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來面對畢設的深淵( 3 )計劃書的暴擊

    天啟四騎士 / 白.紅.黑.青—瘟疫、戰爭、飢荒、死亡
    天啟四騎士 / 白.紅.黑.青—瘟疫、戰爭、飢荒、死亡

    前言

    死亡/災難/意味著甚麼?應該如何面對?ESCHATON
    死亡之於人,有著各種不同的解讀,末日災難也是亙古的話題,每年,全世界大約會有五千九百万人死亡-差不多等於大衛主統治以色列時全人口。末日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一個禁忌話題,但是很多著作裡都有提到末日的概念, 各大宗教也都有對於「時間的末端」的描述。/1/「祅教〈善思頌〉(Bahman Yasht)預言末日會有莊稼歉收以及人類道德敗壞,並且在書中提及「讓如夜晚般遮蔽天空的黑雲」和如雨般落下的有害生物。/2/印度的末世論雖然相信時間的巨大輪迴,不過眼下這個爭鬥時(Kali Yuga)也會在暴力中結束,届時毗濕奴的最終化身爾吉將騎著白馬,率領軍隊「來到地上樹立正義」。/3/佛教裡也有世界末日的景象。釋迦牟尼曾預言,他的教法會在五千年後遭人遺忘,人類的道德將會淪喪,彼時將有彌勒菩薩下生重轉法輪,接著世界會被七個太陽的致命光輝焚毀。/4/北歐神話的末日名為「諸神的黄昏」(Ragnarok),首先會有嚴峻的芬布爾冬(Fimbulvetr)讓世界墜入黑暗與絕望,接著諸神將與混沌的力量、火巨人和霜巨人等魔法生物血戰至死。最後,海洋會徹底淹沒世界。」-《末日》BY Niall Ferguson
    天災、瘟疫、人禍、戰亂,我們祈禱的平安健康,在大自然甚至是人類慾望面前如此渺小/地球暖化,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主要造成災害死亡的,有颱風、洪水及乾旱。統計指出,1970年代,全球每年平均711件氣候災難,但2000-2009年,每年氣候災難增加到平均3536件,也就是平均每天大約發生10件天災,雖然2010年代有小幅度減少,但每年還是超過3000件。直到近年,我們被COVID-19壟罩,這次全球性大瘟疫雖然慢慢在與病毒共存,但死傷也是居高不下。甚至在最近的猴痘病毒,都是恐怖的存在。人禍與戰亂,源自於人類的七原罪,傲慢、貪婪、色慾、忌妒、暴食、憤怒、怠惰,最近的烏俄戰爭打響了世界的第一炮,很多媒體認為這是開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把鑰匙,中共的實彈演習(威攝),台灣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開戰的地點。回頭看,對比神話及現在,滿滿的既視感,死亡與災難,慢慢成為嚮往美好的真實寫照,我們終將重複輪迴,輪迴至1947年那般看淡死亡。(Leonard Lyons在《華盛頓郵報》專欄:史達林討論烏克蘭的飢荒。一名官員起身發表演說,侃侃而談這場餓死數以百萬計人民的悲劇。接著他開始細數死亡数據.....,史達林打斷了他,說道:「只有一個人餓死的話,就是悲劇沒錯。要是有幾百萬人餓死,那就只是統計數據。」)-《末日》BY Niall Ferguson

    動機與目的

    健忘的人們 / 安居樂道的騙局 / 集中處死的場地 / 未雨綢繆的智者
    1.健忘的人們-在台灣遍布著大大小小的防空洞及坑道,這些空間的存在意義是基於極端的大環境,當這個極端條件消失時,剩餘的殘值就是未知數。時代的錯位,讓這些空間變得不再需要(淺意識裡),人們漸漸忘記災難的恐怖。正所謂,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但我們卻忘記,當我們不在凝視深淵時,深淵可能還在凝視著你。菲律賓前總統斐迪南·馬可仕的母親伊美黛曾說「真相不是真的,看法才是」,人們對於災難的健忘,往往出自對於美好的看法。(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2.安居樂道的騙局-在時代位移後,這些原本以避難為根基的空間設計年久失修,因為很多產權以及軍方的問題,這些空間空嫌已久,成為了治安死角,社會亂象頻傳,對於社會、都市來說都是負面的效果。最近,政府開始整治這些死角空間,但是原本已避難空間設計的空間,卻大多已納入觀光資源,帳面上帶來實質效益,觀光客的引進,各種附加商業的開啟,造就很多的就業機會,但在這些安居樂道的背後,難以想像災難真正來臨時,沒有這些避難空間的現實。
    3.集中處死的場地-在都市計畫中,為了避難,規劃了疏散避難圖及防空避難圖,在這些規劃中,大多以大型的集會空間做基礎,有圖書館、區公所、自由廣場、政府機關、校園、公園、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等等。但是這些空間是否真的可以應變災難?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做中心控管、發放物資?就如最近校園確診率攀升,學校為了確保安全,實施集中隔離,但多次被踢爆,居住環境惡劣,像是沒有規劃的緊急安置。這是一個縮小的案例,在空間機能、設備、資源都跟避難不對等的空間進行避難行為,是否會成為大型集中刑場。
    4.未雨綢繆的智者-在思考完前面這些內容後,我認為讓人們意識到災難的本身很重要,避難空間的價值慢慢在下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價值。我們很難猜測災難什麼時候來,我們只能祈求他不來,所以在這層基礎上,對於災難的準備,以及對避難以全方位的思維去認知這件事情,非常重要。(《道德經》: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

