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那年,我們的夏天》:覺得悵然若失的同時,其實我們都有捨有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很少有一部劇,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擁有如此鮮活的個性。看似日常的對白、生活、情感以及成長,不也是我們每個人在迷惘的人生之旅當中,都會經歷的嗎?
raw-image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 2021 年 12 月播出的作品,共 16 集。全劇講述曾經的全校第一名國延秀(金多美飾演)與全校最後一名崔雄(崔宇植飾演),因十年前高中拍攝紀錄片而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他們陪伴了彼此走過了 5 年的歲月和時光,分手後又在 5 年後相遇,還得到了兩人共同好友志雄(金聖喆)拍攝紀錄片的邀約。

這一次,他們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彼此曾經過不去的坎,這次又會如何因「愛」而共同成長?

看似失去的同時,其實我們都走在有捨有得的路上

不擅交際、人生夢想就是躺平又從來不會主動爭取的崔雄;沒有安全感、從小家境困苦,明明心裡擁有溫暖的一部分,但表面上卻總是強勢不會認輸的延秀;在孤單中成長、自栩為「觀察者」的志雄;和看似率真,卻在不平凡的孤單生活裡堅強的 NJ(盧正義飾演)。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困境和悲傷,他們的生活也會和我們一樣,擁有開心、悲傷又讓人覺得無解又沒希望的片刻。雖然如此,但在彼此牽連的命運中,無形裡他們卻逐一拯救了彼此,成為讓你我深感動容的一部分。

延秀其實從不孤單。

延秀其實從不孤單。

崔雄和延秀因愛拯救了彼此,活到快 30 歲才得以放慢看待不再因現實所迫的延秀,得以放慢面對自己人生的同時,也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從孤單中蛻變;崔雄克服了童年的傷痛,不再被困在過去,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明白了自己想做什麼,還勇敢對延秀說了那句「我愛你」;志雄走出了觀察者的視角、成為了鏡頭下的主角,還學會了釋懷,找到了留存的意義;NJ 從「不平凡」思維中爭脫,直率的性格雖依舊有爭議,但也懂得換位思考,和崔雄變成了朋友。一切的一切都從「日常」漫談,每個人物緊緊牽動的同時,讓我們開始回憶起自己過去的有所不甘。

你是否,因為過去的某個片刻或時期,而變得很討厭自己,無法向前看呢?

你是否,因為害怕被遺忘,而不敢擁抱那個一直以來關心你的人?

你是否,因為擔心踏出去之後卻一無所獲,而遲遲不敢向前邁進呢?

崔雄和延秀,相聚時的燦爛微笑。

崔雄和延秀,相聚時的燦爛微笑。

親愛的,讓我們給自己一個機會,不要再被過去困住。因為,當我們一再的後悔過去的同時,最疼痛的地方莫過於:

親情始終一脈相連,卻又彌足珍貴

除了成長之外,這部劇讓我很喜歡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中的「親情」成分。志雄有深愛他的養父母、延秀有奶奶相伴;而志雄雖然與「孤單」成長畫上等號,卻有了重新選擇的機會:與母親和解,學會原諒和釋懷。也讓我再次意識到:親情,真的是每個人一輩子裡,永遠掙脫不掉的血脈相連。

崔雄在最後一集與養母的對話讓人超感動。

崔雄在最後一集與養母的對話讓人超感動。

無論這份血緣是好是壞,最特別的一點是,面對父母,從一開始我們就無從選擇。我們無從選擇父母是誰、養育我們的方式為何,因此,當他們傷害我們時,我們往往只能承接住一切,然後與之爭吵、或什麼都不做,使疼痛漸漸在心裡萌芽。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給予自己「重新選擇」的機會。好比崔雄從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讓養父母失望的「被拋棄」情緒裡掙脫,第一次勇敢向前看;延秀雖然還是活得像奶奶,卻不再孤軍奮戰,懂得看看身邊的人,擁有擁抱「現狀」的片刻;志雄給了自己機會改變,漸漸釋懷與母親關係之餘,重新成為了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志雄最終釋懷了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拍起了紀錄母親生命中最後一段路的紀錄片。

志雄最終釋懷了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拍起了紀錄母親生命中最後一段路的紀錄片。

我想說的是,面對一段或許會毀壞自己或讓自己成長的關係,我們都有二次選擇的機會。當我們絕的現實痛苦或困難時,逃跑也好、面對也怕,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懦弱。因為敢「意識」到一件事的同時,其實我們早就無比堅強。尤其放在面對「親情」這個我們天生就想要擁有的幸福美滿裡,如果我們不給重新來過的機會,很可能,連後悔的時間也不被允許擁有

所以,讓我們試著和解、或是不再傷害自己,好嗎?
單戀使人疼痛不已,卻也是使我們茁壯的關鍵

這部劇還有很有趣的一點:所有關係都是緊緊相連,當我看著你的同時,另一方也正在望著你而隱隱作痛。當崔雄還沒與延秀複合之前,志雄同時也在望著延秀;志雄望著延秀的同時,彩蘭(全慧媛飾演)把這一切都盡收眼底;NJ 想盡辦法拉近與崔雄關係的同時,崔雄卻總是想著延秀。我想,能把「單戀」刻劃的如此深刻的,應該也只有《那年,我們的夏天》了吧(笑)。

交錯單戀的關係,是《那年,我們的夏天》的一大琢磨之處。

交錯單戀的關係,是《那年,我們的夏天》的一大琢磨之處。

單戀,這個讓我們難過到足以心死的情緒,一但當我們發現對方喜歡的另有其人時,更會因為迫使將這份心意盡收心底使痛覺變得遲鈍和麻痺,連煎熬的感覺都變得模糊

但是,走到了最後,能把這份心意傳達給對方的人,又有幾個人能
做得到呢?

