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7/02 (三版)
原書名:珍稀地球
打開Youtube,搜尋「宇宙、能量、冥想」,搜尋結果會顯示出很多眼花撩亂,數量繁多,號稱有療癒內在,開啟和宇宙的連結,幫助人們實現願望的音樂影片。姑且不論實際成效如何,這些宣稱人是宇宙一部份的說法或許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生物是由各種不同的元素依比例構成,這些元素則來自於宇宙之中。這些「生命必要元素」構成了生物,在生物死亡,生命終結,形體分解之後,元素得以釋放重新回到環境之中。這種元素在無機和有機之間轉換來去的現象,似乎只有在地球上才能目睹。
至今日為止,我們尚未探尋到除了地球之外的複雜生命。對於天際之外的那片浩瀚,人們很難不會有所幻想:在遙遠宇宙的某個彼端,是否也存有著一個或以上的行星像地球一樣,有著多樣化的生物,地球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嗎?有沒有可能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也能夠看見複雜的生命在另一個行星上繁榮發展?
《寂寞的地球》一書便以這些疑問為基準,逐步分析,探討為何只有地球能夠擁有複雜的生命?利用像條列式清單的介紹,一個一個條件都打勾之後,才有滿足讓複雜生命有適宜生存的環境空間。
與其說這本書是在提出一個「地球是否為宇宙孤兒」的疑問,倒不如說是從宇宙大爆炸發生後,詳述從地球這個行星自誕生以來的變化,每個階段的生成都可堪稱是經過千錘百鍊,歷經浩劫。起初的地球依現在的標準看來無異於火熱的煉獄,完全不適於生物的生存,然而沒有經歷前面如煉獄的那些狀態,便無法形成現今複雜生命存在環境的要件。那些驚心動魄的隕石撞擊,令岩石都能汽化的高溫,極端惡劣的環境是必經的路程。因此整體評價來看,生命是在浩劫之後的奇蹟。
與恆星太陽的距離、板塊運動、月球潮汐這些條件對於地球上的生命皆影響至深,每個階段都不可或缺,雖然每個條件的生成,都伴隨著劇烈的破壞,壯烈的毀滅,然而歷經毀滅後的地球並非成為荒土,而是產生璀璨新生的沃土。是毀滅,帶來了新生。
當我們在書本的紙頁之外觀看這超過上億年的生命創造之旅,不禁產生一種奇異而迷離的美感,從無機到有機生物,在進而這些生命體各自發展出形態各異,外觀多樣,適應環境、氣候的演化姿態,一個複雜生物就像是一個精緻且細膩的藝術品。比如書中的第七章〈寒武紀大爆發之謎〉,這段五億年前開始,持續約莫兩千萬年的期間,複雜與高等的生物大量出現,使這顆原本荒涼的星球頓時繽紛起來,這時的地球就像一個盛大的舞台,複雜生命的演化就像一齣大戲,大致分為四幕,每一幕都有精彩的台詞與劇情。每個複雜生命都是擁有不同性格命運的角色,有些角色在中間離開了舞台,卻也有新秀登場,這齣生命大戲想傳達的意念是綿延與傳承。縱使寒武紀這部大戲早已謝幕,生命的藝術卻從未中斷,主演會變,題材也不一樣,但戲劇不死。
看完此書後使人衍生出一連串思考:在宇宙中,能夠達成同樣條件的機率有多高?在地球,每一次的毀滅性改變,帶來的是下一次促成生命的進化,那麼在宇宙其他地方,會不會也有一顆行星,如同我們的地球運行的時程表那樣,醞釀個幾十億年,而發展出屬於那顆星球的特殊複雜生命態樣?它們同樣都遇到這些恰到好處的「毀滅」的機率又有多少?
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敘述,從天文學、地質學及生物學去讓人領略這奇蹟。是的,地球的樣貌在宇宙中堪稱為罕見的奇蹟,至少到現在,我們從未發現另一個可與地球相比擬,擁有複雜生命的行星。
或許宇宙中確實存有另一個擁有複雜生命的行星,只是礙於現在科技尚未到達讓我們相遇的程度;也或許太陽與地球真的就是宇宙中絕無僅有的唯一,你、我、他,還有千千萬萬個生命,存在本即是奇蹟,看到最後,我有個想法:也許生命的路徑並非只有我們這一世的生、老、病、死,我們是一群元素的集合體,時間到了,便會散去,回到宇宙中繼續分別旅行,然後在很久以後,元素們又會以另外不同的方式重新集合。
奇蹟之所以為奇蹟,便是在於它的罕有,除了充滿想像且具娛樂性質的平行宇宙之外,地球確實是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