    議題分析

    防空避難分布圖 / 民房坑道周圍避難設施/避難疏散路線
    ↓↓↓↓↓
    現今除金門、馬祖既有之防空洞及防空掩體外,其他各縣市已無將防空洞列為防空避難設施。金門的防空避難空間分布,可以參考上圖。金門本島以金城、金湖為最密集的區域(對的上金門的發展趨勢)。金門的防空洞分為軍方及民用,但再“金門縣政府處理民眾申請購回防空避難設備土地及拆除防空避難設備經費支用要點“,符合相關條件的防空洞,民眾大多申請拆除。所以我將視野放在聚落坑道上,以較貼近民眾的民防坑道著手觀察。金門以瓊林、小徑、成功為邊界,以東為花崗片麻岩、近代沉積物,夾雜少部分金門層,不易開挖。以西為紅土礫層居多,適合開挖,所以金門較大聚落的民防坑道,多在西半島。
    ↓↓↓↓↓
    金門避難疏散地圖,多以村辦公室、鎮公所、體育館為主,甚至有兩里共用一個避難空間,並且在兩里避難疏散地圖上標註的避難種類不相同的狀況。對於避難疏散圖(水災、海嘯、地震)及防空避難圖,兩者的關係,有所差異。在災難發生時,難以確保民眾對災難的認知是否充足, 是否知曉避難空間的位置。

    預期成果

    災前 / 災中 / 災後(第二篇有談過了)
    這次我想分成災前、災中、災後,三個層面去思考預期成果,代表PPR預防(Prevent)、保護(Protect)、重建(Rebuild).我希望我的設計可以包含這三個層面(不一定是字面上的意思.有可能是附加價值)。
    預防(Prevent)→首先思考的點是,現在台灣尚存的避難型建築最多的就是“防空洞“,但這些空間的存在意義是基於極端的大環境,當這個極端條件消失時,剩餘的殘值就是未知數,比如說:水里無主防空洞(閒置80年)、基隆百年防空洞(長期閒置成為治安死角),慢慢地這些空間會受到時代錯位的影響.成為負面的空間,雖然現今有在使用防空洞作為防空避難資源的只剩金門、馬祖,但在實地看過現今存留防空避難資源的防空洞後,也難逃年久失修的問題,甚至很多居民把防空洞的入口封死。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就拿基隆來說吧(最近基隆的防空洞做了改建,常常佔據新聞版面),最近改建的是基隆信二路上的一個防空洞.興建於二戰時期,日軍預計做為戰時指揮中心以及結合地方周邊的居民防護所,在都市規劃上,都會把避難、逃生、疏散動線做一個完整的規劃,所以我就查詢基隆各個有防空洞的里,並且對比基隆的疏散避難圖及防空避難圖,發現原為避難所開發的空間(防空洞),卻在疏散避難圖及防空避難圖中未曾被提及,這些避難資源,經過地方政府的整理後,成為一種觀光資源,在金門這些資源雖有些還有在使用,但在大樓越來越多的現今,防空洞的價值會越來越少,在金門甚至鼓勵拆除防空洞。這讓我思考我的建築(裝置)會不會在未發生災難時,成為閒置空間,導致成為治安死角,在預防(Prevent)的前提下,是不是要更多的跟都市對話?增加附加機能?這個建築(裝置)在都市中的腳色定位要再去思考。
    保護(Protect)→這是最考驗人性的問題,若發生毀滅性災難時,到底要救多少人才算成功?諾亞讓各種動物一組及全家8個人上船,他成功嗎?不,雖神說要懲罰壞人,但並非所有死去之人都是壞人。他失敗嗎?也不,他帶著人類的基因活下來了。自私或不自私,成功或失敗,在這個問題上,成為雙面鏡。對我來說,面對毀滅性災難時,能活下來就是希望(就算我不是那個活下來的),這已經無關乎那些雙面鏡價值觀。
    接著,我本來想對台灣有可能碰到的地震、極端氣候、戰爭、海嘯、瘟疫來做發展.但在跟同學、老師討論過後,有兩大方向↓
    (1) 抓一種毀滅性災難當做一個大方向,發展建築、科技產品,架構完整後再延伸思考有沒有可能納入其他的防災機能。
    (2) 把每個災難劃分成各種程度.以各種災難的最高程度去綜合設計至架構完整。
    重建(Rebuild)→傳說,之所以現在找不到諾亞方舟的殘骸,是因為諾亞在大洪水退去之後把船體拆了,拿來重建家園,對於我的裝置來說,是必要附帶或是乘載這項機能,這讓我想了兩種災後重建的框架
    (1) 建築裝置成為安置所.在附近或是更佳的地方新建
    (2) 以建築裝置當作主軸.做延伸新建
    這兩種架構.現在思考可以使用代謝派的思維.以及中軸3D列印的技術.但是這屬於未來的想像.所以我認為我應該會將重建(Rebuild).簡化成延伸安置所(也可能是個很極簡易搭的空間).至於延伸新建的部分.如果有時間.會做成概念圖或是未來想像架構在畢評時說明。

    完整版計畫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