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迷離夜蘇活》還魂舊時摩登女子,我會想變成她嗎?

2021/12/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你就當作一個不學無術的瘋女生在穿鑿附會好了|系列第二彈
  於今年(2021)十一月中旬上映的《迷離夜蘇活》(Last Night in Soho;港譯《蘇豪的最後一夜》)無疑無礙地榮登小女子本年度最喜歡的電影。身為患有復古偏執症的二十一世紀廿五歲少女,非常能體會19歲女主角Eloise “Ellie”熱愛著六零年代音樂與時尚的激情。本篇影評將就美術彩蛋、時尚簡史、心得做簡單分享。通篇都是✶✷✸✹大雷✹✸✷✶,為避免您的閱聽樂趣被大大銷抹,敬請先行觀影,謝謝您。
  行文將學習電影使用Eloise或Ellie稱呼小女主角的時機。歡迎讀懂的讀者與我熱烈討論唷!

服飾彩蛋:腰線

在循環往復的時尚史中,腰線和家國一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洋女裝史基本上是歐美女性史的縮影。服飾設計潮流與元素,尤其是腰線,往往與女性社會地位息息相關。後世的我們得以用後設觀點,參酌社會運動、思潮發生的年代,找尋服飾設計的關聯性,相映成趣。
  例如,一戰後充滿爵士樂、舞會的咆哮年代,Coco Chanel拋下馬甲、解放了女裝腰線,Flapper女孩蓄著短髮、著用直筒無袖連身裙,表達性奔放的政治立場與生活態度。二戰時期,男人出外當兵,女性亦需走出家庭充當勞動人口(第一波女性主義),生活吃穿用度等物資、人力短缺的情形,女性服飾重新回到收斂腰線、縮減布料的路線(並盛行工裝與強調氣勢的墊肩)。
  電影中使用的服飾符碼大多集中於二戰後。Dior先生將「收攏腰線」發揮到極致的首波高級訂製服New Look,強調女性柔美並創造消費需求,重建、振興戰後瘡痍。直到Mary Quant以A-Line、迷你裙設計橫走時尚圈,聯手熱愛這種超短裙的超模崔姬Twiggy,成功演繹當代新女性樣貌[圖源❶]。
兩件洋裝是不是很類似?劇組戲裡戲外,以這部電影、一套套精心編排縫就的造型設計,叩問歷史、致敬前人,用心用情,令人激賞。【圖說】左圖:擷取自環球影片官方Youtube頻道《迷離蘇活夜》精彩預告;右圖:Twiggy穿著Mary Quant設計的作品。圖源請詳見文末
  回到電影,選用「奧黛麗赫本」象徵「長大之前」的Ellie,又是一顆必須挖掘的大彩蛋。奧黛麗赫本作為演員,即使活躍在50’s至60’s的當代,也依然是當時的「復古女神」。原因是,由她出演、膾炙人口的電影,不論是《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原著文本另有時空背景,皆不是在闡述60’s當代[註]。除一套套精彩造型復古是共通點外,兩部電影的女主角色設定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有點傻、有點瘋,不符合社會框架的女性,終須經過男主角的調教或理解,才得以被愛、被認可、「被存在」。
  開場Ellie穿著自己設計的報紙洋裝,這是Ellie初登場。於一口盈滿陽光的門框舞動,剪影裁型如漏斗(合腰線),似是《窈窕淑女》那一抹高級的綠色百褶,而後Eloise拿起長棍模仿牆上《第凡內早餐》。雖這顆鏡頭詼諧、飽含溫度,輕盈呈現少女浸淫在興趣裡的快樂模樣──對比Sandy初登場,一襲飄逸鬆軟雪紡螢桃色洋裝(鬆腰線)──卻是在輕柔暗示Ellie的復古情懷是不合時宜的。
➼ 下列外站連結:觀賞奧黛麗赫本於《窈窕淑女》著用「那抹高級綠色百褶」。

美術視覺關鍵:鏡子

Photo Credit: 環球影片
  海報與劇情內各轉折點,「鏡子/玻璃」元素一再出現,作為關鍵視覺符徵。鏡子作為物品,功能在於「映照自身」,其物品特徵則是「一道屏障、一堵牆」。即使映出影像多麼擬真,終究分隔內外世界。兩邊的世界平行,另一邊永遠是虛的。在華文、日文語境中有著「鏡花水月」的成語來闡述其空幻的概念。
例如電影《天能》中亦使用玻璃(鏡子)做為符徵,暗喻「平行」、「(即使穿越後仍)虛妄」。Photo Credit: 華納兄弟
  將「鏡子」此符徵放入《迷》片,即暗示同樣身為女性,擁有夢想、實力、野心的「下一個明星」Sandy與「下一個設計師」Ellie,是回文、對仗,互為表裡,平行時空的存在。
若沒有設計師畫演員的皮,又怎有演員詮釋設計師的靈魂?
  Eloise在劇中被設定為「看得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可簡單理解為陰陽眼。而這陰陽眼的並非無時無刻都可以看得見,在Ellie精神狀況好的時候,陰陽眼的功能需要媒介始可作用。例如透過「鏡子」或「夢境」,才能看見早逝的母親與過去發生在房間裡的影像。
  Ellie透過夢境進入60年代的倫敦,透過鏡子看見自己成為了Sandy。Sandy的大膽冶豔,朝氣蓬勃,對於生活、美學的詮釋與熱愛,深深影響了初來乍到的Eloise。是鏡子,穿越、橫亙生死與時空洪流,映照出Sandy旅程最初對夢想的嚮往,也是同時是鏡子,分割、阻絕Sandy內心深處純善真美的Ellie擁抱自己。
➼ 外站連結:本片鬼才導演edgarwright分享服飾設計花絮