我想,這也是《那年,我們的夏天》裡面有趣的地方。劇裡面的單戀,有幾個人開花結果,有幾個人卻連心意都來不及脫口而出。但就像張愛玲的那句絕世名言: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我想,能把愛與「值得」劃分界線,就是最值得的愛了。這份愛雖然不會開花結果,但曾經這樣愛過一個人的心,一輩子都不會退去。曾經俯視別人的視線、和曾經渴望愛情的我們,也許會像 NJ 一樣換位思考,和對方成為朋友;也或許會和志雄一樣,成為永遠的觀察者,連心意的盡頭都不從而知。但是,選擇不同方式的我們,或許能夠在其中,找到關於人生其它事情裡的釋懷。我們或許能夠像《雲端情人》(Her)的席奧多一樣看清了自己原本就有的缺陷,再次找回了一部分的自己;或像《秒速五公分》裡的貴樹,在眾多日子裡找尋自己能夠再深愛一個人的勇氣。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沒關係,因為當我們到了向過去回憶說再見的一天,其實,告別的都不只有單戀本身——

還有跳脫疼痛卻能微笑的心境轉變。

「愛情,能帶給人的並不是亙古不變的永恆,而是茁壯的證明」於是,我開始這麼想。

劇中人物在最後一集都有了美滿結局。

劇中人物在最後一集都有了美滿結局。

《那年,我們的夏天》一部從日常出發的劇集,觀看過程中卻能像在初夏潮濕又炎熱的氣候裡,一股清涼的葡萄汽水。讓人喝著的同時,忘記了前一刻的酷熱,再次有了勇氣,擁抱過往所有的不堪。我想,這也是我如此喜愛又想推薦這部劇給大家的原因。

當然,所有演員的亮眼表現都不在話下,導演所呈現的構圖之美更植得一再欣賞回味,崔宇植和金多美相近的氣質也讓我一再感嘆。相信劇終的他們依然沒有散去,延秀和崔雄依舊時而甜蜜幸福、時而悲傷卻互相擁抱,然後正在被志雄拍攝著第三部記錄片;志雄也有了一生相伴的她(彩蘭),兩人還是讓人稱羨不已的工作夥伴;NJ 雖然還是有許多黑粉,卻也有更多喜愛她的人、還交到了朋友;率依姊和恩皓一起經營著美食店,正在忙碌的招待生意蒸蒸日上的客人。每個人,都在往好的方向邁進。

那你呢?現在的你,哪方面最想要成長?如果能夠拍攝一部紀錄片的話,你會想跟誰一起拍呢?誠摯推薦這部愛情劇作給大家!

