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戰士:獨行俠】2022
看這部片,我沒有想到別的,就只有想到兩個字:情懷!電影發散的「情懷」威力甚至比去年的【蜘蛛人:無家日】還更為誇張,畢竟1986年我看【捍衛戰士】時才15歲,如今都50+了,時隔36年,進入電影院看到了【捍衛戰士】的續集,應證了「活久見」。
當年,雷朋墨鏡、重型機車、飛行皮夾克是所有年輕男孩的夢想三件式,房間裡貼的是湯姆克魯斯的各款軍服海報,隨身聽放的是【捍衛戰士】的原聲帶,那首被我們戲稱是「國父紀念歌」的主題曲「Take My Breath Away」歌詞倒背如流,肯尼羅根斯Kenny Loggins的「Danger Zone」從卡帶、CD、MP3聽到現在的串流,都還是我運動時的必備歌曲,大學時,三不五時就約哥兒們去太陽系看的是【捍衛戰士】的LD,享受戰鬥機環繞呼嘯的音場,甚至當兵時選擇當個海軍軍官,就為了學湯姆克魯斯一樣穿那套海軍白色大禮服。
曾經以為自己穿了白色軍禮服會跟湯姆克魯斯一樣帥,結果還是個屁,那個滿載著荷爾蒙的日子有一天就突然結束了!曾經只會埋著頭向前衝的男孩,如今已經走到了人生半百,看了【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裡的湯姆克魯斯即使再會保養,依舊看得出老態,那個眼神跟其他「Top Gun」的小鮮肉比就是不同。但是當電影開場那首「Danger Zone」響起,夕陽航母的戰鬥機起飛,蹦出的火球,搭配那前奏的電吉他跟鼓點,我就沒辦法用理性來看待這部電影,那是我的青春我的歌啊!
這是一部只能在電影院看的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讓我往回看,看看我人生一路走來的路,想起那些路上遇到的人、經歷的事、看過的風景…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湯姆克魯斯寧願因為疫情延後本片上映兩年,它讓你重溫,或者說是「被提醒」36年前在電影院裡第一次看【捍衛戰士】時的熱血。
甚至只要電影一涉及到1986年的電影情節,像是夕陽中奔馳重機與戰鬥機競速、獨行俠上飛機說「和我說話,呆頭鵝。Talk to me, Goose.」,父子兩代酒吧彈琴狂唱「Great Balls Of Fire」,沙灘排球到沙灘足球,更別論飾演「冰人」的方基墨現身,如今罹患喉癌的他,用著打字及圍巾掩飾他的呼吸器說著台詞,這些種種都讓觀影情緒走到邊緣;至此,【捍衛戰士:獨行俠】對我來說,就已經是接近一部心靈療癒電影,我根本不想分析電影有多麼地美帝主義政治宣傳,空戰拍得如何完美,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Joseph Kosinski的功力,獨行俠與公雞的故事曲線及人物性格…等等,【捍衛戰士:獨行俠】不只是懷舊、致敬,它讓36年前充滿膠原蛋白但毛躁莽撞的年輕人,經過滄海桑田,不懂人情世故的受過傷流過淚吃過苦走到今日,找到一個機會了解到原來自己也是被理解的,人生中的傷痛也可以被撫平,一如翱翔天上的獨行俠,背後永遠有個人在支持著你…出生在1962年的阿湯哥,如今也60歲了,萬萬沒想到他的一部【捍衛戰士】兩集竟然成為標誌我一生男人典型的電影。想來,也是難得!