嗨阿嬤,我會想變成妳嗎?

  在電影前段給足了伏筆與暗示的情況下,不難在Ellie看見信封署名之前,就猜測到房東婦人Miss Collins即是Sandy本人的「劫後餘身」。Ellie決定租下保留舊裝潢的房間時,婦人對她的復古情懷不以為意:「妳這麼年輕,卻嚮往我的年代。」使我想起自家的阿嬤曾經帶著一絲嫉妒,對坐在她膝頭上的我說:「妳好命、生得巧,等妳大了之後,世界就更好了。」
  Ms.Collins說,富有夢想與野心的Sandy死了一遍又一遍,在那方她不願意拆除的舊房間、舊時代、舊框架(也能順劇情理解為:早已隨大蒜味掩蓋、腐爛完畢的屍體骨架都還存在夾板中,當然不能拆)(有夠細思極恐)。
  後段火場──瀕死的疆界,Sandy以貌美姿態與Ellie同佇,慌張地對她說:「妳拯救不了我的,快點逃跑,快點帶著那位男孩逃跑。」有些傷害終生不會過去。大女孩只是心知肚明、溫柔不忍,終究不捨小女孩陷在她的難題與時代背景裡,承受相同痛苦(她一定是無比溫柔的。否則,她不會在小女孩的約會夜,開門是一句:「他有傷害妳嗎?」)。然而,歷史洪流沖刷下,父權框架逐漸消融之際(當然,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那些曾經是女孩的老媼們,又有誰來心疼呢?
  上回觀影有類似感想的戲劇為公視的《奇蹟的女兒》(鄭文堂導演,公視時代劇),那段時間我才真正與童年時期,耳提面命、要求我舉止端莊合宜的自家阿嬤和解──在阿嬤逝世多年後。
雙女主Thomasin McKenzie(左)、Anya Taylor-Joy(右)真的演得很好,多年以後,等我們也變成了老媼,兒孫輩也會開個摩登女郎專題來景仰她們的風采吧。正到發芬(正這個詞好老……)Photo Credit: 環球影片
  《迷離夜蘇活》引起我共鳴的原因,在於我與Ellie相同,懷念逝世的親人、長輩,不願使我們之間的關連,隨著年歲的疊加而被稀釋或是斬斷。比起時代樣貌,只得在相對能掌握的衣著、造型上,以自身為畫布,還魂舊時倩影,宣洩思念之情。
  然而電影還是在最後給出了解答,亟欲了解舊時代、靠近那些我們想念的靈魂,還有一個絕佳的方法:活在當下,活出最精采的你自己(謝謝白靈)。創造你自己、創造新舊融合的事物、創造啟發人們生活熱情的事物。就像Eloise在期末發表創造出60搖擺系列,像導演、劇組創造這部電影。像我試著以拙見、以平時因為想念阿公阿嬤研究古着文化、研究歐美娛樂史,條理出幾年(阿嬤叫我別唸的)設計科系所思所學。哈哈哈哈。
嗨,阿嬤,我想念妳,但我不會想變成妳。妳早就已經是我的一部分。我愛妳。
寫在文末:
  本文時尚簡史內容來自書目《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施舜翔,八旗文化,2016)、國內外時尚網站如Bazaar,Vogue,以及古又仁老師自編《造型原理》講義,若有誤植或謬誤敬請不吝指教。

[ 註 ]
1.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電影改編自於由茱莉·安德絲主演的《窈窕淑女》百老匯音樂劇(1956年至1962)。音樂劇改編自劇作家蕭伯納的《賣花女》。
2.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原著為同名小說(1958出版),作者為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描述一段1930年代末期的往事。
[ Twiggy圖源 ]

嗨,我是1933,興趣使然身體力行少女革命的女性主義者。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小愛心或是留言踏踏。讓我們不定期再見(灬ºωº灬)
可甜可鹹,酸辣有致。
閱讀更多1933的文字/關於過盛的女性荷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23內容數
社會 | 女力 | 偏執 | 影評 | 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