圖片來源|Netflix & imd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夜半の故事備忘錄的沙龍
82會員
132內容數
透過一部劇或電影,豐富枯燥乏味的生活;再留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用文字帶你回味所有影視中的點滴美好。 每個月會定期更新 1~2 篇關於一部劇或電影的心得,希望能讓看到的每一個你,用感性的力量帶領你走更長遠的路。
2025/04/05
是什麼樣子的家庭,會養出 13 歲的殺人犯? 「家」,註定先誕生、賦予,才是創造。懞懂的我們,大多沒有選擇的權利,出生宛如命中註定的博弈,大小傷痕可能會留下、可能不會;但放眼到社會上呢?留下的,除了別人的生活、別人的認同、別人的世界觀,還有什麼,會在一個 13 歲的孩子身上,留下不屬於他的惡意
Thumbnail
2025/04/05
是什麼樣子的家庭,會養出 13 歲的殺人犯? 「家」,註定先誕生、賦予,才是創造。懞懂的我們,大多沒有選擇的權利,出生宛如命中註定的博弈,大小傷痕可能會留下、可能不會;但放眼到社會上呢?留下的,除了別人的生活、別人的認同、別人的世界觀,還有什麼,會在一個 13 歲的孩子身上,留下不屬於他的惡意
Thumbnail
2025/03/10
母親的死、地下街三人組的死、里維班的死、艾爾文的死、部下的死、肯尼的死、漢吉的死,看似冷靜直視死亡的背後,里維每一次都在心底無止盡拉扯。他的力量,使他成為自己的奴隸,身為調查兵團最後一位生存下來的人,等著他的結局,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3/10
母親的死、地下街三人組的死、里維班的死、艾爾文的死、部下的死、肯尼的死、漢吉的死,看似冷靜直視死亡的背後,里維每一次都在心底無止盡拉扯。他的力量,使他成為自己的奴隸,身為調查兵團最後一位生存下來的人,等著他的結局,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30
《外傷重症中心》感動之處,來自於那些不言而喻。戲中,肛門問白教授為什麼選擇自己,白教授並沒有用長篇大論或引人遐想的方式讓肛門尋找答案,只是說,你很會奔跑,那是多麼純粹的本質。兩人之間不存在讓人厭煩的說教,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真材實料的演練。
Thumbnail
2025/01/30
《外傷重症中心》感動之處,來自於那些不言而喻。戲中,肛門問白教授為什麼選擇自己,白教授並沒有用長篇大論或引人遐想的方式讓肛門尋找答案,只是說,你很會奔跑,那是多麼純粹的本質。兩人之間不存在讓人厭煩的說教,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真材實料的演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一部從日常出發的劇集,觀看過程中卻能像在初夏潮濕又炎熱的氣候裡,一股清涼的葡萄汽水。讓人喝著的同時,忘記了前一刻的酷熱,再次有了勇氣,擁抱過往所有的不堪。我想,這也是我如此喜愛又想推薦這部劇給大家的原因。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一部從日常出發的劇集,觀看過程中卻能像在初夏潮濕又炎熱的氣候裡,一股清涼的葡萄汽水。讓人喝著的同時,忘記了前一刻的酷熱,再次有了勇氣,擁抱過往所有的不堪。我想,這也是我如此喜愛又想推薦這部劇給大家的原因。
Thumbnail
不愛讀書、整天畫畫的學渣,長大後卻成為了有名有利的插畫家「崔雄」,與不擅交際的學霸,出了社會卻在小公司屈就,還要被客戶百般刁難的「國延秀」。雖然劇情看似平凡,但總是讓人不自覺地隨著劇情,跟著主角一起哭、一起笑。兩位主角看起來個性跟想法天差地遠,卻又巧妙的很互補,你覺得自己像崔雄,還是國延秀呢?
Thumbnail
不愛讀書、整天畫畫的學渣,長大後卻成為了有名有利的插畫家「崔雄」,與不擅交際的學霸,出了社會卻在小公司屈就,還要被客戶百般刁難的「國延秀」。雖然劇情看似平凡,但總是讓人不自覺地隨著劇情,跟著主角一起哭、一起笑。兩位主角看起來個性跟想法天差地遠,卻又巧妙的很互補,你覺得自己像崔雄,還是國延秀呢?
Thumbnail
從不可一世的青春淘氣,到出社會後的成熟穩重,金多美和崔宇植轉換得不留痕跡。 在《那年》裡,我們跟著主角們的生活軌跡,看到各種愛的樣貌。總是掛在嘴邊的「你愛我嗎?」就像我們的日常對話,誰不拼命的想從另一半身上看見深愛自己的痕跡? 分離後,我們各自成長
Thumbnail
從不可一世的青春淘氣,到出社會後的成熟穩重,金多美和崔宇植轉換得不留痕跡。 在《那年》裡,我們跟著主角們的生活軌跡,看到各種愛的樣貌。總是掛在嘴邊的「你愛我嗎?」就像我們的日常對話,誰不拼命的想從另一半身上看見深愛自己的痕跡? 分離後,我們各自成長
Thumbnail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Thumbnail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Thumbnail
看到延秀這段「找回自己」的話語, 想起當時看【Sing Again】的激動心情, 如果曾經甚至現在,覺得自己像是黯淡無光的傻瓜, 會不會只是自己讓自己看起來這樣?
Thumbnail
看到延秀這段「找回自己」的話語, 想起當時看【Sing Again】的激動心情, 如果曾經甚至現在,覺得自己像是黯淡無光的傻瓜, 會不會只是自己讓自己看起來這樣?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本以為這是一齣清新的愛情小品,看完卻發覺它其實是一部人生紀錄片。 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恰恰也正如劇中紀錄片的命運般,從一開始不受關注的小品電視劇,到榮登臺灣Netflix收視排行榜第一的熱搜劇,證明好口碑是會逐漸發酵的。
Thumbnail
本以為這是一齣清新的愛情小品,看完卻發覺它其實是一部人生紀錄片。 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恰恰也正如劇中紀錄片的命運般,從一開始不受關注的小品電視劇,到榮登臺灣Netflix收視排行榜第一的熱搜劇,證明好口碑是會逐漸發酵的。
Thumbnail
從《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尋找、回味自己最珍貴的「那年」記憶。 它會是一個能夠「滋養」一生的「那年」:)
Thumbnail
從《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尋找、回味自己最珍貴的「那年」記憶。 它會是一個能夠「滋養」一生的「那年」:)
Thumbnail
19歲的初夏,她與他因為紀錄片而交織的命運,讓夏天開始別具意義。 29歲的盛夏,分手後的兩人再次被兜在一起拍紀錄片,原來他們的夏天還沒有換季,依舊是盛夏。
Thumbnail
19歲的初夏,她與他因為紀錄片而交織的命運,讓夏天開始別具意義。 29歲的盛夏,分手後的兩人再次被兜在一起拍紀錄片,原來他們的夏天還沒有換季,依舊是盛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