影集—【媽,別鬧了】2022
改編自陳名珉自身經歷寫成的小說「我媽的異國婚姻」,【媽,別鬧了】的開戲走的是近幾年台劇的浮誇式表演,這需要點時間適應,因為表面上這是一個記錄媽媽在喪偶後積極尋找第二春的故事,實際上是場對於台灣當代女性群像的素描,以及如何向逝去家人說告別。
用八點檔的方式拍這三個女人一台戲的故事,每個人生活都脫離不了男人,有如三十年前的【飲食男女】翻版,當然這齣劇也有打動淚腺的溫情時刻,只是當我看到最感人的第六集玫玫、如蓉和若敏發現爸爸(寇世勳 飾演)主述自己離世前12小時的日記,覺得那我看前面【媽,別鬧了】瞎搞胡鬧的戲幹嘛?整齣戲由此進也未嘗不可。
「說走就走,或許是一種約定,不說再見,突然消逝,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無論你是虛擬世界推崇的皇后,還是真實世界沈默的凡人,我們正在一個變動的時代,無常就是日常,你們只要明白了,我就,一直都在。」我很喜歡這齣戲的下半段,畢竟浮誇戲的家庭通俗女性成長戲,這幾年看多了類似卻更好的作品,【媽,別鬧了】讓人有感的部分比較瑣碎,常常佳句成不了佳篇。如果這齣戲改成【爸,我回來了】專心描述如何面對失去死亡讓每個角色產生開啟下一段人生旅程勇氣及決心的戲,或許我的評價會更高。
這當然是我的偏見,每個人看的重點不同。我特別喜歡這齣戲柯佳嬿的演出,她把孤獨想要愛跟認同的小女兒表現地很好;只是同樣有柯佳嬿和寇世勳演出,我會選擇Netflix同期上檔的【一家之主】,從生活細節的描繪,到對同情同理到對中產階級的女性關係的關注,我反而覺得那齣戲的劇名才叫【媽,別鬧了】。
【子彈列車】2022
大衛雷奇David Leitch導演自從2014年的【捍衛任務】後,就被認為是很會拍動作片的導演,但後續單飛執導,沒有了【捍衛任務】的另一位導演查德史塔赫斯基Chad Stahelski後,2017年【極凍之城】、2018年【死侍2】及2019年【玩命關頭:特別行動】連續三年的動作片,都很吃明星魅力,【極凍之城】好歹有個莎莉賽隆,【死侍2】則是靠萊恩雷諾斯通殺,【玩命關頭:特別行動】則呈現兩位活動障礙物的悲劇,最大的原因在於大衛雷奇的作品文戲都太過於拖沓。
身為商業爽片,當然可以不用理會文戲內容,但大衛雷奇2022年的【子彈列車】也沒爽到哪裡。動作場景極少的緣故在於它改編自伊坂幸太郎的小說「瓢蟲」,身為殺手三部曲—「蚱蜢」、「瓢蟲」、「螳螂」置中的一部,在懸疑小說中偷渡哲學辯證是伊坂幸太郎的說故事方式。原著眾殺手齊聚同一輛列車,無論各有其因或純粹巧合,都透露著荒謬的本質在裡面,列車代表著「命運」的隨機性質,每人(殺手)上車下車的理由各有不同,衍生出許多命題供人討論。
就是因為電影改編自小說,【子彈列車】如果只是一部爽片,我絕對會推崇到底,布萊德彼特這種帥帥外表但個性乖張脫線的角色,是他最好看的戲路;【子彈列車】這個倒楣透頂的殺手,踏上隨時會歸西的火車,觀眾都在期待他要如何驚險躲過厄運。只是從小說多組人馬的群戲到現在電影小布的個人獨角秀,明星魅力對於【子彈列車】有可能是加分也是扣分,如果你只需要看銀幕上布萊德彼特出現就會腎上腺素上升,那就是加分;如果想要很認真地探討小說改編,伊坂幸太郎的作品內在,那【子彈列車】導演獨尊小布魅力就是扣分。
伊坂幸太郎在「瓢蟲」敘述的因與果不見得有其必然性,電影為了理解方便,試圖解釋隨機的背後都有其因果,這就是我所謂的大衛雷奇在文戲上執導功力的不足(湯瑪士小火車的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覆到我白眼翻不回來)。如果是昆汀塔倫提諾或大衛芬奇來執導呢?我看【子彈列車】的過程中,常常不自禁地這麼想。
2015年,【蚱蜢】就已經搬上銀幕,由瀧本智行導演,生田斗真、山田涼介、淺野忠信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