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英文原版的次標題:"How the 60s Counterculture Shaped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抑或中文版的「迷幻藥、搖滾樂,以及個人電腦崛起的真實故事」,都算有抓到精義。當中好些故事我從《尋找新樂園》和《黑客列傳》中已經看過,但讀《PC 迷幻紀事》有重拾記憶之效,更讓我把六〇年代的拼圖蒐集得更完整。
譬如《尋找新樂園》提到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創辦的《全球型錄》收刊號(對,飛地書店有真跡,封底就是 Steve Jobs 曾引用過的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出處)做完後的 1971 年六月二十一日,他辦了一場「消亡派對」來慶祝,邀請員工和朋友(很多是西岸電腦高手)以及讀者共襄盛舉,並在現場提供兩萬美元的現金做為「種子」,讓眾人集思廣益如何運用這筆錢,頗有天使意味。但隨著夜漸深,錢也只剩 14,905 元,剩下五千多元亡逸於逐漸散去的賓客。最後大家投票將這筆錢給了佛瑞德・摩爾(Frederick Moore),他藉此成立了「家釀電腦俱樂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讓無論專業或業餘玩家都能分享 DIY 電腦經驗。後來包含蘋果在內的二十幾家公司都起源於此,可見《全球型錄》影響層面之廣深!
《黑客列傳:電腦革命俠客誌》(Hackers: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出版於 1984 年(中文版是 2012 年),我是兩年前讀完。
《PC 迷幻紀事》(What the Dormouse Said: How the Sixties Counterculture Shaped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原著出版於 2005 年(中文版是 2006 年),我剛剛讀完。此書中亦多次提及《黑客列傳》,足證其經典地位。
《尋找新樂園:只用剪刀漿糊,超越谷歌與臉書的出版神話》(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原著出版於 2006 年(中文版是 2016 年),我四年前讀完。之前的讀書心得未在方格子貼過,但我已多次提及(關聯區中即有數篇),所以請容我在下方直接復刻舊文算了。
如今,事過境遷三十餘載,六〇年代最多只剩下腦中幾縷回憶。當然,就像那個笑話所說的:如果你還記得六〇年代,就表示你沒體驗過。今日看來,那個眾人披頭散髮、綁頭巾、擠小巴、戴念珠的時代場景或許引人發笑;高舉兩指成 V 字不再意味勝利,而代表和平。數百萬人集結發聲只為支持一個理想,無論是民權運動或終止越戰。相較之下,憤世自利的九〇年代,和越來越不確定的當代,都與六〇年代顯得如此不同。
PS. 本書原文書名 "What the Dormouse Said",來自於六〇年代舊金山迷幻搖滾天團 Jefferson Airplane 的經典名曲〈White Rabbit〉,而這首歌靈感則來自《愛麗絲夢遊仙境》。歌是這麼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