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重回1990年代的兩岸02-- 每個人都得選擇

佩洛西來台訪問,演講中談了一句話。那就是我們必須要選擇:在民主跟極權之閒。 其實"選擇"可能會成為我們去彌補一九九零年代時候的錯誤的第一個步驟, 包括西方國家,包括台灣,包括中國,也包括牽涉到1990年代那個錯誤的決定的每一個人, 甚至以後是世界上多數的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做選擇, 不一定是在民主跟極權之間,而是在每一個領域,每-個主題上。
目前的中國有一點像 1970--1980年代的台灣,尤其是蔣經國統治的後期。 台灣當時是威權體制之下,多數人民盲目忠於黨國,並且對於國外的真實資訊能夠獲取者有限。但是在經濟上有不錯的發展, 人民過的生活是有改善的。中國過去20年經濟發展數據非常不錯,廣義的體制內的僱傭者,也就是類似台灣的公務員跟國營事業員工,也得到相當的照顧。
經濟上,中國雖然過去數年開始走下坡。但是,還是有一批中等以上的中產階級形成一個消費的大市場, 想想看,市場上只要有1億--3億人口是中高消費力的群眾, 它對於世界上所有的品牌,就會產生怎樣的吸引力? 但是,觀察它的人口結構,跟目前的政策, 以及中國房地產的情況, 這個市場的消費力將會持續往下走, 未必能夠維持目前的情況,這是目前在中國想要發展以當地消費者為基礎的產品的台商必須要注意的。
台商的選擇非常簡單,一個是留下,一個是趕快撤出。 選擇留下,如果是因為妻兒老小都已經在安頓安了家, 甚至於二三十年前就安了家的, 而且也已經習慣當地,也了解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個選擇應該要聚焦在中國的內需市場,終究產業供應鏈會重組。 不過即便產業供應鏈重組,有一些外資企業撤出,中國的內需市場還是能夠支持相當多的企業生存, 因為它的人口基數基本上是龐大的。 中國所談的內循環並不是只是口頭談談,它確實有內循環的基礎要素和底氣。
台商的第二個選擇是撤出, 目前有眾多的台商資金都卡在中國撤不出,更糟糕的是,投資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很多廠商投資都是現在是賠錢的狀況。 還有就是進入市場後技術被竊取或轉移導致競爭者勝出,當地的中國本土競爭者已經取代了台商。如果現在撤出,一方面是管道越來越狹隘,越來越難把資金撤出來,另外一個是目前的經濟情勢讓撤出就是惨賠,而且幾乎血本無歸。 這使得有一大部分的台商,是在一個苦撐待變的狀況。 苦撐能夠帶來改變嗎? 恐怕不能了! 在佩洛西訪台跟軍事演習之後, 應該有更多的台商有了答案,也應該下定決心選擇。
聯電創辦人曹先生的一席話應該會驚醒很多夢中人, 但這是另外一篇文章,我會再談的,它牽涉的不只是經濟的領域,而是文化社會的領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