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過去,我出生的和式房間,二戰期間遭到美軍空襲,一度留下彈痕。世事無巧不成書,此後便跟美日產生偶然的連結——大學主修英文,同時選修日文。談到日本趣味當然不是散發濃濃火藥味的軍國主義,而是平和時代的和風文化。
童年時期,從電影感受到日本趣味,尤其忍術電影《黃金孔雀城》。小孩子眼中的忍者,不外乎飛簷走壁,或煙霧四起時,立馬隱身遁形。後來慢慢查閱資料,得知忍者大多出身於伊賀跟甲賀。他們動作利落,沉默寡言,一現身總是蒙面,一對鷹眼直視對方。
們數度遭到武將織田信長派兵圍攻。為了存活,遁入山林,早上種田,下午練功,也勤練穴道按摩和針灸。時來運轉,忍者獲得德川家康的重用,負責蒐集情報的任務,尤其在關原之戰和大阪冬夏兩場戰役中屢建奇功。
和風文化揚威歐洲
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日本幕府早年外銷瓷器,和風文化逐漸贏得歐洲人的青睞。自1851年以來,倫敦和巴黎相繼舉辦世博會,日本幕府和明治政府都曾參與盛會。在日本館裡,工藝品、浮世繪、瓷器、武士刀、絲織品都大放異彩,至於門口接待賓客的女子,身穿的和服更令人驚豔不已。
當時,英國李伯蒂(Liberty)商會老闆亞瑟曾指出,由絲織品做成的和服擺在木製模特兒身上,十分搶眼,尤其是布上的花紋,極盡燦爛,這是歐洲布料所缺乏的。創業於1875年的李伯蒂商會對推廣和服貢獻良多。1884年,該會成立女裝部,製作寬鬆的婦女裝,其靈感是來自於古希臘的長袍跟和服。此後,許多藝術家和女優便成為李伯蒂女裝的愛好者。至於對岸的法國,由里昂生產的布料也受日本布料的紋樣所影響,如小梅、菊、櫻、燕、雀、稻、竹、野草等富日本風情的新圖樣不斷增加。十九世紀中葉之後,巴黎上流社會鍾情的高級訂製服,布料大多由里昂布商供應的,可以想像當時的服飾中,日本元素應是時時可見。
大學時期,務必修習第二外語,我選日語。學期剛剛開始,時常翹課,五十音跟基本文法一直弄不清楚,老師一問三不知。此後,遭到老師揶揄調侃,是家常便飯。但老師早年接受日本教育,國家認同曖昧不清,偶爾說溜嘴,竟然提到:「我們日本人,一到端午節,總是......」
身處台灣,時空錯置,見怪不怪。有位好友上日文課第一天,老師要大家宣誓:「我們學習日文,目的不是歌頌日本,而是打倒軍國主義!」一聽之下,突然爆笑,覺得今夕是何時?立刻起身翻閱日曆,確認是1970年代。
美日從敵對到同盟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人不管是愛國或是受到洗腦,一直將美國人視為大敵。偷襲珍珠港和神風特攻,讓日本人精神大振,心中勝利的喜悅時時浮現。但美國兩顆原子彈一投下去,損失慘重,只好投降。此後,日本人的態度大為逆轉,明明還是不共戴天,但不久便列隊歡迎麥克阿瑟率軍進駐東京。更有日本兵寫信向麥帥告密,爆料日本軍官在俘虜營虐待美國大兵。日後,為了感恩,竟然有位歐巴桑寫信向麥帥求婚,並希望生個龍子!
麥帥赦免日本天皇,便足以讓日本人感動萬分,雖然經由媒體矮化天皇,但最後政治解決,並祭出一套說詞,強調天皇主張投降,從而減輕雙方的傷亡,功大於過。顯然,麥帥的決定是正確的,畢竟處決天皇極可能引起更大的動亂,這對於佔領軍未必是有利的。為了將「種族敵視」轉成「冷戰同盟」,美國政府和盟軍總部確實花了不少精力,動員媒體、電影界、學者、民間人士全力打造良好的美日同盟。
如今,從青森的三澤、厚木、橫須賀、橫田、岩國、到沖繩的普天間、嘉手納,周邊時時有美軍監控自衛隊,軍國主義要復活恐怕比登天還難。
青森蘋果與三澤基地
1945年7月28日,日本青森遭遇美軍空襲,一位小孩子跟他母親躲過槍林彈雨,繼續存活下來。原來他就是鬼才導演寺山修司,住家位於三澤古間木,時時因美軍進駐而謠言四起。當時,帝國陸軍的阿兵哥,揚言負起責任,保衛當地日本女人。
許多日本人腦海中依然存留「鬼畜美英」的陰影,忽然一位日本人跟一群美國軍人亮相,拿出一條大橫幅,寫著「美日親善」,但沒人相信。這時,一位美國大兵從褲帶裡拿出一塊巧克力,像投手一樣把巧克力扔了出來喊著:「禮物,給你!」
那塊巧克力劃出的弧線,突破村民的防衛戰線。這段敘事是寺山修司在自傳《我之謎》以詩人筆觸講述美日從此和解。日後,他母親任職於青森的三澤美軍基地,而寺山更大力擁抱美國文化。
一聽到青森,立馬想到台灣超市偶爾會出現日本農協會的推銷員,請你品嚐蘋果。但轄區的三澤卻是美軍的勢力範圍。從二戰結束到當今的印太戰略,三澤的地位更形重要,因為老美進駐陸海空三軍的諜報部隊,同時更部署高端雷達,監控中國、北韓、俄羅斯。三澤北邊20公里也有日本自衛隊的試爆場,時時有先進戰機 F16、F35 起降。2014年,三澤基地更迎來無人偵察機——全球鷹。
大河劇與偶像劇
日本是個危機感十分強烈的國家。早年蒙古襲來,到了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深知西班牙準備入侵,尤其派遣神父當起先鋒隊,後來決定驅逐傳教士,開啟鎖國時代。十九世紀中期,美國強迫德川幕府開國,歷經美日大戰到同盟。面對冷戰和中國崛起,日本當局時時提醒民眾勿忘保家衛國。
尤其NHK 每年推出長達一年的大河劇,故事大多圍繞在戰國時期,尤其是涉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故事。戰國時代,不管是大吃小或是下剋上,畢竟是內戰,一來可以建構民眾的備戰心理,二來不會破壞美日關係。
防衛省擅於宣傳。自衛隊陸海空三軍每年會推出「寫真集」,而一旦舉行射擊演習,甚至賣起門票,好讓民眾實地觀賞。至於航空母艦如「出雲號」、「加賀號」更讓軍武迷登艦一窺究竟。防衛省也跟偶像劇合作,比如阿部寬主演的《下町火箭》,內容敘述中小企業跟太空軍合作的故事,這恐怕是為了宣傳太空軍的成立。
每個人對於日本趣味的定義必然有所差異。北歐人也許是資生堂化妝品、無印良品;法國人可能是漫畫、日本料理;美國人也許是 Uniqlo。至於在台灣人心目中可能更為複雜,如推理小說、偶像劇、觀光勝地、服飾,動畫,不一而足。