的天鵝啊,到底誰會在那個年代讓假人模特兒遛一隻龍蝦?太蝦了吧,好瘋好喜歡。
在澳洲的一場系列發表會中(破天荒地辦在類比今日live house的場地中)女模特在搖滾樂團的伴奏下,穿著本系列的作品歡快而舞,演繹一場舞台劇。她販賣的不僅止是讓女性穿起來更舒適卻不減工藝精緻的褲裝與迷你連衣裙,她還販售夢想與態度,她販賣「如果妳今天穿了它會有多麽快樂」的情境。
以設計師本人名諱作為品牌名的「瑪莉官 MARY QUANT」支線,推出在當時還是十分新穎概念彩妝盒(她說:「我想要把所有顏色以及小刷子,通通放在盒子裡,帶出門。就是這麼方便。」)、五顏六色混織著金銀蔥纖維的絲襪,甚至以低廉價格就能購入,展示品牌服飾的「黛西娃娃」。最為人所記憶的經典小雛菊LOGO也是誕生於這個品牌意識逐漸完整的階段。皆在再顯示她的商業頭腦與敏銳度。
期許自己也要擁有勤思好問的靈魂與行動力
一般來說,「很會賺錢」多少帶有一點貶義。然而她竟然並不為人詬病「一身銅臭」等俗世標籤——即使在那個既鼓勵消費又諷刺貪婪的普普藝術年代裡。她除了以行動成為品牌「優雅率性兼具」的代言人之外,謙遜的理念已足見她是如何被時人所包圍、相互成就:「她將設計靈感歸功於時裝店的顧客們,認為她們才是為女性主義揭竿起義的主角。她曾在1967年時形容當時的年輕人是『全新女性人種的雛形⋯⋯她們勤思好問的態度讓她們如此重要且與眾不同。』」
這多多少少鼓勵了對於設計作品皆是用來「創造商機」並「賺錢」的我。我是成長於這個時代脈絡的人,靠協助客戶鞏固社群形象的商業活動吃飯、生活。於是,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等人文關懷的主題才會在我的身體裡扎根,它們就是我以此為業的反動;所以我的關懷,不太可能脫離時代背景現實。這才是真實又複雜的人啊嗚嗚嗚嗚嗚。
最後,再來協助宣傳一下展覽。我僅紀錄了一些想關照的面向,展覽就時代背景意義、特殊材質運用、品牌符碼建立,等方方面面皆作了很詳細的介紹。若您是以下族群,這個展覽也許會給你帶來各方各面的樂趣:設計系所在學生、時尚與服裝產業工作者、品牌經營者、自媒體工作者、對於歐美流行文化史有興趣的人、女性主義者。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Fashion Revolutionary 2022/05.28—08.28 臺北市立美術館 B1 藝廊 D、E、F(週一休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